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物流产业集群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2017-12-05韦慧杜荣良曹翔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路径高职教育

韦慧 杜荣良 曹翔

摘要:首先分析了江苏省物流產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江苏高职物流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服务于江苏物流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优化高职物流教育院校的布局,错位发展,形成特色;明确高职物流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增强专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制定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物流产业;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13

1江苏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二五”期间,江苏物流产业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4539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2755公里,拥有7个亿吨大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75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18.6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1446万标箱,建成9个运输机场和8个通用机场。物流产业呈现出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等鲜明的特征,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1.1传统物流增速放缓,新兴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受进出口贸易需求不足的影响,导致诸如钢铁、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的产量不断减少,相应地,这些传统行业的物流业务量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诸如电子商务、生鲜、医药、快消品等行业对物流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催生出了“最后一公里配送”、“跨境物流”、公路运输车货匹配平台、社区物流、新零售物流等多种新的物流业态,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1.2产业集聚效应逐渐体现,物流产业配套建设持续完善

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421家,占全国A级物流企业数量的13%,其中国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16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64家,省认定物流企业技术中心65家。相当数量的一批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保税区、物流园区在省内遍地开花。这些物流园区和保税区的服务定位普遍都相当全面,大都能实现仓配一体化,又多兼具商务贸易功能,有力地提升了江苏省物流服务的水平。建成了以大型物流园区为一级骨干、各类转运中心和仓配中心为二级支撑、深入市县村镇的物流配送点为终端的三级物流体系。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与物流产业的跨界融合,不断提高物流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效率,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持续吸引周边省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大量的到江苏省内建厂设点,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1.3整合城际物流产业资源,建设便捷的环江苏物流圈

依托江苏省内苏州、南京、徐州三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先后建设了五条城际物流主通道,破除了省内城际运输网络之间的阻隔,以服务于上述三大城市圈经济为目标,构建了辐射状的区域物流体系,助推周边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基于江苏周边诸如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的物流通道的建设现状,精准设计百公里以内的环江苏物流圈。利用跨省的公共物流平台,汇聚了省内外各类电商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等物流客户企业,同时整合了省内外各类一级、二级仓配中心、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和综合性的保税区等物流资源,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立体化的集疏运的物流产业网络,促进全国各地的商品在江苏省内外的快速流通,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4培育新型物流产业链,创建现代智能物流体系

“十二五”期间,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产业,江苏省物流产业以此为契机,重点研究了省内这些新兴业态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明确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力推动新型科技和传统物流产业的跨界融合,鼓励企业在物流一线广泛采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AR技术等实现作业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用TMS系统、WMS系统、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管理过程的透明化、智能化,分区域、分层次逐步推进江苏省智能物流体系的建设。

2江苏高职物流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

江苏省物流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时期物流产业的特点,不断调整物流专业办学的思路,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及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就对江苏省部分物流企业、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江苏高职物流教育的办学情况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1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布不均,办学思路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物流行业属于近十年左右才兴起的一个行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的一个行业,与几年前相比,行业结构、技术、人才要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江苏省内的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也多是近几年的时间,多数院校在专业办学模式方面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办学思路上互相借鉴的居多。此外,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江苏省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一个相对来说南强北弱的状况。相较于江苏省北部的一些城市,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苏州、无锡这些城市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的时间要更早,院校数量更多,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对产业特点和行业趋势的把握更准确,相应地在办学理念上也要超前,响应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速度更快一些。

2.2高职物流办学层次定位不清晰,专业结构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

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不够清晰和准确,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究竟应该定位于偏重于实践型的物流技术人才还是偏重于理论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如何区别于研究生层次、本科生层次的高等院校以及中专层次的中职院校是长期困扰大多数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的一个问题。在专业结构设置上,多数院校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教学方式,乃至师资配备、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都是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的,不能体现苏州、南京、徐州这三大城市圈经济发展给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自动化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设施的更新换代。更高效、更智能的物流设备比如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分拣机、电子标签、自动打包机、搬运机器人、平衡式穿梭车等被大量的投入使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存储使得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利用变得更便捷。许多以前需要纯人工去完成的物流作业将会精简,一些传统的物流岗位可能会消失,某些物流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都有了新的变化。而这些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在多数院校物流专业结构设置的时候都未能考虑进去,导致现有专业结构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endprint

2.3未能充分调动利用产业集群资源,推动校企共建双赢

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在物流行业的使用,要求未来物流专业人才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和设备,可以说对人才的实践性要求非常高。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江苏省内大部分的高职物流教育仍然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主,近年来虽然陆续开设了一些实验实训课程,但实训内容和物流产业实际情况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符合物流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一部分院校也尝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物流专业校企共建的积极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可以说目前江苏省内的产业集群资源投入到高职物流教育领域的比例还是非常少的。

3服务于江苏物流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3.1优化高职物流教育院校的布局,错位发展,形成特色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重点打造围绕苏州、南京、徐州三个城市圈的物流产业集群,这三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资源配置等情况均有不同,服务于这三大城市圈的物流产业集群也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苏州以电子物流、电商物流、快消品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为主;南京主要发展汽车物流、生鲜物流、医药物流等;徐州则主打钢铁物流、煤炭物流等传统物流。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优化高职院校的布局。同时发挥职教集团和政府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各个院校的物流办学资源,整体规划区域内各个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辦学定位,形成错位发展,办出区域特色,优势互补,避免资源的浪费。

3.2明确高职物流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增强专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职层次的物流毕业生的定位以区别于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物流人才。后者更注重学生诸如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系统建模、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整体统筹规划的能力。高职层次的物流学生毕业以后多数主要在物流一线从事具体的作业活动或者担任具体的管理工作。因此,高职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理论够用,注重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物流产业有着鲜明的行业特点,比如钢铁物流和快消品物流、医药物流在上述这些环节的作业和管理过程中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江苏省内的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结构设置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区域内产业集群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考虑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更新迭代,主动做出调整和升级,使毕业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匹配江苏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3.3制定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诸如自动分拣设备、电子标签、电动叉车等被大量的投入使用。企业期望物流专业毕业生能熟悉并熟练操作这些设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在校内开设这些物流实验实训课程,困难程度很大。场地、资金、师资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开课的掣肘因素。物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天然的具备这些实验实训的条件,然而对于以利益最大化为一切决策前提的企业来说,由于未能从过往的一些校企合作中看到所期望的利益,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强烈的积极性参与到校企共建中来。因此,江苏省内各地市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与物流产业集群的决策者应该更多地从中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宏观调控作用,比如采用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的财政手段;采用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依托高校为企业进行在职员工培训等等,为校企双方制定优势互补的发展策略,实现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韦慧.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6,(10),41.

[2]胡建成.教育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创新[J].管理科学文摘,2006,(11),41.

[3]钱东平.产业集群与江苏区域经济竞争力[M].现代经济探讨,2004,(6).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发展路径高职教育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