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那年
2017-12-05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文/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当兵那年
文/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当兵的人在一起,常会谈及与兵龄有关的话题。哪年入伍、哪年的兵能够清晰标明你在部队服役的时间,推测你具备的军事素养高低和军人意识养成,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你作为“兵”的成色,这种“兵龄效应”对于军人有特殊的意义。在部队,对兵龄的尊重体现在很多方面,“哪年当兵”也近乎成为军人的一道隐性的资历标识,“当兵那年”作为军人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也被反复忆起、一再提及。
当兵那年,许多如你一样的青年人走到军营,聚成一团升腾的火焰,热烈地燃烧。部队对你是全新的,你来不及打量就融在其中,你对部队也是新鲜的,新鲜得像刚吐露的新苗,挺拔、鲜绿、翠碧。那时的你,总是忙碌的、紧张的、稚嫩的、莽撞的、汗渍的,在一片空白中凿出了军旅最初最深那道绿色的刻痕。你当然忘不了,那些如新军装、新胶鞋一样扎人磨脚的、浓烈而新鲜的新兵味道,你甚至能记起那时吃过的每一餐饭、说过的每一句话、弄错的每一个动作。当兵那年,就是以这样隆重而又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占据了你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成为你一生中最青春的一部分。
有很多军人回忆到当兵那年跌跌撞撞、误打误撞的报名、体检,然后是列车、红花、欢送、迎新,还有父亲倚门而望的期盼、母亲牵肠挂肚的叮嘱、女友执手不放的牵挂……这些惯见的情景,与每个当兵人入伍时的场景几乎是重合的,当兵那年那天经历的事情,几乎就是各种剧情相同、版本不一的别离。那年那天,那些年轻的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离别亲人离别家乡只是天底下无数离别之一,因为等待他们的是一次铭心刻骨的蜕变,才使那年当兵作为一段别样的人生经历永久定格在岁月之中。所以,我理解军人或曾在军旅的人对当兵那一年的珍重,甚至有些偏执的意味,尤其那些熟知军史的军人听闻兵龄便知晓你经历过的部队考验,你受过的军事训练,你穿过的军装,以及你用过武器装备的型号。或许所有珍视的重要意义还不止于此,当兵那年似乎更是一种象征:从那一年起你告别了过去的你,从那一年起你成为了不一样的你。
当兵那年,无论你走了多长的路,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去,也许身着军装的你还没有真正离开家乡之前就开始有了思念,也许独自远行的你其实还没哭泣就已学会了坚强。当兵那年,无论你是刚进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把当兵当成一种理想,还是从打工途中走进军营把当兵当成一种选项,或是在大学期间携笔从戎把当兵当成一种砺练,当兵那年都是另一种全新的生活领域,自那年开始,你的很多东西从此改变,你的很多习惯再也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