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体育高考考生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2017-12-05魏润俊
魏润俊
谈谈体育高考考生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魏润俊
新的一年体育高考备战已经开始了,许多家长、考生、老师都很关注,高中生训练的时间很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因此,必须对考生进行科学指导、系统训练,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训练方案不但要其有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和体育专业考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对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考试的要求。
体育高考生 训练 考试特点
一、体育考生的训练与运动负荷的特点
体育考生的突出特点首先是时间紧,是在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前提下参加课余训练。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特点是多数学生力量大、稳定性相对高,承受能力、理解能力强、竞争意识强。其次是不少学校训练条件差,训练时间短,给系统训练制订计划带来了极大障碍。第三,体育考生肩负双重任务,文化课学习并不轻松,要力争上本科录取线(体育考生录取线一般400分左右)。
那么,如何解决训练时间短又要提高专业成绩的矛盾,探索一条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考生专项成绩的有效途径,提高身体素质必须通过加大负荷或提高负荷强度获得。首先应正确处理考生训练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实践证明,量大不一定就能绝对提高训练成绩,只能说一定量的积累为提高训练水平和提高训练强度打下基础。从训练学角度讲,任何一种训练没有不变的量和强度,量与强度的辩证关系在于量大强度相对减少;提高强度就要适当减少量,二者同时提高反而会导致成绩下降或过度疲劳。我们训练的目的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运动成绩,但作为无运动史的学生来说,首先应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量增加,学生能基本适应时,增加强度和密度,运动量相对减少。其次是学生每做一个运动动作都力求高标准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样,才能加大学生的恢复时间,身体得到合理调整而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以速度为重点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虽然不同的素质有不同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发展某一素质时,会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另一素质或几种素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就是身体素质的转移。在速度训练中,经常采用力量训练的手段,就是利用二者之间的良好转移,来发展速度力量(爆发力),提高速度的。从各种身体素质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看,身体素质产生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影响各素质的解剖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是否相同。力量和速度素质在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方式相同,都是快肌(白肌)纤维收缩,二者的供能特点(无氧代谢)和神经调节机制也基本相同。因此,二者之间会产生良好转移,能有效发展速度力量(爆发力)。
因此,在制订一次训练课中,可以先做跑的训练,再进行爆发力量训练。这样既可以巩固速度素质,又可带动弹跳素质(爆发力)的提高。先进行短距离跑练习,之后再安排各种跳跃的爆发力量练习,或先进行某些跳跃练习之后再安排速度训练。
三、以发展速度为主安排力量训练促进上肢力量发展
推铅球运动是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高的运动项目。从投掷原理讲,决定投掷远近最重要的因素是器械的出手速度。速度是这个项目的核心,而这个速度的获得是以绝对力量为前提的爆发力,只有瞬间对爆发的最大的力量才能获得一个最快的出手速度。因此,优化力量训练手段,狠抓大力量素质是提高铅球成绩的关键所在。
既然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会发生正迁移,短跑速度的练习可帮助运动员发展将力传到器械上去的速度,针对高考考生训练时间较短的特点,因此在制定训练课计划时可以在速度力量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上肢爆发力的训练,如在发展短跑速度力量训练中可以增加一些铅球专项力量素质练习。
四、以短跑速度耐力训练带动耐力素质的提高
速度与耐力素质之间能产生良好转移,也能产生不良转移。当二者之间的训练安排适当,会产生良性转移,能有效地提高速度耐力。而当二者训练安排不当时,往往是耐力素质提高了,速度素质却可能下降了。因为速度与耐力素质的肌肉收缩类型不同,速度是快肌(白肌)纤维,而耐力则是慢肌(红肌)纤维;肌肉供能的方式不同,速度是无氧供能,而耐力则是有氧供能。这样二者之间神经调节机制也是不同的,因此,二者之间的训练安排得好坏,是决定良性转移与不良转移的关键。
速度耐力素质为100米成绩提高所必须的,合理安排耐力速度素质练习不仅有别于提高800米跑的成绩,也有益于提高100米的后程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运动是在大量缺氧条件下,以高速度持续跑完全程的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耐力可以延缓疲劳和延续加速阶段,还能在延缓最快速度时间。这不仅对短跑(100米)有很大的作用,对800米跑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从而带动耐力素质的提高,在制定训练课时,应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方法上可采用先速度训练,后再耐力训练或专项耐力训练。
五、结论与建议
(1)体育考生学习与训练两者不可偏废的特点所决定和训练时间不足限制,在体育素质训练方面必须有所侧重。(2)以速度为突破口,侧重速度发展,以速度带动其他素质提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是可行的。(3)速度为主的训练应在训练方法上将其他素质与之有机结合才能获得的100米速度提高带动其他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4)速度是所有身体素质的核心,立定三级跳的爆发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推铅球的爆发力量也同样离不开速度和力量地融合,没有速度的耐力,也无益于耐力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