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的路径探析

2017-12-05陈焕随崔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陈焕随崔 丹

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的路径探析

陈焕随1崔 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是实现青年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价值准则。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教育的渐进规律,审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现状,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探索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在认同 外在践行 路径

一、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规律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的基本规律,而内在认同主要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三个方面,外在践行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具体而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认同到践行的递进式过程。

首先是认知认同。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之维、现实之维、未来之维对“什么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一根本问题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是国家之德、社会之德、个人之德,是全国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当其冲就是要让其明确、完整和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引导其从历史层面、当代视角、个人发展等方面来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内在联系,确保其正确认知“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根本问题,从而正确看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自觉从传统优秀文化、当代中国精神中吸取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

其次是情感认同。“知、情、信、意、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深刻认知某一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要引发内心强烈的情感认同,才能最终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情感认同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和“催化剂”。增强情感认同,实质上是要解决大学生如何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在情感纽带上支持的问题,要让大学生在心理上肯定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对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和具体化作为基本指向,强化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情感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并积极发挥文化化人、榜样感人、师者育人的作用,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才能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自身的情感体系中,主动从内心去接受它、认同它。

再次是理性认同。理性认同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和选择,而这种评价和选择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甄别和加工的结果,并最终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该以理性认同为核心,只有理性建构才能达成价值认同。然而,如何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呢?马克思曾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就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积极与大学生的发展利益相联系,让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身感受、体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安排来涵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促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实践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是非对错的标准,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健康发展。

最后是外在行为践行。马克思曾讲道:“从前的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离开行动,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行为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如何,主要通过外在践行来检验。要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外在行为践行,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让大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心灵得到激荡、情感得到洗涤,不断增强自身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和价值引领,展现当代大学生“可爱、可亲、可信、可为”的良好形象,真正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审视

(一)教育环境营造与主体价值认同难以对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主义虽然否定环境决定论,但并没有忽视环境对人的培育作用。无疑,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教育环境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非主流文化借助互联网的威力对青年大学生构成强烈的思想冲击,导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1+1=2”的流程式结构,而是一个非线性、多维结构,需要通过教育环境的优化,以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对受教育者个体有效的价值传递,再经过反馈——优化——反馈的循环反复过程。但是,一些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质量,只片面求快、而不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做好做实做细教育环境的营造优化工作,导致无法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教育环境难于拓展大学生个体认同和践行的渐进张力。

(二)教育供给方式与主体接受需求难以耦合

习近平同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须要扣好、扣稳、扣牢。这就需要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注意供给方式问题,即是如何以更好地方式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在审视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供给方式时发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接收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中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为缺乏实践而显得无力感。与此同时,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供给也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不足,没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仅在思政课中开展教育。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供给方式存在与大学生个体接受需求难以耦合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和效力。

(三)教育模式与主体价值凸显难以有效呼应

在信息化社会,大学生对自身主体价值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强调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价值。然而,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中,更多的是通过理论说教、规范灌输和行为约束的方式来开展,在这些方式中,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并不能得到凸显,而是一种消解,表现为一种外在性的价值认同塑造方式。从建构主义的教育观点来看,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自我、自觉的过程,需要更新教育模式,通过向大学生赋权赋能,使其感觉到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存在,进而引导其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调适、自我建构,方能发自内心地生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价值认同。但是,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尚未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顶层话语,必须要与大学生的个体话语有效对接,要用接地气、见人气的方式来宣传教育,形成“顶层”与“终端”的呼应。

三、增强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方法创新,做好认知认同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确保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历史渊源、传统优秀文化精髓融入到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当中来,必须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教育资源,把相关视频、图片和故事等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积极发挥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任务驱动、经验分享、课堂辩论、案例点评、行动引导等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同时,要积极借助互联网载体,通过载体创新来实现方法创新,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讲透、讲活,让学生不仅知其所以然,还知其所以为。

(二)坚持环境营造,做细情感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成为大学生的“情感之梁”、“精神之钙”。对此,必须要依托高校内部的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资源,开展诸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红歌会、传统文化节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借助校园网站、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媒体平台,精心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并加以积极宣传,尤其是校内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要把其中的价值观力量和光芒放大、拔高,使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积极建构从课堂到宿舍到校园每个角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场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情感的认同,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理上产生“正效应”。

(三)坚持问题导向,做足理性认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多研究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对此,要针对大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对时政热点中的关涉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强化对讨论中的价值观指引,锻炼大学生的分辨能力。要把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境遇出发,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合理利益诉求,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业、就业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生出彩的目标。要定期举行“校长接待日”活动,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让大学生表达自身的发展诉求,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使大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解决利益矛盾,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四)坚持实践育人,做实行为践行

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之意。在内在认同的基础上实现行为外化,有助于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氛围。对此,要积极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三下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实践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体悟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而生成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逐渐养成行为自觉。同时,在高校内部发起“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建立起榜样学习的激励机制,通过义务维修、义务扫除、义务支教、义务普法等活动,让大学生把“做好人、干好事”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相挂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19(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2).

(作者单位:1.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会科学部;2.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Hnsz2015-2)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