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扬扬”的历时演变情况
2017-12-03白婧
摘 要:本文以石锓先生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统计法分别探究“纷纷”“扬扬”“纷扬”在古代文献中的历时使用情况。“纷纷扬扬”是明代出现的一个形容词的AABB式,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纷纷”和“扬扬”在组构AABB式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这表明虽然从汉语史整体的发展脉络看,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渐萎缩,但通过个例研究可见此时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仍在不断产生新词,并尝试以四字格的形式保留在汉语中,由此可见形容词AABB式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纷纷扬扬 单音状态形容词 叠加式
一、理论背景
石锓先生在其专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中就形容词AABB式的类型、演变历程做过详细的描述。本文拟以石锓先生的研究成果为理论背景,对形容词AABB式中“纷纷扬扬”这个词做历时考察,分析其形成过程、词义变化情况、语法作用的演变等。
汉语形容词AABB式有重叠(AB→AABB)和叠加(AA+BB→AABB)两种结构方式。其中,AABB叠加式可再分为两种:第一,A与B都是单音状态形容词,如穆穆皇皇;第二,A与B都是单音性质形容词,如红红绿绿。AABB重叠式也可再分为两种:AB是双音状态形容词,如参参差差;AB是双音性质形容词,如高高兴兴。
唐以前的AABB式中,A、B都是单音状态形容词的叠加,但此时有些A、B可以連用,有些不能。如穆穆皇皇,“穆穆”是“穆”的重叠,“皇皇”是“皇”的重叠,“穆”“皇”都是可单用的单音状态形容词,但是未发现“穆”“皇”连用的例证。再如炜炜煌煌,“炜炜”的基式“炜”和“煌煌”的基式“煌”可以连用,临时构成“炜煌”。《文选》中有:“輶轩蓼扰,彀骑炜煌。”这种基式可以连用的AABB式是后世该结构产生质变的重要过渡阶段。之所以说是过渡阶段,是因为:第一,从语义上说,“炜炜煌煌”是“炜炜”与“煌煌”语义的简单相加,语义尚未凝固;第二,从结构上说,“炜炜煌煌”结构未完全定型,还可以构成“煌煌炜炜”,或在“炜炜”和“煌煌”之间插入其他成分,如“灼煌煌以炜炜,独崇朝而达暮”。
唐宋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逐渐消亡,沿着三个方向发展:1.带词尾而存在,如“卓然”;2.两个单音状态形容词词汇化为一个双音状态形容词,且逐渐演变为双音性质形容词,如“苍茫”;3.与意义范畴相同的单音性质形容词组合,构成双音性质形容词,如“寂静”。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随着能产性下降以及描述性减弱,也在唐代变为一个小类,明清之后逐步消退。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新产生的一些AABB式,如“漫漫汗汗、渺渺茫茫、恍恍惚惚”等因单音状态形容词的消亡,无法继续分析为叠加式。又因为“漫汗、渺茫、恍惚”等单音状态形容词连用的现象在唐代之前已经产生,此时只能把“漫漫汗汗”分析为漫汗的重叠,“渺渺茫茫”是“渺茫”的重叠,“恍恍惚惚”是“恍惚”的重叠。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重叠式,因为此时AABB式的词义仍是AA与BB的简单相加,结构不凝固,因而把它们称为准重叠式。AABB式结构的重新分析形成了一种类推机制,催生了联绵式状态形容词或双音性质形容词重叠而成的AABB式在唐代出现,这才是真正的AABB重叠式。如由联绵词“从容”重叠而成的“从从容容”,《全唐诗》:“与之放旷浪浪兮,从从容容”;再如由双音性质形容词“明白”重叠而成的“明明白白”,《寒山诗注》:“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休”。联绵词和双音性质形容词都不是两个语素的简单相加,AB式已经是单一的意义,故而由AB重叠而成的AABB当然不可能是叠加式。
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步萎缩,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双音状态形容词重叠式逐渐分化,基式语义域较窄的几近消失,语义域较宽的向性质形容词转化,其重叠式也继续保留。与此同时,双音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和单音性质形容词叠加式都得到迅猛发展。
二、“纷纷、扬扬、纷扬、纷纷扬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统计法,我们具体来看“纷纷扬扬”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检索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纷纷”“扬扬”在战国时早已出现且使用频繁,“纷扬”在战国时也已经出现,“纷纷扬扬”最早见于明朝小说。那么“纷纷扬扬”究竟是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的,还是由“纷扬”重叠而成的?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验证:其一,从结构上看“纷纷扬扬”这个词是否固定,可否在中间插入“而”“以”等连词?从意义上看,“纷纷扬扬”的意思是否为“纷纷”和“扬扬”的简单相加,是否有凝固的词义产生?如果该词结构不固定、意义为简单相加而成,则“纷纷扬扬”是叠加式或者说“准重叠式”。其二,“纷纷扬扬”与“纷扬”比较,是否是“纷扬”意思的强化?如果是,则“纷纷扬扬”是重叠式。
(一)纷纷
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可归纳出“纷纷”的4个义项:①杂乱;②众多;③多而杂;④接二连三地。其中义项①、②、③为形容词,义项④为副词。统计“纷纷”在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可得下表:
由上表可知,“纷纷”在古代文献中多作形容词,使用最多的义项是“多而杂”,这一义项在古代文献中共出现184次;使用较多的义项还有“众多”,共有122处。副词“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最早见于东汉,但使用极少,只出现一次。例如:
(1)至初元中,有天渊玉女、钜鹿神人、阳侯师张宗之奸,纷纷复起。(东汉《全汉文》)
(2)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六朝《三国志》)
直到唐宋时期,义项“接二连三地”的使用次数才稍显提高。真正运用最多且用法稳定的情况出现在明朝,此时“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的使用频数是94次,“多而杂”这个义项的使用频数是85次,两者相差无几,成为“纷纷”这个词最常用的两个义项。这个结论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纷纷”的两个义项是完全一样的,可见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结论也适用。endprint
为什么“纷纷”最终会稳定在“多而杂”和“接二连三地”这两个义项上呢?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一文将AA式分为三种类型:1.一个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如“悄悄”;2.一个语素重叠而成的合成词,如“悠悠”;3.不成词、属于构形方式,如“大大”。“纷纷”和“扬扬”都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合成词。唐五代时,由一个语素重叠而成的合成词AA式表现得相当活跃,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其所描写的对象在语义上具有明显的类化特征。因而唐五代是其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此后经历了宋元的发展,明清时期基本稳定下来,语法功能大体维持不变。在语用方面,它们所修饰的对象大都是名词,或具体如自然的一草一木,或抽象如人的思想情感等,同一个AA式所修饰的词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共性,有的甚至只能修饰一类或一种事物,而具有特指性,朱德熙先生说过:“描写性修饰语往往带着潜在的指称作用。”
唐以前,义项“众多”使用频数是“纷纷”的4个主要义项中最多的。唐代,“多而杂”的使用频数第一次超过了“众多”,且是大幅度超越。虽然在五代时期稍有起伏,但北宋之后,“多而杂”这个义项就已经占具优势了。“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也是在唐代实现了突破,使用量增多,但在唐之后发展迟滞,直到明代才真正成为“纷纷”的主要义项之一,使用次数甚至超过了“多而杂”义。
通过统计“多而杂”义项分布的主要情况能得出下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多而杂”这个义项的释义对象主要集中于“议论、雪花、落叶落花”这几种事物,其中“议论”涉及的次数最多,高达65次,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固化为“议论纷纷”这个四字格。“雪花”和“落叶落花”所占的次数相近,分别为25次、26次。石锓(2010)认为,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随着能产性下降以及描述性减弱,也在唐代变为一个小类,明清之后逐步消退。上述现象并不违背石锓先生的结论并不违背。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唐代,“纷纷”最多用于描述“雪花”和“落叶落花”这两种事物,描述议论的仅有1次。在唐代,“纷纷”的描写性已经急剧下滑了,这表现在“纷纷”前可有表程度的副词出现,这一现象在诗歌、散文中具有例证。如:
(3)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唐《崔颢诗全集》)
(4)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唐《唐国史补》)
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为保留自己的生命力,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比如不少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与所修饰的词常以四字格的形式出现,如‘纤纤玉手‘源源不断‘气势汹汹‘碌碌无为‘天网恢恢‘茕茕孑立等,部分还凝固为成语。”[1]“纷纷”即采用了这种方式,与其所修饰的事物“议论”相结合,组成“议论纷纷”这个四字格。唐以后的“纷纷”若单独出现也多是在诗、韵文等描述性的作品中。这就是为什么“多而杂”能够成为“纷纷”的一个主要义项的原因。
再看“接二连三地”这个义项。该义项使用的高峰期是明代。通过观察,该义项主要作副词,常用于小说、散文等文本中。如:
(5)入京道路,及兵部门首内府诸处,计约某日可追及敌,不待报至,便纷纷扬言曰:“某将官追上敌了。”(明《练兵实纪·戚继光》)
(6)靖三年之称本生皇太后。与夫七年之直称圣母皇太后而始定耶?诸臣纷纷哭谏伏阙者。徒自取谬遣耳,然事君则当如此矣。(明《万历野获编》)
(7)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明《三国演义》)
(8)你走到這个尽头路上来,怎么载侧?况兼阴司里面有许多魍魈之鬼,纷纷的告状说道,是甚么抚夷取宝的人,枉杀了他。(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9)寄华一一批答,好的歹的,圈的抹的,发将下去,纷纷争看。众人也有服的,也有不服的,喧哗闹嚷起来。(明《二刻拍案惊奇》)
(10)原来后唐末年间,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明《喻世明言》)
(11)去了准提道人,只是睁着眼,张着嘴,须臾间,顶上盔,身上袍甲,纷纷粉碎,连马压在地下,只听得孔宣五色光里一声雷响,现出一尊圣像来...(明《封神演义》)
(12)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乱纷纷堕落阵前。(明《水浒传》)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纷纷”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最初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义项有“杂乱、众多、多而杂”等。唐代以前,这三个义项并没有稳定下来。唐以后,“纷纷”主要用于描写“议论”“雪花”“落叶、落花”等多而杂的现象。在唐代,“纷纷”描述性减弱,后选择与最主要的描写对象“议论”凝固为四字格“议论纷纷”,而描写“雪”和“落叶、落花”的能力大为削弱。在明代,“议论纷纷”成为“纷纷”作为形容词的一个最主要用法。
第二,“纷纷”还可作副词,释义为“接二连三地”。这一义项最早出现于东汉,也是在明代才得到突破性发展,成为“纷纷”的一个常用义项。
第三,在现代汉语中,“纷纷”主要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形容词“多而杂”,一个是副词“接二连三地”。
(二)扬扬
据《汉语大词典》和实际用例可归纳出“扬扬”的5个义项:①得意;②神采飘逸;③飘扬;④自若;⑤美善。统计“扬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可得下表:
由上表可知,“扬扬”在古代主要的义项为“得意”。在明代之前,“扬扬”的其他几个义项还有零散分布的用例,但明清时期,“扬扬”已经全部用于表示“得意”了。
“扬扬”和上文所介绍的“纷纷”是一样的,描述性都在逐渐减弱。为继续生存,保留最主要的义项“得意”,并形成“意气扬扬”“扬扬得意”“得意扬扬”“喜气扬扬”等四字格。例如:
(13)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战国《晏子春秋》)endprint
(14)然其人亦自有间:顾最为无耻,在京居间干谒,扬扬得意。盛则闭门炼药,不干外事。若朱本加衔里居,未尝入都也。(明《万历获野编》)
(15)人家奉承的,所过州县,无不谄謀之,满以为知县会出来迎接,得意扬扬的站在署门。初听此言,犹以为唤别处的差官。(清《海公大红袍传》)
统计常用几个四字格的使用情况可得下表:
可以看出,“意气扬扬”这个四字格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在战国之后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战国时的“意气扬扬”是偶然得之,不是固定搭配,直到明代才逐渐凝固。明代时产生了新的四字格“扬扬得意”,清代又有“得意扬扬”。这三个四字格在明清两代使用得相当广泛,明代“扬扬”共27处,四字格占了21处;清代“扬扬”出现55次,四字格有39处。这都表明“扬扬”在自身描述性减弱后,采用了凝固四字格的方式继续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据《现代汉语词典》,“扬扬”在现汉中的用法就是“得意的样子”。[2]
综上所述:“扬扬”作为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义项共5个,但到明清时期,其最主要的义项为“得意”,这也是它在现代汉语中唯一的义项。唐代,单音状态形容词衰落,“扬扬”的描述性减弱,后逐渐凝固为“意气扬扬”“扬扬得意”“得意扬扬”等四字格。
(三)纷扬
“纷扬”在古代文献中只出现了两处,最初见于《楚辞》,后为东汉刘向《九叹》所引,原句为“叹曰: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壅滂兮。”句义为:就像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风卷大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纷扬”在这里指奔腾的样子。
但“纷扬”在古代文献中仅见于此处,他处不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这个词。说明在唐以前虽有“纷”“扬”连用的现象,却是孤例,“纷扬”不成词。即使将其看作一体,“纷扬”的意思和“纷纷扬扬”的意思相去甚远。此时即可判断“纷纷扬扬”不可能是由“纷扬”重叠而成的。
(四)纷纷扬扬
据《汉语大词典》,“纷纷扬扬”有两个义项:①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②传说纷纭。“纷纷扬扬”最早见于明朝,经统计得下表:
由上表可知,“纷纷扬扬”主要用于形容雪花纷乱飘扬的样子。例如:
(16)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明《水浒全传》)
(17)见丈夫回来。看看又是冬景至了,其年大冷。忽一日晚,彤云密布,纷纷扬扬,下一天大雪。高氏在家里思忖,丈夫一去,因何至冬時节,只管不回...(明《警世通言》)
(18)月有余,看看十一月天气,连日朔风紧起,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瑞雪来。好大雪!(明《金瓶梅》)
(19)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和尚道:“这便是雪道兄了。”当夜纷纷扬扬落下一场大雪来。那雪下了一夜一天,积了有三尺多厚。(清《儒林外史》)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纷纷扬扬”只有一个义项,即“状态词。(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3]说明“传说纷纭”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三、结语
本文以石锓先生对形容词AABB式的历史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对“纷纷扬扬”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纷纷扬扬”是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的,属于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形成之初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一个是传说纷纭。到现代汉语中,“传说纷纭”义不见。
第二,“纷纷”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作为状态形容词的主要义项是“多而乱”,主要用于形容议论流言,次要用于形容雪花、落叶、落花等。“扬扬”也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其主要义项是“得意的样子”,除此以外还有“神采飘逸、飘扬、自若、美善”等义。在“纷纷扬扬”中,“纷纷”指“多而乱”,是其主要义项,并且“纷纷扬扬”在出现之初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传言、雪花”等,与“纷扬”一样;“扬扬”的“飘扬”这一义项出现于唐代和北宋,且在这两个朝代都是孤例。“AA”和“BB”义项的主次之别是“AABB”式很有趣的一个地方,值得思考。
第三,“纷纷扬扬”出现于明代。据石锓先生研究,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已经逐步萎缩,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很低。为什么还会有该形式的新词出现,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是单音状态形容词“AA式”为保存自身而凝固为了叠加式的四字格?至少说明,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在元明清时还有一定变动,不能认为这之后它们就低迷消退了。
注释:
[1]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0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83.
参考文献:
[1]李利波.形容词AA式、AABB式重叠现象历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石锓.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朱妍娇.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泛化特点及动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2-106.
(白婧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