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2-05高岩衣文涛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新常态体育产业

高岩 衣文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體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拓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梳理新常态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对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05

1前言

1.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的改革开放促使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从改革开放至2010年,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非常高,但其增长模式相对较为粗放,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涉猎范围较少,产业结构失衡,此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旧常态。随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它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过去 30 多年来快速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很难步入新常态这一较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随后,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关问题迅速成为焦点话题,新常态其本质与相关衍生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

1.2经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已往旧常态时期的特征发生了转变,固有的发展模式也得到了改善。新常态时期GDP增速在年均7%左右,改变了旧常态时期超过10%的高速增长模式,新兴的可持续、小成本发展的中高速增长模式逐渐替代了原有代价大、效率低的增长模式。但同时却存在着经济贡献度比重不高、结构单一、创新驱动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0年和2014年国家分别下发了22号和46号文件,出台了一批体育产业新政以及配套措施,这揭示了体育产业在国家层面的重要作用,奠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基调。2016年国家又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揭示了体育产业新的发展重点、热点转换是必然的趋势,同时提出了创新机制体制、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市场环境等一系列措施。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并未进入市场,“体育产业”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出现。随后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新了其发展目标,体育事业逐渐由市场进行引导,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育产业”的概念才得以诞生并得到学者认可。自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模式由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倾斜,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借助相关政策和互联网等迅速发展,其附加值增长迅猛,越来越受企业乃至国家的青睐。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如下几点。

2.1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余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们投入在体育活动中的时间长度和金钱额度都得到了显著增长,促使体育产业飞速发展。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总规模达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为了脱离下行经济压力,寻找新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超于GDP的增长速度,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2.2体育用品业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为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及销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快了体育用品的发展速度。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势头迅猛,总产值和其经济附加值日益扩大,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中也得到了认可。例如匹克、安踏等体育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赞助了国内外诸多顶级职业联赛,成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我国体育用品业结构不断完善,传统体育用品业保持稳定,新兴高科技体育用品业异军突起。在此期间,全世界范围逐渐认可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会规模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2.3体育健身业、体育竞赛业日益庞大

新常态背景下,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促使人们参与到体育中的意识和热情逐渐提高。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人们的健身需求的提高,以健身、篮球为主的男性运动项目和以瑜伽、健身操为主的女性运动项目发展形势良好,各种健身俱乐部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体育竞赛业规模逐渐扩大,各种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目前,我国实现了以各项主流竞技赛事为基础、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为特色、以马拉松跑为城市名片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

2.4互联网推动体育传媒业迅猛发展

各种体育人群所表现的运动数据依托大数据技术被深入挖掘出其背后所蕴藏着的商业价值;体育传媒依托三网融合和智能手机得到跨越式发展;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手机APP随时随地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物质性基础,包括云计算、智能感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知识发掘等技术在体育产业的综合性应用,促使体育传媒业得到迅猛发展。

3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体育品牌力不强

体育品牌的“品”是一种无形资产,优秀的品牌集优质品质、品味和特色名称于一身,好的品牌可以历经百年而不衰。品牌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体育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竞争力、民族实力、城市形象和组织竞争力的体现。目前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还存在着品牌行业相对薄弱,营销手段单一化、品牌文化缺乏竞争力、品牌特性差异化不够明显等问题。

3.2资本市场秩序混乱

在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资本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秩序的精髓在于保持市场的透明度,市场的透明度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密切相关,其市场的透明与否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走向。在完善动态机制的过程中,体育产业市场的透明应始终与市场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相一致。当前,体育产业的投融资市场在资本市场投资规模大小、稳定性、投融资渠道等环节相对薄弱。由于信息交流的不及时,使体育企业和相关投资者之间的交流不畅,造成对社会动态追踪不及时的问题,企业应变能力降低的同时也加剧了投资的风险。endprint

3.3体育产业人才缺乏、素质较低

人才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产业从业者构成方面较为单一、数量上极度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阻碍和瓶颈。从体育产业中介机构来看,其经营相对不规范;从人才结构上来看,较为单一;从数量上来看,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密度低,并且存在着人才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了人才的无序性流动。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队伍整体素质不强, 在新常态背景下,从事体育产业市场开拓、体育产品开发的体育产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欠缺商业化运作和经济规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决策的超前性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受限制。

3.4“互联网+体育”产业链条不健全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旅游、文化、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不仅是技术领域的应用,而且更倾向于互联网技术、相关应用和思维方式为基点的体育生态系统向更高水平的实践迈进。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体育”使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可能。目前,大量的互联网体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用户可通过互联网体育平台进行线下场馆的预定、预约教练、在线预报体育课程等。但整个行业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收支不平衡、线上线下严重脱轨、缺乏独特的商业模式等等,整个“互联网+体育”产业链条还不太健全。

4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4.1实施体育品牌发展战略

体育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品牌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收益,同时也体现在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上。体育品牌的定位要自足于体育的核心价值,要在市场调研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影响和战略性的行为。在体育品牌宣传过程中,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演变所带来的沟通方式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体育品牌传播的内容要与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相一致,做好购买前引起注意阶段、消费者主动搜索阶段、购买与赞助分享阶段以及售后和反馈阶段的体育品牌的传播设计。管理者要明确品牌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赛事品牌经营权限与职责问题,为品牌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一致性做出保障。

4.2增强体育产业资本运作

社会资本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若想将体育产业领域中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就必须将体育产业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行设施建设、体育产品开发、体育服务供给等,通过租赁减免措施、政企合作模式等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开发。通过大力拓展招商渠道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知名品牌、企业。设立体育产业投融资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积极成立、完善相关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构建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基金使用上突出融合发展、促使商业模式创新。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促进体育产业投资制度的相关法规,降低准入门槛并加大检查力度,保障市场运作的有序性,使投资渠道得以拓宽,最终形成较好的投资环境。

4.3不断培养和引进体育产业人才,加快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体育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项任务对体育产业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大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掌握了人才才能把控经济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各省市区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以高校作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心,以点带面,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培养方法,加深跨学科交流,带动其他领域人才参与到体育产业及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中来,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为我国提供 “专业基础、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的全民性体育产业人才,保障体育产业的发展活力。密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充分保障体育产业的有序稳步发展。

4.4优化“互联网+体育”发展模式

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互联网+体育”以“线上——线下”O2O模式为主导,注重用户体验感受,以 “大数据”为首的新技术革新了体育企业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不仅瞄准了市场需求,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结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战略,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大数据背后潜在的经济价值,借助互联网宣传的影响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链。

其次,要搭建相关平台。“互联网+体育产业”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技术、信息传媒手段对体育产业价值链、商业生态进行的重新审视、思考及平台构建。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不断调整“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增加互联网+体育产业平台用户粘性,进一步扩大互联网+体育产业平台的网络效应。

5结语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价值机制取代了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这与体育产业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我国幅员辽阔,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坐拥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体育资源,在全国GDP以及世界体育产业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份额。在新常态发展机遇下,只有转方式、谋发展、制战略,才能解决好体育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促进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建勋.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演变逻辑分析及展望[N]. 光明日报,2015-01-29(016).

[2]苏秦.人民网评: 以积极心态迎接中国经济“新常态”

[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811/c1003-25441622.html.

[3]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12/t20161227_1446406.html.

[4]邵進科.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2017,2(06):9697.

[5]余明烟.品牌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6]李乐成.主动应对经济新常态 努力实现发展改革新突破[J].政策,2014,7(10):4043.

[7]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2(11):1725.

[8]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走向好的新常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1):2125.

[9]金羽西,王荣臻.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体育赛事投资收益增长点[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04):5155.

[10]张玉兰.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6):104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新常态体育产业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