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2017-11-30李长城张艳丛
李长城 张艳丛
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兴盛的关键,肩负着国家及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其正确的责任观是国家前进的源动力。只有大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服务社会的思想,他们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活力,中国和谐社会主义才能更好更坚定地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
在认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之前,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就业能力。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大体上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个体的内在品质
这是个体维持其人格稳定、表现其人格魅力的心理特质。
(二) 个体获得工作的能力
这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机会的基础能力,它表现在个体对雇主所需要或认可的吸引力。
(三) 个体保持工作的能力
这是个体维持就业稳定必备的能力,它表现在个体能接受、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同事和谐相处等。
(四) 个体做好工作的能力
这是个体获得就業发展、实现职业领域成功必备的能力,它表现在个体在企业或组织中取得进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职业理想等。就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得到工作的能力。
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一) 心理素质差
大学生就业能力软实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人格特征不健全,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差,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轻者对职场产生恐惧,重者则对人生失去意义。这些都是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广泛重视。
(二) 专业技能不强
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当前,专业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虽然与学校专业的设置有一些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大学生重理论、重成绩,忽视技能培养造成的。这样将导致学习与实际相脱节,导致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
(三)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缺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只会机械、片面地背记所学知识,缺乏有机整合的能力,其思维方式也只是直线式的,只能用一个模式去套解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缺乏创新与突破。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市场,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无法信任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究其原因,除创业机制不完善等社会因素外,主要是由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许多弊端造成的,比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重思想政治理论轻道德规范操行等。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 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人生关口,面对就业这个问题,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虽然他们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强的就业意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就业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陷入心理误区或心理矛盾中,这些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前预防,在大学生毕业前提升他们的就业心理素质。首先,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让大学生在求职前明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面貌,认清自己的性格、气质、特长、能力、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方便他们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求职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在勇于竞争、乐于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善于竞争,并传授他们一些必备的应聘礼节和相关的知识,鼓励他们克服焦虑心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次面试。接着,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明白“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失败是成功之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应聘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能够直面挫折,放下心理包袱,吸取失败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多的机会。此外,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转换心理角色,摆正自己心理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简单、单纯、有规律的在校大学生转变为踏入现实社会、融入现实社会,充满激情和自信的职场达人。
(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与动力功能,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大学生一旦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就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他们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素质的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能努力学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勇于面对挫折、经受各种考验,善于应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战胜困难取得事业成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节假日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的创业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业创新素质。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社会适应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强,就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制订出可操作的方案,取得职业成功。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自觉地自我观察和调节,积极应对,不断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工作岗位,有效完成工作,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价值,增强持久发展的职业能力。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影响巨大,在当前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情况下,高校要更加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显现的一些新问题、新要求、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绯.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郑秋娟,李跃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3]姜思哲.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书育人,2014,(36).
作者简介:
李长城,张艳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石油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