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选择

2017-12-05顾钟平

采矿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坝址坝基玄武岩

唐 磊,顾钟平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14)

贵州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选择

唐 磊,顾钟平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14)

贵州毕节的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上万亩耕地由于没有水利设施均为旱土,为早日实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建设水库开展自流灌溉,使旱土变为良田成为发展良机。系统介绍了上、下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通过综合评价、比较,选择了下坝址,为水库的安全运营打好了基础。

水库;坝址;工程地质

该水库位于贵州省毕节的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以中低山为主,地面高程1600~2900 m,有通乡公路,交通较便利。区内耕地面积上万亩,由于没有水利设施,全部为旱土,水库建成后可满足自流灌溉和部分提水灌溉,早日实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1 选坝河段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山脉呈北东、东西或北西走向,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在崇山峻岭之间镶嵌着面积不等的山间谷地和溶蚀盆地。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区内北西向构造有挜都背斜、白果-龙洞山向斜和东西向独山-佳娃背斜等。北西向压性断裂主要有F1、F5,分别距工程区6 km和31 km。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 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因此,本区域构造稳定条件较好。

河流选坝河段长700 m,高程2032~2057 m,两岸地形较陡,河谷宽度19~28 m。在选坝河段共选有两个坝址,分别为下坝址和上坝址,两坝址相距400 m(见图1)。

1.1 下坝址

坝址为浅切中山峡谷地貌,河流宽26 m,河谷呈“V”型,河床高程2038 m,左岸地形坡度35°,右岸42°~57°。在拟建坝轴线上游50 m处,为一已建的土石坝小水库,现设计坝顶高程2082.5 m,坝长147 m,最大坝高41 m。

钻探揭露,坝址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物,厚6.6 m;残坡积物,厚0.5~1.2 m;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上部为凝灰岩,含泥岩碎块,属软岩,风化强烈、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厚度3.7~16.4 m,左岸分布高程2078~2082 m,右岸分布高程2065~2082 m;下部玄武岩,杏仁状构造,块状、厚层结构,隐晶至细晶质,岩性坚硬,厚度大于200 m。

坝址未见有断裂构造分布,岩层产状:285°/SW ∠5°~20°。右岸坡脚陡崖卸荷裂隙与强弱风化基岩中的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微张并充填钙质、硅质。

坝址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风化岩体裂隙中,由两岸向河床排泄。左岸地下水埋深14~23 m,水力坡度26°;右岸地下水埋深29 m,水力坡度18°。地下水水质类型为SO42-Ca2+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坝址区岩体风化作用明显:岩体强风化主要是地表卸荷松弛带,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多呈镶嵌结构。裂隙面蚀变为铁锈色,左岸强风化带厚4.5 ~14.0 m,右岸厚16.9 m;弱风化带岩体下限埋深左岸16.2 m,右岸23.0 m,河床5.8 m。

对坝基持力层的玄武岩进行了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表明:弱风化~新鲜的玄武岩块体密度2.67~2.88 g/cm3,饱和抗压强度42.5~62.2 MPa,泊松比0.29~0.26,纵波速度4887~6112 m/s,属中硬岩和坚硬岩;河床坝基玄武岩抗剪断强度指标:tgφ=1.48,C=5.25 MPa。

1.2 上坝址

坝址为冲蚀堆积河谷地貌,呈“V”型,两岸坡基本对称,坡度37°~26°,下陡上缓,植被较好,河谷宽度21 m,河床紧临左岸坡脚,河床高程2056 m 。坝轴线拟布置在两条支流的交叉口下游80 m,设计坝顶高程2091.5 m,坝轴线长145 m,最大坝高42 m。

钻探揭露,坝址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物,厚4.4 m;残坡积物,厚0.5~1.2 m;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上部为凝灰岩,含泥岩碎块,风化强烈、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岩芯获得率极低,属软岩,厚度9.3~18.5 m,左岸分布高程2076~2086 m,右岸分布高程2072~2091 m;下部为玄武岩,岩性同下坝址,为坝基持力层。

坝址区亦未见有断裂构造分布,岩层产状:285°/SW ∠5°~15°。两岸岩体层面裂隙发育,强弱风化基岩中的陡倾角节理裂隙亦发育,微张;右岸坡脚陡崖卸荷裂隙发育,走向与坝轴线基本垂直,倾角近乎直立,裂隙张开宽度1~5 mm(属Ⅳ级结构面),钙质填充。

坝址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赋存于风化岩体裂隙中,由两岸向河床排泄。两岸地下水埋藏较深,钻孔揭露孔深25~35 m,地下水力坡度10°~15°。地下水水质类型同下坝址。

坝址两岸山体稳定,未发现其它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地表岩体风化作用明显,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钻孔揭示:左岸强风化带厚9.8 m,弱风化带厚20.9 m;右岸强风化带厚18.5 m,弱风化带厚11.5 m;河床弱风化带厚20.1 m。

坝基持力层的玄武岩,其物理力学性质与下坝址相同。

图1 坝段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2 坝址比选

2.1 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1) 上、下两个坝址相距仅400 m,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相似,坝基持力层均为玄武岩,岩体基本质量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风化状态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划分。依据两坝址坝基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规定,坝基岩体质量为:

强风化玄武岩、凝灰岩 Ⅳ类

弱风化玄武岩 Ⅲ类

微风化、新鲜玄武岩 Ⅱ类

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坝基持力层弱风化的玄武岩体为BⅢ1类。

(2) 混凝土重力坝或面板堆石坝趾板地基,均要求开挖至弱风化玄武岩上部。弱风化玄武岩为中硬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钻孔岩芯采取率80%~90%,岩芯呈柱状或块状结构;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5~10 Lu。在上、下坝址两岸坝肩分布的强风化凝灰岩,透水率24.4~47.7 Lu(孔深10.8~20.4 m),钻进中孔口不返水。

(3) 上、下坝址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岩层走向与坝轴线基本平行,略倾下游,倾角平缓(10°~15°),为横向边坡,仅分布有Ⅳ级岩体结构面,无大型裂隙结构面分布,两岸坝肩边坡均整体稳定。

(4) 两岸坝肩分布的凝灰岩,其渗透性属中等透水,存在渗漏问题。因此,坝基和坝肩防渗建议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其灌浆深度以岩体透水率小于5 Lu为控制,处理深度在建基面以下20~25 m;灌浆边界两端长度,应分别延伸到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交点,以防止绕坝渗漏。上坝址两岸地下水位较平缓,防渗帷幕线较长,灌浆处理工程量较大。

2.2 坝址比选

上、下坝址均具备建坝条件。下坝址突出优点:在上游50 m处已建的土石坝,可做为施工上游围堰,右岸现已有溢洪道,左岸的输水渠可做为导流明渠,节省了工程投资;两岸坝肩地下水力坡度稍陡,其防渗帷幕灌浆工程量小于上坝址。

由此,两坝址从汇水面积、水文地质、岩体风化、施工布置等条件考虑,推荐下坝址为选定坝址。

3 天然建筑材料

3.1 石料(人工骨料)

本工程所需石料(人工骨料)约12~25万m3。选取的大寨石料场位于下坝址上游约3 km,有通乡公路到达料源地,交通方便。料场开采高程2100~2225 m,地形坡度30°~42°,斜坡长260 m,宽460 m,可开采厚度大于40 m,储量富足。料场岩石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白云质灰岩,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结构,岩石新鲜完整,岩性坚硬,为地方已开采的石料场。石料场断裂构造不发育,边坡整体稳定。

从多组取样进行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成果看: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为81.6~84.6 MPa,抗拉强度为5~7 MPa,弹性模量为30~45 GPa,泊松比为0.25,岩块纵波速为5000~6000 m/s。岩石强度高、刚度大,质量好,满足混凝土人工骨料和砌石堆石料要求。经取样检测,做为人工骨料的白云质灰岩不具有潜在碱活性成分。

3.2 围堰土料

下坝址右岸有残坡积粘土,稍湿~湿,可塑,含少量碎石(约10%),下伏基岩为强风化泥岩,可碾碎呈粉砂状,开采储量约5万m3,可满足围堰用料要求。现场碾压后粘土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属微透水,满足围堰防渗要求。

3.3 天然砂砾料

坝址区天然砂砾石料分布面积小,多被耕地覆盖,成分亦较复杂,储量少,不宜做为天然砂砾料料源,大坝用料需采用灰岩轧制的人工骨料。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条件较好。

(2) 水库库盆位于相对隔水的玄武岩上,岩性单一,无大型断裂通向库外,分水岭宽厚,地下水补给河水,水库不存在渗漏问题,成库条件好。

(3) 水库为岩质岸坡,无大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库岸整体稳定性较好。

(4) 库区无可溶岩、温泉出露,水库蓄水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极小。

(5) 坝址河谷呈“V”型,上、下两个坝址坝基持力层均为坚硬的玄武岩,依国标规范规定:弱风化的玄武岩属中硬岩,岩体级别为Ⅲ类,可满足混凝土重力坝或面板堆石坝趾板地基承载要求。两岸坝肩边坡整体稳定。

(6) 上、下坝址均具备建坝条件。两坝址从汇水面积、水文地质、岩体风化、施工布置等条件考虑,本阶段推荐下坝址为选定坝址。

(7) 下坝址突出优点:可利用已建的土石坝做施工围堰;两岸坝肩地下水力坡度稍陡,防渗帷幕灌浆工程量小于上坝址。

(8) 坝基和坝肩存在渗漏问题,强风化的凝灰岩是坝肩主要的渗漏途径。须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封闭处理。

(9) 坝前3 km的大寨石料场为白云质灰岩,岩石强度高,刚度大,质量好,满足混凝土人工骨料和砌石堆石料要求;白云质灰岩不具有潜在碱活性成分。

4.2 建 议

(1) 下阶段继续查明两岸凝灰岩分布厚度,渗透特性,为坝肩防渗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2) 防渗帷幕灌浆边界长度,如两端点按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交点偏长,可考虑端点按正常蓄水位与弱风化带下限的交点为控制。

2017 ̄09 ̄27)

猜你喜欢

坝址坝基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带纵缝RFC重力坝坝基弹模敏感性分析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犬木塘水库工程各比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
新疆北疆地区某水库坝址方案比选分析
火山作用对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方法
2019年全球连续玄武岩纤维市场产值将达1.047亿美元
大西沟水库大坝设计方案综合比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