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02许爱瑾
许爱瑾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生源结构的变化,高职教育越来越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高职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新尝试。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商务英语专业试点实施“导师制”,在推动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实效。在实施内容等探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导师制实施中的不足和解决措施,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 导师制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它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即:教学方式以个别指导为主,教学内容以德智并重,从而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氛围。自2014年以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以下简称我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导师制进行了不断探索。我部以商务英语专业1401班(以下简称商英1401班)為试点,开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生源的下降,高职院校的招生底线越来越低,生源的主要构成:1.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普通高考生(这部分生源逐年减少);2.自主招生的高中生;3.“3+3”中高职衔接的中专生;4.注册生(含高中生、中专生);5.对口单招生。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在文化基础、知识结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较欠缺。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特点
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时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茫然等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我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部分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为了逃避深奥难懂的数理化,虽然对英语感兴趣,但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高职阶段的学习困难,个别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甚至退学问题。
(三)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特点
传统高职教育管理以教师“管教”、学生“服从管教”为主。但“95后”高职生出生在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学生个性化特点日益鲜明,固守传统且陈旧的教育管理方法已越来越难适应现实的管理需求。通过“管教”达到“服从”的教育管理仅局限在表面,存在不不稳定的因素。实施导师制,教师以“导”代“管”,学生在“导”中自觉实现“管”的成效,教育管理由强制、被动转变为自觉、主动,教学相长。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内容
(一)专业导师的配备
1.专业导师的职能定位
专业导师制是在常规教学外进行三年一师的学业指导。具体是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从入学伊始,双方即建立为期3年的指导与学习关系。导师在这期间要帮助学生完成以下学业任务:(1)制订个人发展规划;(2)顺利完成学业;(3)培养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4)提高专业技能水平;(5)正确定位就业方向及充分就业等。
专业导师制实施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优势技能训练和职业引导,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充分就业。
2.专业导师的选拔
专业导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在提高人才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专业导师的选拔是实施导师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部专业导师的任职条件:(1)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师表,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2)具备中级及以上或硕士学位及以上,熟悉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熟悉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规定;(3)治学严谨,至少承担过两门及以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经验和水平。我部商务英语专业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40%,硕士学位及以上占90%。从专业教师中选派7位教师对商英1401班25名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人数不定,每位学生对应1名导师,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导师沟通。
(二)专业导师制的实施阶段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学生在高职院校将经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大学生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两个巨大角色的转变。专业导师制的实施贯穿学生高职三年的全过程,通过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职业等全方位的科学指导,顺利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
我部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适应与专业认知阶段(大一时期)。
本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等转变和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经历中学生到大学生第一个角色转变的时期。
本阶段任务: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确定发展方向、树立学习目标。
1.加强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认同:开好专业思想教育会议是大一新生入学后对专业认识的重要窗口。导师着重就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一进行阐释,让学生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帮助学生转换职业身份意识,引导学生学好本专业。
2.做好学业规划:一方面提供及时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介绍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经验交流提高专业认知的基础上,辅导学生制订3年学业规划,助力学生更有目标地完成学业。
第二阶段:创新实践及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大二时期)。
本阶段学生已经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要阶段。
本阶段任务:开展创新实践及专业技能培养。
1.完成专业体验:帮助学生找到一家企业进行商务英语认知实习。
2.参加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参加校级英语听力、口语演讲、朗诵、翻译等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同时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3.参与实践项目:带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endprint
4.获取相关证书:辅导学生考取英语相关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秘书证等多种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就业指导及毕业设计阶段(大三第一学期)。
本阶段学生商务英语专业能力不断加强。
本阶段任务:开展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践及毕业设计工作。
1.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加强实训,为下学期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2.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社会实际宣传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综合模拟训练择业技巧。
3.完成毕业论文。导师分别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及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悉心指导,严格过程管理,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
第四阶段:顶岗实习与就业指导阶段(大三第二学期)。
本阶段是学生从大学生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第二个角色转变的时期。
本阶段任务:帮助学生就业,辅导学生创业。
1.设计个人简历。个人简历是求职应聘的第一关。通过指导,学生独立完成1份个人简历,并择优推荐到相关单位。
2.顶岗实习。导师通过学院顶岗实习平台每周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切实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定期与实习单位沟通。
3.辅导继续深造学生。对参加专转本的学生加强专业考试辅导。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一)推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困惑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能及时发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导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专业一线岗位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进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让毕业生上岗就能顶岗。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导师制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而推行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在新时代的又一探索。学生通过与导师“一对一”的深度交流,释疑解惑,明确高职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进而依靠自我的内部动力,逐步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导师制的实施要求导师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职业等全方位进行科学的指导。“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导师制能够促使导师提升自身学习,贴近社会进行调研和实践,更加关注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进而提高导师教科研水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充分整合和利用我部现有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实践,商英1401班共25名学生,入校以来整体班风学风提升,全班同学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2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3名;班级先后荣获学校先进班集体、“无锡市优秀班集体”,全班同学英语四级通过率100%,会计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84%,专转本录取率86.4%,录取率全校第一,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班毕业率、协议就业率均达100%。
四、高職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实施中的不足和解决措施
(一)健全导师制度并组织落实到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导师制是我部因材施教在商英1401班先行开展试点的。其实施制度、办法仅局限在我部。为确保专业导师制的成功实施,形成保障制度,学校要在我部试点基础上推广制定全校专业导师制度并严格执行导师相关规章制度。制度合理完善的同时由领导带头组织实施,定期做好检查、考核与通报。
(二)完善导师考核机制
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师生的压力普遍比较大,资深专家学者稀缺。导师制的实施,增加了承担导师任务的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在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是教师育人工作的重点,担任学生导师只是一种教辅任务。因此,制定有效的奖罚制度是当务之急。必须进一步完善导师考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导师的指导质量。
(三)区分专业导师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
我校学生管理模式采用班主任制和专职辅导员制两种模式。班主任制是指1个行政班级安排1个班主任,班级人数20到50人不等。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包括:1.学生每日常规管理;2.学生专业学习;3学生综合素质等。专职辅导员按照专业类别划分管理具体院部某一年级的学生,负责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大,人数在200到300人左右。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负责有关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辅导。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专职辅导员,二者都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专业导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学业指导开展工作。
高职导师制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改革发展方向。导师制的推行促进群体教学与个性化培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导师制的实施在我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实效。随着探索和实施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不断完善和改进导师制的理论与机制,更好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世杨,罗天宽,张小玲.高职种子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种子,2016(3):129-132.
[2]张艳军,吴静,陈颖.高职药学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20):7-10.
[3]邵华.导师制下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42-243.
[4]唐昌松,黎少辉,李荣兵,娄天祥.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29):26-28.
[5]李芳,谢昌明.高职设计类“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42-243.
[6]支亚虹.高职院校班导师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