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领巾在军旗下闪耀
2017-12-01吴秀娟陈文静刘秋泉
吴秀娟+陈文静+刘秋泉
“少年强,则国强”。走进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教学楼旁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全国第一所少年政治军校,孩子们在这里习得军事技能、聆听革命英雄事迹、体验军旅生活,在心中播一颗国防的种子,为青葱岁月增添了一抹国防绿。
师资领航,育铁骨铮铮少年
“立正!稍息!”操场上,传来教官洪亮的口令声。孩子们列队而立,不时随着口令的变换调整动作,俨然一副英姿飒爽的“小军人”模样……对于育新小学的孩子们来说,“站军姿”是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该校为每个学生准备的军事训练课。
曾劲雄小朋友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阳光照在身上,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淌。10分钟过去了,他感到脚板像是被火苗灼烧一般。
“同学们,如果这是在战场,你们愿意倒下吗?你们希望被人抬下去吗?”看着同样也站得笔挺的教官,倔强的曾劲雄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在这堂课上,每一个孩子都切身感受到“军人”的含义;在这里,孩子们收获了努力和坚持,懂得了坚强和勇敢。
站军姿、走正步、打军体拳……每个星期,育新小学的孩子们都有一堂特殊的军事训练课。那些军营里的“规定动作”,已成为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专职教官黎佳也因此成为孩子们“最佩服的人”。
“以前学校把每学期的开学第三周定为军训周。在军训周里,每个年级的孩子都会掌握几项军人的必备技能,如穿军服、站军姿、打背包等。虽然孩子们收获很多,但时间一长,效果却大打折扣。”校长陈梅说,学校为此专门聘请了雨花区素质教育基地军训教官进驻学校,作为学校军事训练课的专职教官。
野战部队出身的黎佳在这里任教已经三年了。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教官,他是个典型的“多面手”。除了常规的军事课之外,他每年还要组织一期学生军事夏令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国旗班”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学校不仅有专业教官执教,还有“指导员”。原来,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少年军校的“指导员”。少年军校的每一次活动,不论是设计口号、训练队列,还是编排节目,每一名教师都会全程参与其中。为了提升教师的军事素养,学校每年都会派出几名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官培训。
其实,国防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师资。为了破解师资难题,育新小学广辟渠道培训师资,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官队伍: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官进驻学校,走进课堂;与湖南省武警支队、湖南省戒毒所、国防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等共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他们的教官走进学校参与培训、指导。
就这样,一大批社会力量相继走进了育新小学,成为这所少年军校的校外教官。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老首长工作室”的老首长们就是学校的“客座教授”。去年,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学校开展了“‘老首长携手‘小士兵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老首长荣文仿、王守山、金忠林等教授现场挥毫泼墨,“传承长征精神”几个大字是苦难历史的回响,更是新生代的精神接力。
在学校开办的“国防大讲堂”中,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易金务教授为家长和教师带来《南海战略博弈与对策》的精彩讲解;学生专场中,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军官袁昭、孙迁杰和袁图文为大家作了《重温长征故事,緬怀不朽精神》的讲座。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战斗英雄毛羽亮也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战斗故事……
从专业教官到“全员皆教官”,再到校外教官,育新小学打造了一支内涵丰富的教官队伍,为这所少年军校提供了品质保证。
课程引路,传承家国情怀
在育新小学,军事训练不是电视剧中的虚幻场景,而是以课程的方式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
自国防教育课程常态化以来,全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每周一节“军事技能训练课”,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从军体训练到实战演练,从救护技能到内务整理,逃生、消防等安全常识贯穿其中,孩子们从中习得军事技能,磨练坚强意志。
如何让青少年军事教育真正润泽学生的生命?在陈梅的理解中,军事教育不能仅有简单的队列训练,而要从强健其体魄走向文明其精神,让国防意识扎根在每一个育新学子的心田。
军事教育无处不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石柱介绍,除了常规军事训练课程之外,学校还将国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两者的融合上下了一番功夫。音乐课上,《义勇军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被孩子们一遍遍地传唱,激昂豪迈的曲调有了跨越时空的力量;美术课上,孩子们以长征途中26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为绘画素材绘制长征组图,将心血与感情倾注其中,了解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语文课上,学生用稚嫩的笔调,或写下观看军事电影的心得体会,或记录参加军事活动的感悟与收获,用文字记录成长足迹……
在常规课程之外,学校开设的“国防大讲堂”则让“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意识深入人心。国防科技大学的教授来了,激情澎湃地为孩子们讲解南海的战略博弈与对策;以满腔热血投身军营的军官来了,讲述长征故事,缅怀不朽精神……作为课堂的另一种延伸,孩子们从这里出发,了解国防史实、现代武器等军事知识,为成长的岁月增添一抹“国防绿”。
有了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之后,如何让国防教育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课程资源,让国防教育之路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这成了“育新人”思考的新课题。
陈梅坦言,目前国防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走进国防绿》也在教育教学中遭遇了现实的瓶颈。“军事校本教材的研发具有它的特殊性,纸质教材的编写费时费力不说,还远远跟不上军事器械更新换代的速度,教材上的知识陈旧、零散,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陈梅说。
2016年10月,学校启动军事知识资源库建设工程,引入“互联网+”时代的数据资源,让校本教材成为可以即时更新的动态数据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教材编写分为基础知识、军人与武器、战争与形势三个篇章,鼓励不同学段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每班都有一块“责任田”,孩子们领回各自的“任务”,再和家长一道寻根究底。慢慢地,文字、图片、影像等数据资源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endprint
这项工作得到了300多个家庭的支持,共收集作品2000余份。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戒毒所等相关领域的家长组成“学术智囊团”,经多方甄别筛选,最终选入1760份作品,作为学校军事资源库里的首批资源。就这样,军事知识和技能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又从课外回归课堂,成为师生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
活动搭台,绽放生命精彩
“如果我是军人,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冲在危险第一线,捍卫国家的安危;如果我是军人,我一定不辱使命,站好每一天的军姿,值好每一天的岗;如果我是军人,我会将人民利益永放心头,不辜负祖国的重托……”二年级二班学生于镇坤站在长沙天心阁的古炮台上,身着军装,神色庄严地说了这样一席话。
暑假里,育新小学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征集“如果我是军人”微视频。孩子们走访革命圣地、重温红色经典,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微视频,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名军人,将如何度过军旅生活。
这是该校开展军事教育活动的一个剪影。如果说常规军事课程是一道强健其体魄的“正餐”,系列军事活动则是一道文明其精神的“自助餐”。
“我们的活动包罗万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两种色彩。”陈梅说,学校以国防教育为中心,上半年为红色篇,包括唱红歌、观“红篇”和走“红旅”,下半年为绿色篇,包括绿色军营体验、军事科技节和国防教育周。
“炎炎烈日下,我们站军姿、做军操,像军人一样昂首前进;在草地上,我们摸爬滚打,像士兵一样匍匐前进;在‘战场上,我们分敌我双方展开‘激战,勇敢前行;在生活中,我们洗衣叠被,做自己的小主人……”三年级二班学生庞博在他的“军旅日记”中这样写道。作为“我是一个兵”军事夏令营活动中的一名营员,这个从小便自诩为“军事迷”的“小小男子汉”,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在这里收获勇敢,体悟成长。
学校还招募学生成立了国旗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护旗手。在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上,每班的护旗手轮流负责升旗。五年级一班学生唐志远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也是国旗班的一员。每天上午上课前,他都和小伙伴们一道在操场上练习摆臂、抬腿等升旗仪式的基本动作。“可别小看升旗这件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唐志远介绍道,“我们连眼神都要做到‘精准无误———平视前方,向上微抬20毅,每20秒眨一次眼……”
在丰富多彩的军事活动中,孩子们不断成长蜕变,迈向更好的自己。
学生家长黄朝峰见证了孩子一点一滴的改变。“我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更明白,孩子作为一名学生,首先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操守。”黄先生说,“孩子在这里体会到军营生活的神圣,常常以一个士兵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视为家庭的一份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们的学生,从集合、入场、退场到敬礼、鼓掌等细节,无不凸显出军人气质。比如大课间活动时,全校共1135名学生,能做到‘集合一分钟,站队一条线,动作如一人。”談及军事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间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陈梅坦言,希望这是学校送给孩子们终身受益的礼物。
在她的理解中,军事训练不是看似轰轰烈烈的表演,而是要让国防教育真正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当学生走出校门之时,即便不身着校服,仅凭着那特有的精神面貌,就能让人一眼认出他们是育新学子———因为一份共同的家国情怀,因为一份共同的军旅记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