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017-12-05露周腾飞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廉颇情感文章

刘 露周腾飞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刘 露1周腾飞2

语文这门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良好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文化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朗读中,最高境界就是带有情感的朗读,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希望对语文教师留有参考价值。

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朗读

语文这门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无论哪个学习阶段,语文知识是各学科的基础,因此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门艺术,可以将枯燥的书本文字,通过朗读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有助于学生增加对语文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朗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阅读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朗读示范,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积极地模仿教师朗读的语气和神态,进而掌握朗读技巧。教师在朗读中,要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在脑海中呈现相应的场景,师生共同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讲《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应该充分地将情感色彩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不仅要朗读的富有情感,也要将文中的“我”比作自己,表达出对父亲的想念,只有这样,教师给学生示范时,才能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学生也能亲身体验,掌握文中的思想表达内容。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的声情并茂,朗读要具有感染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每篇课文都有中心段落,这种重点段落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词语和句子的内涵很深刻,学生要重点阅读,体会其中的意思,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部分重点内容,重点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知识点。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难忘的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面对这样的语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加点的字词,并且要着重分析,指导学生注意重音的词语,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情感,最终让学生知道:原来在这个礼堂里面,都是日本伟人的画像,如今终于光复了,我们中国伟人的画像挂起来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啊!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通过教师的分析和指导,学生在自身爱国情感的驱使下,很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诉求,进而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的朗读真正富有情感。

三、根据教材,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的朗读是一项基本功,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不同的文体,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要注意有计划、有目标的训练。除了教师对文章的分析和指导,学生要主动地去阅读,多读多想,品味文章的内涵。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草原》这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表达了愉快的情感,一方面,指导学生停顿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的重音朗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仅能够进入文章的意境,还能将作者的体会和情感表达出来。

课文的文体有多种形式,不仅包含小说、散文和诗歌,还包括童话和寓言。对于不同的文体,教师要分别指导学生朗诵。如:《桂林山水》,文中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要采用节奏鲜明、语调的升降,帮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进而抒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又如,《蝙蝠和雷达》,这是一个说明文,不仅逻辑性较强,还有科普知识,如果按照上面的朗读方法,那是万万不行的,教师对于这类文章的指导,要让学生注意朗诵的正确性和流畅性,保证朗读的层次清晰,进而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训练朗读,培养兴趣

有人曾说:“只注重讲读,就像解剖一样,只有活灵活现的朗读,才能赋予文章生命力”。的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例如:《将相和》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下廉颇说的话,熟练朗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突出廉颇的人物性格特征,表达出对蔺相如的不满。而蔺相如的态度是通过这段话表达的,“秦王我都不害怕,难道还害怕廉颇将军吗?众所周知,秦国不敢攻打赵国主要是因为蔺相如和廉颇二人,我们一个能文,一个能武,是国之栋梁,如果我们内斗,势必会削弱我国的战斗力,秦国就有机可乘,攻打我国,躲避廉颇是为了赵国的整体利益啊!”教师要特别地指导学生,第一段注意声调要高,语气重,第二段语气要平和,充分体现二人的性格差异。通过朗读的训练,不仅将学生引向了文章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诵兴趣。

五、结语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透彻的掌握教学内容,抓住文中重点,有目标的指导学生朗诵,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的朗读,还要具有情感的朗读,理解文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意图,和作者引起情感共鸣,最终内化相关语文知识。

[1]熊静敏,李荐.中国教育创新优秀文选[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1.山东省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2.山东省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廉颇情感文章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放屁文章
台上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负荆请罪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