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viePass想把人们都拉回电影院

2017-12-04张晶

第一财经 2017年46期
关键词:用户

张晶

过去这两周,我逢人便忍不住谈论起最近开始用的一个产品:MoviePass。

简单来说,你一个月只要花9.95美元,就可以随便去电影院看电影,包括大多数艺术院线。限制条件是:每天限看一部影片;当场需有空位;3D或者IMAX影片不适用;必须在现场或至少100米内用手机App登陆。

这看上去简直是too good to be true。通常在纽约看一场电影就要花上15到17美元,使用MoviePass则这意味着你即便一个月只看一场电影,也能享受折扣。

实在不可思议。

MoviePass这家公司其实早就存在,但它以往的定价是每月25到50美元,具体金额取决于你住在哪个城市。显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出这个价成为其用户。是8月以来的大减价,加上电影旺季开始了,才让它成为话题的焦点。减价计划推出两个月后,MoviePass的订阅用户从2万增加到60万,它预计到明年夏天用户数可以轻松达到300万。

去电影院的人越来越少,这已经算不上是新闻。根据票房统计网站Mojo的数据,今年人们去电影院的次数降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在MoviePass降价的当月,6大电影院中的5个股价都在下滑。这些电影院想尽办法改善体验,比如增加和飞机上一样的躺椅,提供好的食物和饮料,推出周末夜场电影,提供预订座位的服务—以往多数影院的座位都是先到先得。

如今,全美90%的影院都接受MoviePass。可即便MoviePass能够激励更多人进入影院,AMC这样的商业院线也不乐意如此。AMC公开表示过忧虑,认为MoviePass的减价计划降低了“去电影院”这件事的价值。MoviePass必然要贴补电影院,它自称可以通过出售用户数据,以及和电影公司合作来盈利。拥有有价值的数据,是DVD时代的沃尔玛、如今的亚马逊和Netflix引以为傲的优势。

我跟彭博长期观察媒体业的高级分析师Paul Sweeney聊了聊。他也认同,从商业模式上看,MoviePass的做法在投资者眼里是无法持续的。“电影公司和影院都希望更多的人来看电影,但是也担心低价模式会让内容的价值打折扣。”Sweeney告诉我说。

MoviePass的CEO Mitch Lowe听到了各种各样争议的声音。在他看来,MoviePass主要影响的是人们观看中小成本电影的行为,也就是那些制作费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电影。上周末,超级英雄电影《雷神3:诸神黄昏》的观看者当中,使用MoviePass的只有1%,但制作成本相对低的《Lady Bird》的票房有8%是MoviePass贡献的。目前影院大概16%的业绩来自于使用MoviePass的观众,这个比例显然还会上升。不单如此,MoviePass还想从使用MoviePass观影的观众的其他消费当中分成。

如果是在欧洲有过工作和生活经历的人,会意识到一些欧洲国家自2000年以来就开始施行这一模式,但在商业化程度更高、由好莱坞主导的美国,人们往往只会去电影院看那些大片。就MoviePass以往的数据来看,那种一个月看上30场的超级影迷只占个位数,75%的人都是季节性观影—暑期、奥斯卡季或是节假日,而这些人可能一年只会看3到6部电影。看来暂时也不用过于替MoviePass担心。

Lowe是Netflix的创始人之一,后来还创立过Redbox—一种放置在连锁便利店、外观类似ATM的新片租赁设备。他于2016年加入MoviePass,如今在做的这件事倒像是在运转一个有实体影院的Netflix。在这周一场关于讨论迪士尼和Netflix近来紧张关系的会议上,他还表示,MoviePass日后也可能推出流媒体服务,这一说法让母公司Helios and Matheson Analytics的股价上涨了两成。听到这一说法,我的第一反应是,零售业如今讨论得火热的线上线下无缝切换的现象,倒可能给电影业的变迁提供一些启发。

即便你看到这里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也实在找不到不去使用这个产品的理由。除非你顾虑自己观看电影的偏好会被一些公司知道—比如经常去哪些电影院,看过什么电影,多长时间看一次电影,等等。然而面对这似乎是一生一次的优待,我对这些毫不在意。

猜你喜欢

用户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挖掘用户需求尖端科技应用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