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桥美国史

2017-12-04

第一财经 2017年46期
关键词:哥伦布土著美洲

这本书探讨了美国的一些内在矛盾:一个打着自由名号却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国家;遭遇分裂和内战而被迫维护团结、重估理念的国家;一个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冲突背景下努力建立道德霸权、加强军事保障并维持经济稳定的国家。书中各色人物—奴隶和奴隶主、革命者和改革家、战士和政客、移民和难民—的声音和当今多元化美国社会中的其他声音,共同定义了今天的美国。

从一片土地到一个国家 全世界初期都像以前的美洲

美国最初只是一片土地,后来才成为一个国家。远在这个国家建立之前,人们就已经对这片土地展开了想象。早期移民不管最初打算定居在此或开辟贸易航线,寻找新家园或仅仅寻找可以带回家乡的新资源,这个新世界对他们都充满诱惑。然而,真正在这里永久定居的只有印第安人部落,其他的早期移民尝试多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居住在美洲大陆的各个部落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众多的美洲土著语言部族和种族群体。19世纪民俗学研究者杰里迈亚·柯廷指出,这个时期的美洲原住民族群本质上都是基于宗教信仰和血缘关系形成的原始社会。柯廷对美洲土著社会联系的描述完全可以用来描述15世纪的欧洲:当时,此起彼伏的宗教动荡和政治动乱也在不断形成,割断类似的社会联系。但无论“原始人类”的概念,还是断言美洲只是等待欧洲“发现”的大陆,柯廷的观点都与现代学者对美洲历史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与欧洲民族接触之前,美洲各土著部落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存在一定差异。当时的人口规模大致在1000万至7500万。相比之下,当时欧洲和非洲的人口规模分别为7000万和5000万。各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商旅往来,以及不可避免的战争,但由于美洲大陆地域广阔,各个部落的文化与族群都得以繁荣发展。和当时的欧洲社会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冲突与竞争,不得不做出改变,去顺应变化的农作模式和日益扩大的贸易网络。事实上,美洲土著部落与之后入侵美洲的欧洲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可能比差异性还要突出。

美洲土著有许多种创世神话,但本质上是一个相似的故事:世界的源与变、魔法巫术的变形、人类的诞生和人类融入世界的转变。欧洲关于美洲起源的神话并无大异,只不过少了些法术招魂、神人同形同性的元素。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本质上也是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他们不仅声称美洲土地为自己所有,还将这种所有权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起来。对于最早的欧洲移民来说,要将这片土地变为殖民地,第一步就是了解这片土地和居住在此的土著居民。由此开始的殖民过程让这些美洲土著部落几遭毁灭。在这里,欧洲移民仿照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法律、政治、宗教及社会结构,基于旧世界的价值体系构建起殖民文化。随后几百年里,这种殖民文化不仅从英国皇室的管辖中独立出来,还逐渐发展成为地球上最强大国家的文化。

哥伦布、贪婪和疾病美洲土著的灾难时刻

一切都始于1492年热那亚水手哥伦布抵达西印度群岛的那一刻。对物质资料的需求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变促使西班牙频繁兴起航海活动,兴趣背后还有更大的野心:即获取香料、茶叶、丝绸,尤其是黄金。在此过程中,葡萄牙开始了奴隶贸易,这后来也成为大西洋世界经济、社会层面的一个典型特征。葡萄牙在蔗糖贸易上取得了成功,在非洲南部海岸开辟了航海线路,在非洲大陆西海岸建立了贸易站。看到这些为葡萄牙带来了利润,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派哥伦布前去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西路航线。

相比同时代的其他航海家,哥伦布显然低估了环球航程的距离。当他很快抵达巴哈马群岛时,就相信自己已经到了东印度群岛,将当地居民误称为“印度人”。哥伦布的抵达为欧洲拉开了一道序幕:欧洲强国对美洲的探索、占有和征服将在此一一上演。从第一次接触开始,一切就显而易见:欧洲强国认为美洲是供他们掠取的。

一开始,殖民不大可能成功。哥伦布最初试图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建立殖民地,以失败告终。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同一时期,意大利探险家阿梅里戈·韦斯普奇在多次沿海航行后,意识到哥伦布偶然发现的是一片全新的大陆,其面积之大、人口之多,远超欧洲人的想象。然而直到1519年至1520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欧洲才对地球的范围有了完整的了解。

在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欧洲人几乎无法理性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更不用说与之达成妥协。欧洲与美洲第一次接触时,并不全然是这种贪婪造成了美洲土著灾难性剧减,疾病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天花、麻疹、黄热病都曾肆虐美洲。149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泰诺人总人口尚有30万至100万,之后短短50年内他们几乎完全消失;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有38%的白人联邦士兵因感染天花而死亡。

16世纪的美洲土著部落面临的危险并不仅仅是从旧世界带到“新世界”的这些疾病,更主要的是带来这些疾病的人。来自欧洲的暴力与病毒相继给美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欧洲的暴力伴随着对黄金和权势的贪婪,给美洲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竞争与冲突对于美洲土著部落本不陌生,但欧洲几大强国在所谓“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时期爆发的竞争力还是击垮了他们。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让英法为之鼓舞,但两国也意识到随之而来的威胁,进而试图在欧美挑战西班牙的霸权。

作为陌生“他者”的美洲“后哥伦布时期”的欧洲影响

“后哥伦布时期”的本质不是残杀,而是欧洲对新世界在文化上缓慢但强势的侵蚀,这种文化侵蚀贯穿于欧洲人在美洲的探索,以及后来进一步开拓美洲的全过程。从最早的欧洲探险时期开始,欧洲人对于殖民者与当地土著之间的关系就有着近乎矛盾的看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当地土著似乎是理想的剥削对象。而从宗教角度来看,他们又适合作为传教对象。欧洲人对于适应新世界的文化毫无兴趣,也从未认真考虑过以欧洲的规范去同化原住民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他们眼中,这些非欧洲人既是潜在的宗教皈依者,又是陌生的“他者”,这种不确定的矛盾视角不仅存在于西班牙殖民过程中,也体现在16世纪至18世纪整个美洲殖民进程中。

要探究欧洲对后哥伦布时期美洲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当时欧洲自身的发展。15世纪兴起的印刷术不仅带来了书籍和木版画的兴盛,也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拥有了地图。早期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不同理念的宗教教义的广泛传播,当欧洲的视线投向大西洋对岸,图像便具有了与文字同等的意义。人类社会早期绘制的地图多服务于军事,当时欧洲编绘的美洲地图几乎就是一张藏宝图。例如,巴蒂斯塔·阿格内塞于1544年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就清晰地标注了去往新世界中西班牙银矿的航海路线以及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但对于北部地区的绘制却相当模糊—而正是在这里,日后建立起了美利坚合众国。

从早期的美洲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欧洲当时地理知识的局限。阿格内塞1544年绘制世界的地图显示,16世纪的北美洲仍是一片“未知之地”,南美洲则被描述为一片财富与危险并存的土地。早期地图里的这些附加信息都倾向于制造轰动效应。哥伦布航海之后发行的出版物中也有关于新世界的插图,其中对于西班牙殖民者和美洲土著的描绘都不讨人喜欢,给欧洲对于美洲的想象蒙上了噩梦般的阴影。

新书速递

离开的,留下的

作者:[意]埃莱娜·费兰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定价:62.00元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4部情节相关的小说,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友谊。第三部探索了中年的虚无、困惑、野心和近乎残暴的爱。

豹变

作者:木心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定价:39.00元

是木心生前的“心愿之作”,隐含了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成长史。该书描写的人,看得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几个阶段,私人经历又对应着战前、二战、二战后、建国后、打开国内,以及走出国门后的西方世界。

艺术品如何定价

作者:[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定价:58.00元

本书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揭示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 循。

猜你喜欢

哥伦布土著美洲
美洲野牛当宠物
哥伦布与明朝灭亡
美洲动物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土著节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和哥伦布一起去航海
哥伦布与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