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用低频电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法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效果

2017-12-01婷,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治疗仪盆底尿道

岑 婷,宋 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安徽 合肥 230022)

浅谈用低频电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法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效果

岑 婷,宋 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探讨低频电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效果。方 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4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18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及手术结束后,对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情况与尿失禁持续的时间,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接受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治疗的时间与其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尿失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治疗的时间与其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的时间均呈负相关。结论: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低频电疗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缩短其尿失禁持续的时间,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

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盆底肌功能训练;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失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该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及血尿等。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不过,术后患者常出现暂时性的尿失禁,且该症状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1,2]。尿失禁不仅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使其出现湿疹、失禁性皮炎等并发症,严重地影响其生活的质量。过去,临床上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失禁防治的方法主要为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但效果不够理想。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产后尿潴留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用低频电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的效果,本文对2014年以来在某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4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某院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4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年龄介于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岁;其病程介于2~5年之间。该研究对象均满足以下条件:1)经前列腺彩超检查、CT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被确诊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2)未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3)未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等需要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的疾病。将这4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18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膀胱功能评估,确保其不存在由其他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在进行手术前的3~5d,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即Kegel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为:指导患者在避免收缩腹肌及臀肌的情况下,有规律地收缩肛提肌,每次收缩时持续的时间不应少于10s,然后放松10s,以此为1个循环,每天至少训练50个循环。在训练时不限制患者的体位。在患者掌握准确的训练方法后,指导患者在术后继续进行上述的训练。在进行上述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由深圳市力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LGT-1000B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该治疗仪的用法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对其进行治疗的时间,一般为术前的1~5d及术后的2~7d。具体的治疗方法为:使患者取平卧位,以叩诊的方式确定其膀胱的位置,然后将四个对应的电极片分别贴在其膀胱顶部下缘、近顶部的两侧壁及骶尾关节上2~3cm处(在贴放电极片时,应注意避开溃烂的皮肤及未愈合的伤口等)。在开始治疗前,可将电子脉冲的强度设为20U,密度设为16U,交替上调其强度与密度,每次递增几个数值,同时询问患者的感受,直至其强度达到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值,然后以最大值正式进行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为40分钟,每日治疗2~4次,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在出院前及出院后,根据对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患者的排尿日记及其进行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1h测尿垫重量试验的结果,对其尿失禁的发生情况与尿失禁持续的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记录,以评估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以获取其在出院后的数据。每1~2周回访一次,连续回访半年。嘱患者严格书写排尿日记,即对每日的排尿量、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尿垫的重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患者设定排尿间隔的时间,并收集和测量其小便的重量。另外,应在3日内回复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协助其进行复诊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所得的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²进行检验。用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术后3~5d拔除导尿管。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3.48,P<0.01)。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的对比 [n(%)]

2.2 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1,P<0.001)。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的对比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与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与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的时间呈负相关(治疗时间与尿失禁发生率的相关系数r=-0.88,治疗时间与尿失禁持续时间的相关系数r=-0.99),即患者在术前及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就越低,其尿失禁持续的时间也越短。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与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的关系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约半数以上超过50岁的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而7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该病的几率达75%[3]。目前,进行手术切除是临床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最有效的手段。不过,该手术的过程易对患者的膀胱括约肌及膀胱功能等造成损伤,从而使其出现尿失禁等并发症[4,5]。尿失禁是指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的不同时间里,因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液漏现象。尿失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研究显示,内括约肌受损与膀胱功能障碍等是导致进行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的主要原因[7]。具体而言,可导致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的机制为:健康男性主要是依靠膀胱的顺应性、稳定性及内、外侧括约肌等组织的协同控制实现排尿。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过程中,手术操作及手术器械均可对其膀胱内侧括约肌及尿道造成损伤,在消除其尿道梗阻的同时使其尿道的闭合压下降、功能性尿道缩短,从而使其在术后仅能依靠外括约肌来控制排尿,借助外括约肌的收缩与膀胱内压的平衡来实现控尿[8]。此时,患者膀胱的顺应性若较好,且其膀胱内的尿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膀胱内压的变化不大(即无法打破尿道外压),其就不会发生尿失禁。患者膀胱的内压若超过其尿道的阻力,其就会发生尿失禁[9]。此外,膀胱逼尿肌发生功能障碍也是导致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逼尿肌痉挛可导致膀胱内压超出外括约肌的阻力,从而使患者发生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若在术前就存在逼尿肌收缩力较差的现象,其术后发生充盈性尿失禁的可能性就较大[10]。

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电刺激治疗仪,是通过微型控制器产生模拟生物波,经皮多方位导入人体,以特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人体膀胱的投影区进行治疗。用该治疗仪防治尿失禁的优势为:1)该治疗仪可利用不同强度与密度的低频电,使盆底的神经肌肉产生收缩,从而使膀胱逼尿肌进行节律性的运动,以达到缓解逼尿肌痉挛、增加外括约肌收缩力的目的。2)该治疗仪可通过刺激骶尾丛神经,增加人体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促进膀胱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帮助人体建立自主排尿节律,重塑人体正常的排尿功能[11]。3)该治疗仪的操作方式为体外无创操作,所使用的电极片为一次性,故患者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治疗的安全性高、痛苦少、满意度高。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尿失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治疗的时间与其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的时间均呈负相关,即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就越低,尿失禁持续的时间也越短。

综上所述,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低频电疗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缩短其尿失禁持续的时间,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

[1]张志徐.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6(22):78-79.

[2]陆素青,诸葛秀红,何新禧,等.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86-87.

[3]Horninger W, Jangetshek H, Borrtsch G.Transurethral pro statectomy mortality and morbidity[J].J Uro,2009,149(2):322.

[4]谭艳艳.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尿失禁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8):2061-2062.

[5]吴萌芽,谭建兰,廖小乔,等.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4-5.

[6]翁钰倩.BPH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护理,2011,49(35):92-93.

[7]刘智梅,李春玲.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33.

[8]徐月敏, 谷宝军, 谢弘,等.不同术式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获得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11):847-850.

[9]姜杰, 闫力, 革杨舟,等.艾灸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20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45-3746.

[10]周国赢, 王明盛, 陶华,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4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62-464.

[11]叶祥明,闻万顺,李厥宝,等.膀胱治疗仪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2):1114-1116.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Bladd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U rinary Incontinence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Pyperplasi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pulse bladder therapy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ostoperative urinary incontinenc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 264 cas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2016 year in Apri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ith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underwent further cle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32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only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pulse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hile guiding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nary incontinence, incontinence du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f bladder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surgery。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and to suspend the cas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urine incontinenc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bladder treatment tim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dur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rate lower, shorter duration。Conclusion: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pulse therapeu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and guidanc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t prostatectomy urinary incontinence incidence,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blad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urinary incontinence

R699.8

B

2095-7629-(2017)6-0092-03

*通讯作者:宋真。电子信箱:sz0065@sina.com

猜你喜欢

治疗仪盆底尿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陌生的尿道肉阜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