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
2017-11-30王孟君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情况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初中英语课堂当中,不能总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来完成,应该加强互动探究式教学。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很多初中英语课堂非常的生硬,在互动气氛上并不强烈,以至于学生的成绩、能力不突出。文章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探究
相对而言,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能够减少过往教育的多项不足,让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探究的模式下,加强英语的学习、教学进步。现如今的初中英语课堂,正在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双重关注,因此在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上,必须坚持多元化的思维,要运用灵活的手段来展现,从而促使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 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
初中英语的教育工作,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初中英语课堂虽然在成长上保持稳定,但是也有一定的问题被忽视,并且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突出。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和当下的教育标准,认为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没有开展阶段性的总结与分析。部分英语教师在开展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的考虑不足,虽然教师的经验比较丰富,可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强硬地开展教育,肯定无法得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第二,初中英语课堂的枯燥程度较高。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懂得基础的运用,在口语交流和其他方面,教师都没有实施全面的锻炼与拓展,完全是集中在考试、做卷子的层面,这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很容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于初中英语课堂的整体优化,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现象。
二、 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
(一) 加强师生互动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初中英语课堂的很多问题,都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倘若继续按照既往的方法来解决,肯定会造成新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在初中英语课堂当中,有效落实互动探究式教学,这样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打破,对于将来的多项教育内容树立较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一个全新的模式下学习。互动探究式教学,讲究的是教师的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利用探究的模式来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在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当中,实物、图片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如在学习“book, ruler, pen”等这类学习用品的词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一一展现实物:“Whats this?”“This is a/an ...”这样学生就自然会将单词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和说的积极性。这种问答式的互动,是最为常用的手段,可以对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更好的培养。
(二) 创设合理情境
就初中英语课堂本身而言,互动探究式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英语表达方式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要让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必须让其充分地投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改善自身的缺失与不足。例如,在两个同学的对话过程中,可以塑造相应的情境,包括同学重逢、购买东西、和父母在家庭中交流等等。不同的場景之下,英语知识的运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在相应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创设合理情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互动、探究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学生在互动当中展现为优势,还是出现了较大的不足,都能够为教师的互动指导,提供充足的内容,这样就更加便利实施专业教学,减少了生硬干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坚持按照多元化的方法来完成,不要出现情境的反复、高频率应用。
(三)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除了要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努力外,还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寻找不同的互动模式来完成知识的锻炼。初中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引导以后,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其次,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实施,不能总是按照过高目标来完成。初中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方面,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自己,而不是表现为严重的落后现象。
三、 总结
本文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探究式教学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初中英语课堂的活跃气氛不断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探究的能力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日后,应继续在初中英语课堂方面深入研究,健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梅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4,(09):105.
[2]曾红.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3):71-73.
作者简介:
王孟君,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长丰县沛河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