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教科研之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7-12-02徐忠莲

读天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研教学质量

徐忠莲

摘要:教育质量是评价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提高质量是当前及今后教育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科研水平。坚持以质量内涵式提升为价值取向,以教科研为主路径,进一步推进质量转型发展,这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教研;教学质量;科研水平

一、 教科研在普遍展开中突出重点研究

弄清研究什么是做好教科研的重要前提。质量工作涉及诸多制约因素,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赖于对每个质量制约因素的优化。就沙区教育质量提升而言,必须聚焦对“四大要素”的研究和优化。

首先,教科研责任机制是基础。构建全员覆盖、全面覆盖、全程覆盖的质量责任机制,这是推进质量效益良性提升的重要保障。要研究如何延伸拓展质量责任,由高中向初中和小学延伸,由基础教育学校向学前教育拓展,由毕业年级向非毕业年级辐射,特别要强化小学和初中的质量责任,强化非毕业年级的质量责任。要研究如何定性量化质量责任,将质量责任转化为可定性、可量化的质量目标,既有底线目标又有突破目标,毕业年级要进一步强化全面质量目标与升学质量目标并重,非毕业年级要进一步强化“看起点,比进步”的目标导向。要研究如何下移传递质量责任,将责任逐级传递到最基层、第一线。

其次,课堂教学研究是主体。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研究必须以课堂为中心,重在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要强化课程与教材的研究,进一步以科学的课程观、教材观为指导,整体研究新课程标准体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做到“课标在心,教材在脑”。要强化对各种异型课堂的研究,进一步以现实存在的浮光掠影型、跑冒滴漏型、海阔天空型(即花架子表演课)等课堂为样本,分析其无效或低效现象的具体呈现、背后原因及其改进措施,并指导改进课堂教学。要强化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的研究,以落实课堂常规为出发点,以研制校本化、学科化课堂教学规范和评价建议为重点,研究提高课堂常规落地率、到位率的有效措施。要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管理的研究,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以上课为关键环节,进一步研究优化备课、作业、辅导与检测等各环节的管理。

第三,全面展开与重点推进和谐共存。对沙区教育质量提升而言,做大底盘是迈向高位之基,培尖提优是晋级高端之路,必须两者兼顾、齐头并进。做大底盘重在全面展开,就是要关照大面积、突出整体性。在全区,坚持从边远学校、薄弱学校抓起,在教科研上首先实现均衡发展;在学校,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同时坚持从起始年级和起始课入手,起步就走在教科研之路上。加长短板,增大木桶容量。培尖提优重在扬长补短,就是要重点推进、深挖潜能,对确有教科研成果的学校、学科提出更高的目标,对确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学校、学科实施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由高起点向更高起点迈进,从个体培养向群体培养推进,逐步形成培尖提优的方法策略体系。研究如何实现做大底盘与培尖提优和谐共进,就是要坚持以先进地区和学校为“样板”,通过“差异对比分析”,找出关键制约要素及其优化之道,特别是要做到:关注影响质量工作的教育外部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关注制约质量提升的学校自主性实践的差异性研究;关注从低学段和非毕业年级抓起的质量可持续提升策略的差异性研究;关注拔尖创新型学生内在潜能素质和外在挖潜策略的差异性研究;关注质量提升与特色培育两者并重及相互促进策略的差异性研究。

第四,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升学考试应对的研究。教学质量监控重在研究如何下沉重心、构建机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切实强化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认真研制区域性质量监测标准体系,形成覆盖义务教育各学段和学科的教学质量检测资源库。要切实强化教学质量校内监控的研究,坚持校内教学督查与教学视导相结合,落实覆盖备课、课堂教学、辅导和作业等各环节的校内监控机制。要加强小学毕业检测、评价制度和考试方案的研究,以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要加强教学起点定位的研究,特别要在保证教学起点整体适中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适度上移教学起点,提高学生在考试难度相对加大情况下的应对能力。要突出强化习题与试题研究,研究习题与试题的层次要求、布置方式、评价纠错、反思提升等,研制原创习题和考题的技术与特征,建立基礎习题库和原创试题库。要加强低学段、低年级教学与升学对接的研究,将升学应对研究的主体延伸到义务教育学校和非毕业年级,形成升学应对“研究链”。

二、 强化项目研究,确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项目研究是重要的教科研方法之一。沙区要确定推进质量科研的重点研究项目,相应设计每个研究项目的实施要求、具体内容、预期成果等,做到可定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如何按项目设计推进项目实施,必须依赖于教育行政和学校的智慧实践与探索。

首先,突出重点项目。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课堂有效教学模式项目促进课堂教学变革;以学校特色发展项目促进学校特色培育;以地方课程项目促进校本课程建设;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项目促进与市、自治区级评选的对接;以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促进构建全覆盖的质量监测体系;以师能建设项目促进提升校长和教师专业素养;以教师培训质量项目促进教师培训全员化、序列化、成果化。通过教师系列培养项目促进构建多元化教师成长机制;通过教科研培养工程项目促进培养教科研专家梯队;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项目促进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通过教研室标准化创建项目促进教研机构达标建设;通过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项目促进放大教学资源效益;以一线名师送教教研交流项目促进教研员和一线名师互访共研;以习题与考题研究项目促进提升教师常态命题水平;以“飞行”检查与常规视导相结合的检查机制构建项目促进学校管理常规的“常态化”落实。

其次,狠抓关键环节。项目实施包含多个环节,必须做到一环不漏、环环相扣。首先要深入研究项目本身推进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探索优化项目推进的策略、途径和方法。要做好方案细化论证,研究确定每个项目的总体实施计划、分阶段实施思路与措施,确定实施的责任主体、具体步骤和方法等,进一步明晰项目的实施内容、要求和预期成果,提出解决经费保障、资源支撑、人员配备等问题的具体办法。要做好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样本分析、案例剖析、座谈问卷、实践反思等方法,从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客观分析已有的经验做法,深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要着力做好策略研究,针对每个研究项目涉及的关键问题,坚持当前解决与长效解决并重,总结传承已有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新的应对之策,进而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体系。endprint

第三,突出集体攻关。保證每一个项目实施到位,既要依靠个体的力量与智慧,又要充分发挥好上下合力、左右合力、内外合力的团队优势。要强化对合作的价值认同,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对合作研究取得高度一致,达成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全员共识。学校要主动做好与区教研室的衔接与对接,以学校教研室、年级组和备课组为阵地,以优秀教师为骨干,以全体教师为主体,以研究共同体为支撑,选定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集中攻关。要做好行家引领,有针对性地选聘教育专家、教学行家,对项目实施给予理念提升、论证指导、过程引领等帮助。要加强校际合作,通过学校结对、兄弟学校联姻等跨校建立合作小组,围绕共性项目开展合作性研究。要拓展合作空间,既要基于面对面的研究建立合作小组,又要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合作小组,通过网络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和经验。

第四,突出校本实践。确定的重点项目是“规定动作”,但不是“唯一动作”,每所学校的校情、师情和生情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校要因校制宜地落实“自选动作”,力争形成项目推进的校本做法。要着力在项目定位上体现校本,本着体现共性要求、根植学校实际、基于校本问题解决的原则,紧扣全覆盖质量责任机制研究、以课堂为主体的教学研究、质量提升做大底盘与培尖提优和谐共进的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监控和升学考试应对研究等重点,从学校层面找准制约性关键问题,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作为项目的价值定位。要着力在项目内容上体现校本,对学校已经和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将项目涉及的具体工作“打包”成项目内容,既要覆盖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丰富的内容支撑。要着力在项目实施机制上体现校本,注重在校长引领、团队合作、考核激励等机制建设中进行个性化探索并取得突破。要着力在项目成果上体现校本,既要找准问题,又要对症下药,着力强化对校本应对策略的研究,并强化应对策略在实践中的落实和采用,将项目成果体现在对校本问题的解决上,确保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三、 强化工作机制,推动教科研深入开展

好的工作机制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推动工作优质高效地迈向前进、走向深入。推进质量科研工作,必须传承业已形成的工作机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变革,逐步构建起更加科学高效的与时俱进的机制体系。

首先,提高组织化程度。学校要突出质量科研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统揽地位,结合谋划新学期学校工作,以及学校质量提升计划等工作,认真研究制订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明确推进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做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校长要对质量科研工作负总责,既要统筹做好计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个人所承担的学科教学,整体研究如何不断优化学校的办学实践,着力提炼形成“我的教育思想”。学校其他班子成员要人人担当、分工负责,深入组室进行蹲点研究,承担课题进行重点研究,结合业务进行常态研究,争取率先出经验、出成果。学校各组、处室要认真论证确定符合共性要求、体现职能特点的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序时要求和责任主体等,并按方案组织实施。学校教师要进一步聚焦课堂有效教学,以“我的教学研究”和“我的教学改进”为重点,制订基于个人教学问题解决的教研计划并按计划开展研究,做到人人有计划、有研究、有成果。

其次,重视机制建设。坚持以有效的机制保障教科研工作按既定轨道向前推进、向下深入。要健全教科研导向机制,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实施新课程教学服务,为质量进一步转型发展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要健全督查纠偏机制,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状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难题,及时调整认识、方向、思路和措施上产生的偏差。要健全工作动力机制,既要强化教科研愿景管理,又要结合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骨干教师评选和业务考核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对教科研实绩的要求。要健全课题管理机制,规范对课题申报设计、立项论证、过程研究、阶段检查、动态定性、结题把关等环节的管理,筛查排除“伪课题”,论证确定“真课题”,确保课题质量和研究状态。要健全学科和教科研基地管理机制,着眼组织健全程度、课题立项层次、科研基础实力、经费投入保障、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落实更加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过程考核措施。要健全学校组室管理机制,备课组管理重在强化备课组长的作用发挥,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其在研制主备教案、组织集体备课、研制考题试题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教研室(组)管理重在提高活动质量,着力提高集体备课、全员教研和公开教学等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各年级段之间互通共研机制的形成,同时要落实相应的校内考核视导机制,组成校内专项考核小组,终极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常态考核与随机考核并重,进一步强化奖优罚劣等措施的落实。

第三,强化平台支撑。要构建有效的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平台。要构建有效的经验交流平台,通过校报校刊、教学观摩、主题开放和会议交流等途径,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交流,推进经验共享。要构建有效的沙区范围内评比表彰平台,同时配套或独创建立校内多元化评比表彰平台,大张旗鼓地表彰取得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个人、集体,大力营造尊重研究、崇尚研究、善于研究的浓厚氛围。

教科研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这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教育恒律。只要我们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进一步将教科研工作向前推进、向下深入,必然能推进沙区教育质量阔步迈上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朱亚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夏冰冰.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路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中小学教研边缘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