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境界与觉解
2017-11-30杨杰
杨杰
摘要:每个人在面对着相同的境遇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觉解不同。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人物在面临相同的生命绝境时做出的选择,鲜明地展现了人生境界的各个层次。穷人与富人的价值观,罗丝、杰克和卡尔的爱情观,还有乘客、船上官员、绅士、乐手们的生命观,都呈现了不同的人生觉解和人生境界。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人生境界;觉解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问世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影片中鲜明的贫富矛盾、浪漫的爱情故事、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人性光辉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化为观众心中强烈的美感,也让人们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电影中人物的价值观、爱情观和生命观,解读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实践及其意义的觉解。
一、功利境界的价值观
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头等舱、二等舱分别住着贵族、中产阶级和商人,他们享受着丰盛的晚宴、体贴的服务和宽阔的海景。而三等舱住着去美国的移民,他们只能挤在狭小的四人间,通往上层的楼梯上还有铁门的阻隔,一旦发生意外,最先牺牲的就是他们。但这些最底层的人并没有因此而陷入阴郁的情绪里,他们也有热闹的舞会,有廉价却足够分量的啤酒,有人与人之间真心的交谈、爽朗的笑声。罗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打开了心扉,暂时忘却了上层社会施加给她的压力。反观上流社会的晚宴,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充满了疏离、试探、互相吹捧的同时又暗自各怀鬼胎。灯火辉煌的宴会上只有没完没了的社交和攀比,美妙空灵的乐声里他们只听得见钱响的声音,这不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蒙蔽,更是他们的人生觉解被一点一点地消解,被消解到只看得见功利。
罗丝的母亲自私、市侩,只考虑自己是否能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她在面对女儿的救命恩人杰克时,会在晚宴上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他“三等舱的生活怎么样?”让杰克下不了台。当巨轮即将沉没,而救生艇数量远远不够的情形下她关心是救生艇为什么没有头等舱。她在物质上确实是富有的,但她的精神却非常贫乏。与她构成对比的,是男主角杰克。他在物质上非常贫穷,过着打一天工过一天的流浪生活,连这张幸运的船票都是通过赌博赢来的,但是他大胆地追求自己所爱。晚宴上的他小心翼翼,却风度翩翩不曾失态,面对罗丝母亲和卡尔的尖锐提问,他风趣地回应并大度地包容,甚至到船沉没时,他还救出了一个三等舱的小孩。在物质上他是贫穷的,但他的精神却非常富足。
通过贫和富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电影人物的身上看到功利境界中的两个层次的人生觉解。贫富包括了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层面,当觉解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功利性时,人生境界还处于较低层的状态中,而当觉解上升到精神层面上时,功利境界就会有向上升华的趋势。
二、伦理境界的爱情观
电影中爱情的演绎是围绕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穷画家杰克对贵族小姐罗丝的追求;另一条是罗丝与未婚夫卡尔的婚约。
第一条线是渐进的:在“泰坦尼克号”即将启航时,杰克因一场赌博赢得三等舱的船票,踏上了回美国的航程,在甲板上遇到了罗丝,并对她一见钟情。之后在罗丝不堪婚姻的压力打算跳海时,他适时出现救下罗丝,为两人爱情的发展做了铺垫,罗丝开始对杰克有了好感。罗丝跟着杰克去三等舱跳舞,学杰克吐长长的唾沫,杰克带给她以往的生命里不曾有过的自由和快乐,早已不满专横而又满身铜臭的未婚夫的罗丝,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杰克。第二条线索是:卡尔为了向罗丝表达自己的诚意,送给了她一条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海洋之心”。但是他对罗丝的感情并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赤裸裸的占有欲,他明确地知道他们的婚姻是罗丝母亲为了挽回家族债务而逼迫罗丝的结果,因而他对罗丝就有了更强的占有欲。当他看到罗丝舍弃搭上救生艇的机会也要去救杰克时,终于意识到这两个人相爱着,于是毫不犹豫地拔出枪。这样自私的爱与杰克形成强烈的对比。杰克在与罗丝的关系中,一直尊重罗丝,并理解她的处境。直到灾难来临,他都守护着罗丝。轮船断为两截后,两人落入海中,杰克将露丝推上一块只够承重一人的木板,在生命走向尽头时,他要罗丝努力地活下去,“你会安全离开这里,你会活下去,你会生一堆孩子,看着他们长大,百年以后,你会寿终正寝,死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夜,在这里,像这样。”而自己却被刺骨的海水慢慢的吞噬。罗丝听他的话,幸存了下来。她乐观地生活着,虽然有过贫困、苦厄,但她延续着杰克的精神,像当初她承诺的那样,去尝试生命里所有的美好,带着对他的爱,用自己幸福的一生去回应。
通过杰克、卡尔和罗丝的爱情观,可以看到两个层次的伦理境界。卡尔的伦理境界中对于爱的觉解近乎于功利,所以在根本上,这只是披着爱情外衣的功利境界。而杰克和罗丝对于爱的觉解,简单纯粹。因为爱而希望对方活下去,要在自己的身上延续对方的生命,这才是真正进入了伦理境界。
三、道德境界的生命观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在谈到这部影片时说:“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单在于表现这艘声名狼藉的船戏剧性的毁灭,而且在于展示她的短暂、辉煌的一生,捕获泰坦尼克号和她的乘客及全体工作人员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人类黑暗面的过程中,颂扬人类精神的无限潜力。泰坦尼克号不只是一个警告性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的不幸的神话、寓言和隐喻,它还是一个关于信念、勇气、牺牲和爱情的故事。”[1]
人们内心的光明面和黑暗面是相伴而生的,所以电影一方面刻画像大副、乐手、船长这样愿意牺牲自己去换得别人生存的人,一方面又刻画以罗丝母亲为代表的上层阶级,即使救生艇上有空座也不愿掉头回去救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自救是人的本能,但电影并没有局限于此。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历历在目:丈夫吻别妻子和孩子,帮助他们上救生船;老夫老妻躺在床上互相依偎,平静安详地践行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来不及撤离的妈妈,坐在将被淹没的床旁,给睡在床上的一双儿女讲美好的童话;乐师们在甲板上从容地演奏舒缓的音乐,尽一切可能来抚慰人们受伤恐惧的心灵;平静地选择和船一起沉没的爱德华船长和设计师托马斯;还有选择停留在宴会中央看着海水涌入,绅士般死去的贵族。
这些人的道德觉解非常崇高,这份觉解既来自于他们对自己职业和身份的认同,又来自于对生命和希望的敬畏,他们的精神不会消亡,他们的生命会通过幸存者延续下去,至此,道德境界的觉解上升到了对于生命存在的觉解,到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和阶级的天地境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了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2]
四、结语
人生境界的生成取决于人们对自身生存实践及其意义的觉解,觉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的觉解是变化着的,人生境界也是流动着的。绅士们秉持他们的尊严,穿着盛装,选择在大厅里绅士地死去,这让他们从对功利的觉解上升到了对生命的觉解;杰克对罗丝爱得刻骨铭心,直到濒临死亡时,他只求罗丝答应他会努力活下去,他从对爱的觉解上升到了对生命的觉解;副手和乐手坚守自己的岗位直到最后一刻,不让船上的灯熄灭、不让船上的乐声停止,决心为乘客们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从对道德的觉解上升到了對生命的觉解。人们对生命的觉解超越了个体的生命,它达到的是一种人和宇宙化为一体的宽阔的天地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已经不再把各种规范作为一种束缚,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需求,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所以这是最高境界。”[3]
参考文献:
[1]魏楚豫编著.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国荣.存在与境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朱立元主编.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