APP下载

试析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难以实现的原因及对策

2017-12-05尤海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对策

尤海平

摘 要: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下发,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该文通过问卷调查、訪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调研了解到,高职院校目前体育教学模式多数还是与中专类似的传统型模式,已严重落后于大学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进度,从目前高职院校难以推行比较先进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现实中,通过对该市所属高职类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到高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难以实现的真实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职体育教改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俱乐部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7(b)-0116-04

Abstract: With spread of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whole nation pays higher and higher attention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based on questionaries, interviews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o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we learned that the current PE teaching mod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mostly similar to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 conventional model and is severely behind undergraduates progress o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w facing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sports clubs model-an more advanced system.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nghai, this paper? illustrated why sports club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d current problems in implement, and provided countermeasur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 on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lub system; Countermeasures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 48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增长速度如此之快,这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度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教育已跑在体教改革的前沿。但同样是高等学府,同在教育部教体艺[2014]4号关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校体育最高行政法规和体育指导性文件(以下简称《标准》和《国标》),上海高职院校的体教改革程度却相差甚远,甚至还落后于西部一些兄弟省市同类院校的体教改革进度,这不得不令人遗憾。现状是:学生缺乏体育自学能力,体能下降,整体达标率上不去,达标“瓶颈”难以突破,体育教学与本科院校有明显反差。这与高职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的开发与投入、忽略人文素质教育、轻视体质与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由此出现了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但体能却连续下降、肥胖持续上升和两极分化令人担忧的弱体质,学生缺乏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严重缺乏高职生所面临持久性、高强度的工作能力,是难以适应一线、高体能技能类动手型岗位的。

目前俱乐部制教学正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终身体育为出发点,以“育人”为最高目标,是体育技能和体能快速提高较为先进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体现,“俱乐部制”体育课学习,可以在时间、场地、器材上得到保证,设置的体育选修项目也使感兴趣的学生可有的放矢。在专职体育老师授课下进行,能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兴趣的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目标更贴切、更有滋味,起到了积极推动和发展的作用,进而掌握2~3项自己所喜爱的运动技术,这也是将来职业岗位不可或缺、保持体能、可持续的重要保证。有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主旨应是模式进化,这样才能适应学生需求及社会的发展。

1 制约高职院校俱乐部制教学实施的现状

1.1 体育观念与制式转换的问题

高职教育近年来已受到国家越来越大的重视,但具体关系到动手能力基础、关系到人的终身健康、关系到高职生就业竞争大事下的体育教育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院校在体育教学的配套文件上并未有效执行,体育老师只能通过网站和其他学院老师转告才略知一些,对体育教学教改观念严重滞后、对体育对体能重要性、对就业竞争、就业后胜任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影响认识不足。造成上海市高职院校与其相应的体育教学学期数、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体育教学大班化的严重落后。时至今日,大部分院校体育教育的软硬件配套仍然处于边缘化(见图1)。

从图1数据显示,这20所同类型高职高专院校目前体育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是用类似中专的传统方法教学,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只有4所,只占20%,而類似于中专类似传统教学占到14所,要占到70%。教学方式、方法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中专或高中的教学模式上,已严重落后于该市的本科院校已普遍实行的较为先进的俱乐部制式体育教学模式。两者差异很大,区别在一个是“三段式”或“选项式”教学方法,教师按大纲内容、进度,学生无选择地被动而重复学习,使学生很难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而另一个则是俱乐部模式教学方法,即给学生20多项教学内容,分多个可选时段,自选教学、自选教师、自选时间、自选程度进行学习。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方法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观动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锻炼学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发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最佳方法,两者差别十分明显。

1.2 反映在体育教学组织实施中存在的差距

现今高职是从中专等转型而成,规模本身小,硬件差,师资少,由于体育场地、设施规模小,体育师资缺乏,不按文件规定和教学规律安排师生比,通常每班师生比在1∶40以上,有的近1∶60,严重限制了教学内容的进程,导致课的计划内容、进程缩水,走马观花,学生感觉学不透,学不深,知识接受不够,这种仍以打基础式、简单重复“蜻蜓点水”式的被动学习,浪费了学生本可获得更佳效果的学习时间,极大地遏制和挫伤了高职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不仅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上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能力的提高和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更与现今对大学生拓展式教学及强化终身体育教育应具备的素质相差甚远。

1.3 反映在体育竞赛成绩上的差距

从2014年上海市第15届运动会(大学组)体育竞赛成绩册上,就可看到高职院校在全市大学生体育赛事与本科院校也存在着明显差距(见表1)。

表1资料显示,由于本科院校普遍采用了俱乐部制教学,专项教学时数多,专项技术、梯次层级水平明显高于非俱乐部教学的高职院校,加之办学条件、师资实力的差异,反映在市级层次的体育竞赛成绩上本科院校明显高于高职高专,将上面3项不分组成绩就可以看出名次靠前基本都是本科院校,成绩差距明显。正因为如此,组委会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阳光体育的开展,不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参赛积极性,在市级阳光体育竞赛中专门分出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分开进行比赛,分别取名次,同为大学,不同场竞技,相互交流,另外设组别比赛,以此来搞不平等体育竞赛,实为可笑,更与奥运精神相差甚远。

1.4 反映在学生体能上的差距

《国标》达标率高低是市级层面衡量、评价各院校间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是检验各院校是否重视体育工作,体育教改是否有进展,教学方式是否可行,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是否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从上海市学生体质监测中心提供的2013年市大学生《国标》达标情况了解到(见表2),在《国标》达标体能测试上,高职高专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在达标工作稍有进步,但高职高专《国标》的通过率只有65%,高职高专始终徘徊在60%多,与本科院校达标率近80%左右仍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与高职院校毕业生达到一线高强度、高效率的技术工作岗位这一职业特点所要求的体能相差甚远,更难与理论知识高于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在就业及将来在岗位上竞争。

1.5 反映在教师专业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高职教师由于综合实力不如本科院校,自身素质难以和本科院校比,特别是与“211”类以上大学比,反映在学习深造机会不多,业务更新速度迟缓,对前途不够积极,部分教师较自足,不求上进,对新兴项目专研不够,专项技术和兼项能力较差,也不主动去学习、去专研,多年如一,反反复复用同样的计划,上着同样内容的课,无法深入,因而开不出更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也难以选项,有些即使拍脑袋开出的新项目,但由于知识及能力没到位,场地设施简陋,到头来只能上些皮毛,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和本科院校老师无需顾及专项教学、场地足以保证、以俱乐部制授课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学效果不用多解释已有了答案。

2 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对策和方法

2.1 认清形势、端正观念

学校体育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其教育使命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包括体育品德、体育能力与体育文化知识),《标准》是指导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行政法规,也是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对高校体育工作明确了方向,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促进,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有力保障。正因高职学生将来是一线操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因此需具备高技术、高体能的素质,其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要比超本科生、研究生,因而在高职院校中对体育课不是谈化,而是强化,不是副课,而应是主课,不光要强化体育课时数,也不能以任何名义缩减体育课时;不光只求其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而是考核标准相应加强。在场地器材设施配备、体育教师配备、体育教学课时量等,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只有通过适應形势的高要求、高标准制度,才能锤炼出具有能吃苦耐劳精神、又有较高体能的、具备基本掌握二、三项运动技术技能、能自我组织运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运用型人才。

2.2 拓展视野、资源共享

近些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体育明星辈出,使在校青年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空前兴趣起到了引领作用,现代体育教育已时代化、社会化,学生学习要求和目标随着我国体育的强势发展也会越来越高。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短板,为与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接轨,应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聘请教学能力强、有特长、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外校体育教师或专业教练员来校授课,这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兄弟院校学习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专业知识,特别是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中可借鉴的经验,如排课方法、组织形式、教师备课、场地器材安排等。现今我们所教对象都是紧跟时代的青年,他们不会因是高职院校而降低学习体育技能需求,特别是将来职业对体能的需求,时代不等人,要有紧迫感,要及时应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这对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师资教学水平有很大推动作用,目前上海有这么多的本科高校资源,外聘人员又不占编制,从节约能效来讲都是上策,何乐不为。

2.3 加强培养、提升师资

由于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教师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除了聘请外教之外,还应按比例引进充实、增添新鲜血液——体育師资的基础上,对现任、知识逐渐老化的教师轮流制进行定期培训,在学历和专项运动技能上深造,教研结合,由理论上升到实践,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重点培养年轻教师,提高他们专项能力和授课方法,专业上要精益求精。在发挥个人专长和特点同时,要提高兼项能力,除常见运动项目诸如足、篮、排、乒乓、羽毛球、体操、田径之外,要实现增设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又便于开展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学生兴趣集中的一些运动项目,如网球、游泳、武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太极拳、健美、定向越野等,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学精打下“主观意愿”基础,为向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逐渐过渡,打下师资能效基础。

2.4 调整设置、男女合班

从高中阶段体育课已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大学体育课男女合班与否,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界仍未有统一的定论,从心理学角度看,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有些项目合班上课好处大于男女分班上课,因为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在有异性的场合及关注下,表现欲强烈,其身心投入程度会自然放大,兴奋点高,动作准确率高,运动密度和强度自然增加,只要把握住火候,效果是明显的。实际上有利于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学和学精,其运动成效也就自然提升了。另外,由于一方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也会被带动起来,自然学习效果也相应得到了同步提高,这对促进终生体育健身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实验观察,笔者认为乒乓球、游泳、排球、羽毛球、太极拳等无冲撞及无贴身项目上,只要分组适宜,完全可以合班上课,这也为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安排做了铺垫。

2.5 分班选项、逐渐过渡

基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实行二学期体育教学,可直接从一年级新生就开始进行选项,采用在同年级跨班的4班4教师(根据男女生比例,2男2女或3男1女教师),即每位教师分上下2节每节上1个项目,这样学生可在4个项目上进行选择1项自己相对喜欢项目和教师上课,这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以往没有选择项目的被动式教学形式。这样也让体育教师体验了选项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组织方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从单一变成了教学轮换,更新了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作用和效果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相类似,一旦条件成熟,即可从“选项式”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过渡,只要在网选项目、排课时段、组织方式、评定标准等加以改变,就可进入俱乐部制式体育教学。

2.6 协调关系、合理排课

对于想实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院校来讲,排好课非常重要,体育部门要协调好纵向和横向关系,因体育课是全校性课程,所以必须先排或预留空间,体育课作为主课,不可随意限制体育上课时间,特别是上午1、2和下午3、4节的时间不能受到限制。另外,体育课的特殊性是散开上课,应严格按上级文件的规定,为保证教学质量,严格限制每班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每教师。在排课上要考虑好同时上课班级的出现频率,应均匀合理,各时段都要充分利用好场地、时间、合班、教师和项目上搭配,不能只考虑专业课而浪费本就拮据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资源,使体育场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不该有的资源浪费。

2.7 挖掘潜力、延伸课外

高职院校由于面积、经费受限,可考虑在原有场地、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符合本学院体育运动特色项目规划和设定来布局与建设,新建场地应是学生喜爱的多功能、多效能运动场所,要讲实用,不必搞“高、大、上”面子工程,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口上,做实做精,使用长久。在使用上,要合理而精致地划分场区,重点考虑单位时间内的使用效率,不浪费每片场地,并加强管控,及时到位地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并根据需求及时增减数量和调整功能,做到物尽其用。两节体育课只有80 min,学生能够用于练习时间很有限。教师授课只能赶进度,难以讲精讲透,学生也少有充分锻炼机会。这就需要通过课外來延伸,可通过在学生处、团委组织及各体育社团与体育部门联手,建立各种体育俱乐部,使之成为体育教学在课外的拓展。在结合市级各项赛事,在大力宣传体育人文、宣扬体育健身对生活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引导下,有计划、有丰富内容地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班级间、年级间的体育比赛,将体育课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去,以推动、巩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水平,提高升级院运动队技术水平,取得市级比赛好成绩,提升知名度,也为学生在学生时代养成积极运动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3 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正面临创新的十字路口,也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胜任职业和健康生活为主线,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推行具有吸引力、实效性的俱乐部模式体育教学,在组织方式上、项目选择上、师资提升上、考核评价上、体育场地配备上,利用社会资源上来改变学生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以培养具有新型生命观、健康观、运动观、审美观的新时代高职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岗位与生活环境,成为能适应高科技现代化职业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新型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体艺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R].2014.

[2] 黄秋玲.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3(25):6-7.

[3] 冯元喜.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2l):246-247.

[4] 刘喜林.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武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61-64.

[5] 李文生.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方向性探讨[J].运动,2015(16):129-130.

[6] 吴红胤,张晖,秦晋.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60-61.

[7] 朱建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114-115.

[8] 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5):78-81.

[9] 王玉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60-961.

[10] 卢兆振,许弘.未来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和运作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123-12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