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口码头琐忆
2017-12-01黎杰源
黎杰源
西门口码头琐忆
黎杰源
在梧州四坊路、九坊路与和平路交接的地方有一处路口,这里就是梧州人常说的西门口,前面不远处的码头则被称为西门口码头。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梧州城是有城墙的,设东门、西门、南门、小南门和北门五处城门,抚河边的城门就叫西门,西门口应该是由此得名。
西门口码头又称中山码头。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孙中山先生为谋划北伐曾三次莅临梧州,并从西门口码头登岸。20世纪90年代末,梧州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西门口码头改名为中山码头。
我与西门口码头也是有缘分的。我第一次到梧州,就是在西门口码头登岸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苍梧中学上初中,途经梧州。我第一次从大山深处走出来,与繁华商埠梧州零距离接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认识了西门口,认识了西门口码头。
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的梧州西门口码头
当时,我的家乡狮寨至梧州尚未开通公路,要到梧州,先要从狮寨圩镇步行四五个小时的路,或乘坐装载货物的小货车到达长发镇,然后从长发乘坐客轮到梧州,客轮到达梧州后在西门口码头靠岸。我从苍梧县城回狮寨老家,也是搭乘从龙圩开往长发的“苍交船”,“苍交船”到达梧州后,会在西门口码头靠岸候客,然后再开往长发。
当时的西门口码头是梧州的水上交通枢纽,客运、货运十分繁忙,邻近的倒水、长发、京南以及马江、昭平往来梧州的船舶,全部停泊在西门口码头。
那时的我下船后,踏上西门口码头的台阶,抬头往上看,好高呀,一级一级的台阶好像一把天梯,把码头与上面的街道连接起来。每一级台阶由一块一块的水泥砖砌筑而成,台阶的两边是由石块和水泥砖砌筑而成的防护坡。码头的台阶分三段,每段有十多级台阶,每段之间有一个平台连接,这样人们沿着码头的台阶拾级而上的时候,不会感到太疲累。
脚踏在西门口码头的台阶上,厚重的历史被匆匆的脚步声唤醒,久远的往事一页一页在我眼前次第翻开。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天宝八年(749年),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和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从雷州经藤州(藤县)乘船到梧州,在梧州为民授菩萨戒后,从西门口码头乘船沿桂江北上桂林。
1897年,梧州开埠后,外国商船、军舰在西江、抚河上横行霸道,英国驻梧州领事从香港坐船来梧州,在西门口码头靠岸后上珠山建起英国领事署,1925年又从西门口码头上船逃回香港。
孙中山先生北伐时曾三次到梧州,也是在西门口码头上下船的。此外,东盟各国华侨的祖辈们有很多是容县、北流、桂平籍的,2 0世纪初,他们从容县、北流、桂平等地沿浔江到梧州后,也是在西门口码头乘船赴香港,再从香港飘洋过海转往南洋各国乃至欧美等地。
走上码头,横过马路,路边有一幢骑楼建筑,它就是新西旅店。码头的繁忙,带旺了新西旅店,南来北往的旅客,无论是乘船到达梧州的,还是准备乘船离开梧州的,都喜欢在这里住上一宿。虽然这里的住宿条件一般,但由于靠近码头,位置得天独厚,因此客似云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门口码头、新西旅店因是旅客的中转站而盛极一时。后来,我的老家通了班车,这些班车也是把这里作为上车站点。因此,狮寨人对于西门口码头、新西旅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一说起“梧州西门口”,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往事。
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地相继修了水泥公路,再后来又建起了高速公路,铁路、高铁也相继建成,水路客运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快节奏的发展需要。如今,西门口码头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忙,新西旅店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们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永远抺不掉的。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