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亏教育”要不得
2017-12-05范军
范军
“有小朋友冲过来推你,你怎么办?”“我就抓住他的胳膊,咬他。”“他要是大声哭,引来老师呢?”“我就躺在地上,哭得比他还要大声。”昨天,经过一个月的暑期“集训”,爷爷奶奶对孙子小磊的表现基本满意,把他交还给儿媳妇周女士时还不忘嘱咐:“离上幼儿园还有半个月时间,你一定要不断强化他的自我保护意识。”(8月15日 《武汉晚报》)
像小磊爷爷奶奶这样的教育,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这是一些家长护犊心切的一种过激反应。尽管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要不得。
如今,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不少孩子在家中表现得霸道、倔强、自我意识强烈,但到了陌生环境却显得迟钝、胆怯、懦弱,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在家称霸王,在外似绵羊”。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单纯的,对陌生环境会自带不安和恐惧,而接受了“不吃亏教育”“打回去教育”的孩子,容易把家中的“霸王习气”带到幼儿园,好斗、好动、好生事,进而发展为“校园小霸王”。
“不吃亏教育”无疑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世界的矛盾,过分要求孩子在交往中保持强势,会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造成阻碍,不利于孩子健康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正常交往能力的形成。这种教育排斥的是友好、宽容、沟通、谦虚和真诚等品质,会让孩子先入为主地把他人当做敌人。试想,一个对他人总是充满敌意的孩子,如何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出现这样的焦虑心理,也与一些幼儿园对幼儿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视不够有关。一些幼儿园对幼儿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引导,相應的课程设置也处于空白状态,使得幼儿交往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当幼儿受到欺凌而得不到有效处理时,就会导致幼儿人际关系紧张,由此传导给家长产生焦虑心理。由此可见,新闻中提到的“不吃亏教育”,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这种交往环境“逼”出来的。
要有效解决家长的这种心理焦虑,需要从家校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家长要摆正教育心态,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时坚持正面引导,不要过度放大幼儿间的交往伤害,更不能鼓励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通过专门的课程与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力求将优秀的人际交往品质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责编 欧金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