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微笑”
2017-11-30李凌飞
李凌飞
摘要:“微笑”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我们理解日本文化特征的关键。本文拟从5个方面分析“日本人”微笑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文化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人选择“微笑”的原因。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行为;微笑;含义;文化要因
日本被称为“微笑王国”,日本人一般不会放声哭泣,同时也很少放声大笑。无论是开心时,还是遭受挫折时都会含蓄地微笑,经常引起外国人的误解。旅日作家小泉八云被日本人的微笑吸引,提出了“Japanese Smile”的概念。可见,“微笑”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关键。国内有一些先行研究,但是缺少对“微笑”的分类以及文化根源的探讨。本文拟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日本人“微笑”的含义及选择微笑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微笑,以便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一、表示致意的微笑
微笑最基本的一个功能是向对方致意,起到打招呼的功能。施晖曾对日本人寒暄时伴随的身体语言做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人在路上打招呼时,使用最频繁的身势语是点头,其次是招手和微笑[1]74。微笑表示致意的功能在大多数国家都是通用的,中国人打招呼时也喜欢使用微笑这一身体语言,且有很高的定型性特点[1]74。有趣的是,也有地区是通过哭泣表达喜悦之情的,例如居住在英国西海岸小岛上的祖芬格族每逢佳节时都会聚在一起,嚎啕大哭[2]85。
二、表示自制的微笑
日语中有「顔で笑って、心でなく」这个谚语,意思是看似在微笑,其实内心在抽泣。芥川龙之介在小说《手绢》中提到了这种微笑。一位丧子的母亲去拜访儿子生前的教授时,微笑着传到了儿子去世的事,教授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当教授弯腰去捡落在地上的团扇时有了新的发现;“那时先生的目光偶然落在妇人的膝盖上。膝盖上放着握着手绢的手。当然仅仅这样,倒算不上是什么发现。然而,先生同时注意到妇人的手在激烈地颤抖着。他还注意到两手一边在颤抖着,一边可能是由于在强烈抑制着感情的缘故,紧紧握着手绢,只差没撕碎了。(中略)妇人虽然脸上浮着微笑,实际上全身早就在哭泣了”[3]122。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生活相对狭小,所以自己的一个不当表情都可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给周围人带去不便,甚至会影响人与人的正常交往。所以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自制、自重的性格,不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外化。新渡户稻造曾在书中写道:“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当感到自己的心理激动时,作为其第一本能,就是悄悄地抑制激动的外露”[4]178。在日本,当自己的心情出现较大起伏时,微笑就成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遮掩工具。芥川龙之介《手绢》中提到的妇女就是用微笑掩饰自己的悲伤和痛苦,不给教授造成影响。
三、表示自我防御的微笑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被害意识和危机意识。关于日本人的被害意识,尚会鹏借日本心理学家小此木启吾的论述分析到:“由于日本人的心理太图示化,总是将攻击自己的人视为一种强大而狡猾的存在,自己是软弱的牺牲者(中略)当受到他人的威胁或者攻击的时候,马上认为这是不正当的,将自己描绘成软弱、无防备的牺牲者的画像”[5]25。所以日本人在犯错或面对挫折时常常保持沉默或面带微笑,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日本人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向对方传达诸如:“我已经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并不是故意的,甚至我也是受害者”等信息。这样的微笑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人认为,如果在错误面前保持一副严肃的面孔是没有认识到错误的表现。这和中国的情况大相径庭,如果中国人在犯错后还露出微笑的话会被认为是不知廉耻的行为。
四、表示协调一致的微笑
井上忠司曾指出:“我们日本人非常想和别人的期待保持一致,微笑就是自发地向别人传达这样的讯息”[6]150。传统日本社会以稻作为主,人们共同拥有土地,种植水稻,从必要的灌溉设备到育种、插秧、收获、脱谷都需要整个村落协作完成。所以日本人形成了团结和协作的性格[7]42。日语有一个谚语「沈黙は金、雄弁は銀」,用来说明日本人崇尚沉默,认为沉默是一种不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的方式,体现日本人性格中的暧昧性和集团性。和沉默一样,微笑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日本人很少反对别人,注重集团的协调一致,即使心怀不满也不会表露于色,多数情况下仍然用微笑回应,表示赞同。同时也借用微笑传达渴望与别人和自己协调一致的想法。
五、表示乐观的微笑
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多台风和暴雨,又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国内多地震。不仅自然灾害频繁,日本镰仓、南北朝、战国、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是动乱的年代,可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人形成了独特的无常观和生死观。日本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恒久存在的事物,所以日本人不畏惧死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日本人奉行的准则。铃木大拙在论述武士道和禅宗时写道:“日本人最鄙视的就是在死亡面前犹豫不决,缠绵悱恻,他们向往着能像樱花随着风而逝那样走向死亡”[8]61。所以,是否可以将日本人的微笑理解为困境下的乐观,不惧生死的表现呢?
六、日本人微笑的背景
以上部分,结合日本文化的特征,从5个方面分析了日本人微笑的含义。那么日本人为什么只选用程度较轻的微笑,而不选择其他方式的笑呢。其背后肯定存在历史和文化原因。接下来从3个方面简单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日本自古就有避免大笑的传統。据卢杭央的考察:江户时代,在武士面前大笑会被当成对他们的亵渎,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明治时代,军国主义迅速发展,军国教育盛行,群众被教育禁止大笑;之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国内带去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民众生活拮据,想笑也笑不出来[9]6。
其次,由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传统的日本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日本旧时的和式建筑的房间都是通过“纸质拉门”隔开的,所以房屋的隔音效果较差,一声大笑可能传遍好几个房间,对一同生活的人造成影响。在以他人为中心,重视集体主义的日本,这样的行为是会遭受非议的。
第三,耻意识的影响。众所周知,本尼迪克特将世界各国的文化分为“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两种,“罪感文化”注重“自律”、“耻感文化”则重视“他律”,日本是典型的“耻感文化”。井上忠司指出:“我们日本人心中没有绝对的神,人们自觉养成了根据‘世人眼光行动的性格。因为没有绝对的价值观,如果自己的行为和世人的期待发生了偏差,就要不断自我调整,做到与世人行动一致”[6]182。所以日本民族时典型的“他律性”民族,没有绝对的价值观,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笑在日本带上了攻击性,日本人将对方的大笑看作是对自己的嘲笑和耻笑。
七、结语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许多外国人都不能很好地把握日本人微笑的真实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产生了很多摩擦。本文结合日本文化特征,分析了日本人微笑的含义,最后试着分析了日本人选择“微笑”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一味强加给对方,要对对方给予理解。
参考文献:
[1]施晖.汉日交际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施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J].江南大学学报,2002(02).
[3]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全集第一卷[M].岩波书店,1954.
[4]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讲谈社,1998.
[5]尚会鹏.中日文化冲突与理解的事例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6]井上忠司.世间体的构造[M].NHK丛书,1977.
[7]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日文版)[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铃木大拙.禅和日本文化[M].岩波书店,2009.
[9]卢杭央.对“日本人微笑”的文化考察[D].宁波大学,201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