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西北度战斗岁月敢打必胜写军史华章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校订出版之际
2017-12-05文/李杰
文/李 杰
驰骋西北度战斗岁月敢打必胜写军史华章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校订出版之际
文/李 杰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上有一支威震西北、名扬九州的主力部队——第一野战军。它纵横驰骋在祖国西北广袤的疆土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写就了一篇敢打必胜的壮美诗章。建军90周年前夕,解放军出版社校订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把这支英雄部队英勇的战斗历程与不朽的历史功勋更加清晰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北野战军 (就是第一野战军。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1月15日全军统一组织编制、番号的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简称一野)是为迎击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而组建的。1947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边区部队4个旅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3月,国民党军34个旅25万余人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中,胡宗南所部15个旅14万余人从南线直攻延安。为加强作战指挥,3月16日,中央军委命令,边区野战兵团和一切部队,统归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当时,命令未授予正式番号,但已开始使用西北野战军名称。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战部队正式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9月13日任命张宗逊为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
西北野战军甫一成立,即投身于祖国西北的解放事业,以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着西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陕北战局开端,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彭大将军横刀立马,指挥西北野战军运用毛泽东主席制定的“蘑菇”战术,在被动中寻求主动,稳、准、狠地打击敌人。在完成掩护延安党政军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撤离的任务后,又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消灭了胡宗南集团1个整编旅和两个旅的大部。而后,西北野战军挥师西向,在陇东与三边,给予国民党军青海马步芳集团、宁夏马鸿逵集团以连续打击,收复了被其侵占的地区。为配合我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8月上旬,西北野战军发起榆林和沙家店战役,在沙家店地区全歼胡宗南集团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36师。通过内线防御作战,我军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扭转了战局,基本打破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集团慌乱南撤,彭、习抓住战机,指挥部队连续发起反攻作战,先后进行了岔口、关庄追击战和黄龙、延(长)清(涧)、第二次进攻榆林等战役战斗,收复了陕甘宁边区大部分失地。之后,在冬季整训中,通过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整军运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为转入外线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初,为配合全国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紧紧拖住胡宗南集团不使其抽兵于其他战场,在兵力少于敌人5倍的情况下,果断转入外线作战,先后发起宜川、黄龙山麓、西府、澄(城) 合(阳)、荔(大荔)北和冬季等战役,取得了歼敌1个整编军、5个整编师,毙伤俘敌中将军长刘戡,中将师长严明、徐保、李日基等以下共11.5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将战线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辽沈、平律、淮海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但西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在此形势下,西北野战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整训,即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解放了陕西省会西安和陕中广大地区,击退了胡宗南和宁、青二马的联合反扑,不断扩大胜利战果。
第18、19兵团全部入陕后,西北战场我军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民党军,决战条件成熟。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确定的“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方针,第一野战军首长首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发起扶(风)眉(县)战役。经4天激战,歼灭胡宗南集团1个兵团部和4个军,共4.4万余人,取得西北战场解放战争以来的空前胜利。接着,第一野战军主力兼程西进,于8月20日抵达甘肃省会兰州城郊,发起了西北战场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兰州战役。全军官兵前仆后继,浴血杀敌,经过激烈争夺,最终攻克被青马称为“攻不破的铁城”的兰州。然后,乘胜渡过黄河,解放西宁,消灭马步芳集团的残部,彻底摧毁了马步芳家族80余年的反动封建统治。
胡、马两军主力被歼之后,第一野战军兵分几路,发起宁夏战役、河西战役,配合第18兵团向西南进军,摧枯拉朽般扫清陕南、陇南残敌,解放了陕、甘、宁、青四省全境。同时,第一野战军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争取了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部共7万余人起义,使新疆得到和平解放。第一野战军第1、2兵团在向青海、甘肃河西和新疆的进军中,发扬长征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恶劣的气候,翻越雪山,横穿沙漠戈壁,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将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使祖国西北全部解放。
在西北解放战争战场上,我军共消灭国民党军(包括起义、投诚)1个绥靖公署,1个长官公署、5个兵团部、4个省保安司令部、2个警备总部、1个补给区司令部、25个军部、61个整师。共俘敌24.3万余人,毙敌11.7万余人,争取起义、投诚15.9万余人,合计51.9万余人。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区的广大指战员为此付出了宝贵代价:7.6万余名指战员负伤,1.8万余名指战员牺牲。其中营以上干部负伤920人,牺牲258人。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祖国大西北的解放,他们的英名和不朽功绩将同他们的英雄部队一起,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编写第一野战军战史的工作启动于1990年6月。其时,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以习仲勋、王震为主任委员,廖汉生、王恩茂、杨得志、阎揆要、王世泰为副主任委员,张宗逊为顾问的编审委员会。这些昔日第一野战军的老首长此时都已是古稀老人,像王震、张宗逊更是年逾80。但他们得偿多年夙愿,心情十分舒畅,工作热情高昂。老同志们经过认真研究,在确定了战史编写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后,将编写工作委托给在原兰州军区成立的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写办公室。编写人员以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态度,走访原第一野战军的老同志和老部队,征集了近千万字的史料,并广泛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近5年的整理打磨,《第一野战军战史》于1995年5月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书稿全面记述第一野战军征战历程,归纳总结第一野战军宝贵作战经验,具有史实考证准确,注重西北战场与全国战场的内在联系,注意反映野战军前委集体领导作用,在总结成功作战经验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失利作战教训等特点。这部我军“官修”的战史,是研究我军历史的权威依据。受历史条件和资料占有所限,1995年版的《第一野战军战史》还存在一些人名、地名、部队番号等史实方面的讹误,以及体例格式、字词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这次校订出版,解放军出版社组织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党史军史专家进行集中会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订正。
相信通过阅读我军战史图书,通过对我军艰辛历程、伟大功绩、崇高精神、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的深入了解,普通读者将会更加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安宁,更加热爱与拥护保卫大众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的人民军队;而部队官兵读者将会更加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更加努力地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积极投身于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
责任编辑:王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