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HEL模式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2-01董蓉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精神科医嘱护理人员

董蓉娜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SHEL模式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董蓉娜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目的:分析SHEL模式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00例患者及同期在该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30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30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对照组的护理工作进行常规管理,用SHEL模式分析对照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研究组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管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调查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HEL模式应用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SHEL模式;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应用效果

SHEL模式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人所处的特定的系统界面模式。该模式是由霍金斯提出的。SHEL模式是由人员(Lifeware)、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及环境(Environment)四部分组成。其中,人员(L)代表系统中人的因素,既包括在系统各流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员,也包括起辅助作用的人员。硬件(H)是指系统中的各类设备、设施。软件(S)不仅包括系统运行所应用的规章制度,还包括对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等。环境(E)体现的是人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在计划之外的事件,也叫护理事故或护理差错[1]。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误吸、自杀、烫伤、毁物、走失或伤人。精神科收治患者的情况较特殊,这导致该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为了分析SHEL模式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期间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6000例患者及同期在该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30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该院精神科收治的30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800例,女性患者1200例。他们的年龄为22~65岁。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700例,女性患者1300例。他们的年龄为21~65岁。这两个时间段在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有20名。其中,有男性护理人员2名,女性护理人员18名,有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 4名,护师6名,护士9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对对照组的护理工作进行常规管理。进行常规管理的方法是:医院规范交接班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生活管理、用药指导,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统计对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SHEL模式分析导致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具体的原因是:1)S(软件):医院未完善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精神科护理流程的相关培训。2)H(硬件):精神科病房的护理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3)E(环境):医院未对精神科的科室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4)L(人员):在患者发病时,护理人员未陪伴在侧,导致未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或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差,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研究组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1)医院定期对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专题培训,使其认识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危害及自身会承担的法律责任。医院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结合护理不良事件造成的后果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罚。2)护士长将常用的皮试药物换算表贴在精神科治疗室的醒目位置,避免护理人员在换算药物的使用剂量时出现差错。护理人员让患者戴上手腕带,以便识别其身份。对于静脉注射镇静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进行查房的力度。医院完善精神科的医嘱录入系统,告知护理人员要将医嘱执行单打印出来,以免在执行医嘱时出现差错。同时,医院将每日总核对医嘱的制度落实到位,防止护理人员在转录医嘱时出现遗漏。3)医院将防滑垫、扶手等设施配备齐全,并在科室内粘贴防滑的警示标识。医院定期对精神科病房进行检查,及时排查危险物品及设施。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及诊疗室内地面的干燥、整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加强巡逻。4)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多巡视病房,熟悉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要求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全天陪护,重点监护存在躁动不安、精神紊乱症状的患者,对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必要时遵医嘱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于存在外跑或有伤人倾向的患者,应建议家属将患者转到封闭式病房接受治疗。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其正确面对压力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其自制力。对于不按时返院复查、不遵医嘱用药的患者,应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对于说服教育无效的患者,应建议家属将患者转入封闭式病房接受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发现,工作场所的布局是否合理,粘贴的警示标识是否醒目,工作环境是否安静,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是否出现差错,医嘱是否明确,患者的用药量是否准确均是诱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2]。基于此,医院应加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力度,对该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责任心的培训,及时找到医院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从而减少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3]。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可以找到该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医院能够及时地对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4]。

总之,将SHEL模式应用在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1]李红,裘珊珊,朱映梅,等.运用SHEL模式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J].护理学报,2010,17(6):24-26.

[2]崔莉敏,段隆芳.SHEL模式在预防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5):146-147.

[3]朱彩文,王娅丽,黄昶荃,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58-61.

[4]刘波,王晶.运用SHEL模式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6):106-107.

R473

B

2095-7629-(2017)6-0145-02

作者:董蓉娜,女,1981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职称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精神科护理

猜你喜欢

精神科医嘱护理人员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来自乙肝病友的困惑:我那么遵医嘱用药,怎么还得肝癌?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