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12-05王乐马艳红

体育时空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城中村现状分析

王乐 马艳红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运城市盐湖区的李家庄村、东社村、曹允村、城东区庙村等四个城中村的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 社区体育 现状分析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它是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运城市盐湖区的李家庄村、东社村、曹允村和城东区庙村等四个城中村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城中村社区体育方面的相关期刊杂志及文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社会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共发出份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8%。

3.访谈法。走访了盐湖区体育局有关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城中村社区相关主管干部,了解运城市盐湖区这四个城中村社区体育的开展现状。

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采用EXCEL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分析

社区居民对某一运动项目所抱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投入此项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影响锻炼的效果。从调查得出,75%以上的居民还是喜欢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不到25%的居民不太喜欢或者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深入调查以及与居民的交流发现,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居民更是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种老年疾病,强身健体,使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反而更加的充实。

(二)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分析

根据调查社区地域环境条件,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得出,选择棋牌的人数最多,占25.2%,较少有人选择对抗类的球类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经过深入调查及访问发现跑步,太极等体育项目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参加锻炼的人数增多;球类运动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参加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

(三)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分析

根据调查可知,每周活动一次以下的以及不定时的各占38.4%和18.9%,而每周参与锻炼5次以上的仅占11%,这说明城中村社区居民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及观念相比较城市居民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可能与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增多以及地域环境有直接关系。

(四)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分析

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不同身体情况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也有所不同。从调查得出,超过50%的居民的运动强度并不高,仅仅是低等强度;30.5%的居民属于中等强度,运动量达到高等强度的也只占17.9%。这说明城中村的居民对于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五)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分析

体育锻炼场所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前提,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必备条件。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以家里活动、居民广场居多,占24.2%和 32.1%。然而学校操场、俱乐部等场所的参与居民则相对较少。这恰恰与棋牌、交谊舞为主要体育参与项目排名前两位相一致。这说明城中村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相对比较单一,缺少足够的锻炼场所。

(六)运城市盐湖区城中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调查分析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从调查中得出,盐湖区城中村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严重缺乏的,将近57%的居民都表示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14.2%的居民表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锻炼水平,不利于居民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就不利于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城中村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2.社区体育场地及设施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3.城中村社区体育活动项目较少,居民参与人数较少。4.城中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严重缺乏。

(二)建议

充分利用各種媒体进行宣传,增强体育运动的功能性和影响力,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城中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更多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逐渐完善城中村社区健身管理体制,创建一套可行性的长效管理机制。此外,选派优秀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对居民的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的辅导,进一步将社区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韩潮峰.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0(1):27.

[2] 孙淑惠.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1.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城中村现状分析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