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7-12-01
新视点
以自损健康为代价的爱岗敬业不可取
近期,一篇文章疯传朋友圈,文章讲述了一名术后不在医院安心静养、毅然返回岗位参与交通安保任务的交警的故事。(10月23日 中新网)
点评:
爱岗敬业值得提倡,但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的爱岗敬业并不可取。我们不仅有工作角色,还有家庭角色。我们可能是父亲、是丈夫、是孩子,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我们的健康还牵挂着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对自己身体的呵护,也是对亲人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需要对工作的全力投入,但前提是,我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歌颂那些放弃健康的职业奉献精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违背了最起码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我们让亲人不再担忧的责任,是让自己身体状态迅速恢复的理性,是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智慧,而非为达到“爱岗敬业”的“崇高目的”而不顾一切的莽撞。
“夺取压倒性胜利”有力回应反腐期盼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一时间,“夺取压倒性胜利”受到了广泛关注,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对反腐败的期盼。(10月26日红网)
点评: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举反腐大旗,坊间或多或少曾有些疑虑。比如,高层级的反腐能否有突破?位高权重的“大老虎”会不会成为“绊脚石”?令人欣慰的是,过去的五年,我们用有说服力的“反腐成绩单”回应了上述担忧,表明了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会付出代价。而伴随着正风、肃纪、惩贪,“打虎”“拍蝇”“猎狐”等行动的轰轰烈烈展开,如今已然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如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夺取压倒性胜利”,不仅是对反腐败工作的清醒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更加举足轻重,我们需要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更需要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如此才能引领社会向前,而这,就必须彻底打赢这场反腐败战争。
某种意义上说,这更是在清楚且有力地回应公众的反腐期盼——中央正在推进的反腐工作不是做样子,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有腐必反,而是要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最好的“减负”是让教育回归学校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然而,这一“为民”政策,网友们并不看好,纷纷质疑此举最后只会“火了辅导班,累了家长”。(10月26日红网)
点评:
学校“减负”一刀切,教育竞争压力便转嫁给了家庭。这些年“减负”最明显的“成效”是在校时间减少,孩子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而家长还在上班。尴尬的时间差,只能找培训机构来填补,托人接送,家庭负担陡增。况且,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实力自己提供优质教育。当公办学校被“减负”上了“紧箍咒”,收费高昂的民办学校趁势而起,争抢优质民办指标成为无数家庭的选择。学校减负后,拼命在校外培训机构加码,成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宿命”。无数次被证明收效甚微的“减负懒政”,已经衍生出一系列压在千万家庭身上的“减负大山”。
最好的“减负”,是让教育从课外培训机构和家庭辅导,回归到学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公立中小学有能力有责任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使命。
别让“独生子女护理假”沦为纸上福利
目前,全国至少已经有6省份正式出台了“护理假”的政策,多数省份规定,独生子女每年最多可享受的“护理假”天数在10到20天不等。(10月27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湖北等多省份已经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天数,值得点赞。
不过在现实执行中,一些单位和企业却和这些政策“躲猫猫”,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见了也不执行,这既没有对老年人们的关怀,缺乏人情味,也没有对员工的良性感召,更和政策初衷相悖。
再好的制度,若没有严格的执行,都会出现拳打棉花流于形式的效果。独生子女护理假切不能变成纸上福利。对于独生子女护理假来说,如何用具体措施为政策落实护航,保障相关制度严格执行,成为重中之重。当然,落实“独生子女护理假”,更需要多方约束甚至惩罚。如福建省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独生子女护理期间享有的工资福利,人社或有关部门将责令限期给付,情形严重的单位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都会受到约束。只有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护理假”,才能使其在现实中不至于成“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