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再思考

2017-11-30陈小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微课老师课堂

陈小丹

【摘要】如今,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微课推广。甚至有人提出微课是课改中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微课的主场在网络,它是一种面对学生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是无法取代课堂教学,或者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革命性作用的。推广微课,除了在制作上有瓶颈之外,在网络平台建设上,也极为艰难。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应该多考虑其他方式,而不能太过依赖除现代技术手段。

【关键词】微课 课堂有效性 网络教学平台 碎片式学习方式2010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推广微课,中华大地上兴起了一阵微课比赛的狂潮。从教育部,到省教厅,再往乡镇推广,比赛一年一年、一级一级举办。笔者所在的茂名,是广东省的一个三线地级市。从去年起,教育局也分批组织老师进行微课制作的培训,也开始组织本地的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大赛,辅以奖励和推进。成效很明显。笔者在教学中多年持续关注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曾在网上独立完成发布了丹丹物理资源网站,对整合网络与课堂教学,有过一些心得。也因此,在面对这一新鲜事物时,不停被人问起,什么是微课。而笔者也不知道,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想更准确地对“微课”进行定位。这一查,才发觉,现代教育的技术正在以日新月展示在发展,从2008年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在一个专题报告中提出“高效课堂”,经过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慕课,到微课,在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为此,笔者于2015年向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申报了《高中物理名师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比较研究及实现》课题研究,两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对比教学,并实现了面对学生的网络资源微课程的服务平台。谨以此文,与同行交流汇报。

关于微课的定位,许多权威组织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不管文字如何结合,大致意思都是一样的。2016年,笔者有幸在广州一次研讨会上见到“微课”提出者——胡铁生老师,向他当面请教“微课”的概念。胡铁生老师告诉我,微课的提出,缘于他作课例评审时的一个想法,省教厅经常举办教师的课例评优活动,参评老师的课堂实录,一节课下来45分钟,1000个老师的课,评审就需要看4万分钟170小时,不间断地看20天,这是无法完成的海量工作;因此许多时候评审们都不能细看,或有一些只看了开头就跳过去了。这是很非常可惜的。当时胡铁生老师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什么不让老师提交短小一点的视频呢?短小的视频也可以有完整的教学环节,也能呈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劣,也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要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这种想法最后在教学中使用起来,在学生的学习中,突破重、难点显现出强大的实用能力,因此,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时至今日,微课的概念不断成熟延伸,便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用途。2011年佛山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短短两个月,网上访问量超过15万人次,教育部对微课也非常重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国微课大赛,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开展的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现在已经覆盖31个省份3万多所学校,2016年已经累计超10多万节优秀微课作品,涵盖了中小学全部学科。在高校和各类专业教育领域情况也一样。

这股微课热。逐渐把微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追求高效课堂的又一根救命稻草。甚至有人说,微课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上,将教改中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我认为,微课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时间是有限,我们只能不断提高效率。这是教育界的共同认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多年教学改革的中心。广东为了让学生减负,广东高考模式已经经历了“3+大综合”“3+2”“3+1”“3+2”如今又回到了全国卷的大队伍上来。教学平台,也从粉笔黑板,到白板,到电子白板,到电子书包,到网络教学。我们依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的心,一直都很执着。实际上,从这十几年的成效看看,是不是应该反省反省。这种改而不善的境况,存不存在导向性错误。甚至许多学校不仅无法减课时,还停止了学生的體育、音乐、美术、研究课题、校本课程等一些非高考科目。大量侵蚀学生的课外时间。教改之难,难于上青天。当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23个省份65万所中小学中雷厉风行推广微课时,6年之后,茂名——广东的这个小地方,教师们还发出一问“微课是什么”。微课的推广,就呈现了教改推进的速度有多缓慢。如何重构基础学科的教学,回归教育核心,除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师资团队如何集成,学生评价等级如何科学合理,也应该是我们多方面考虑的问题。

对于,微课的使用在课堂上的作用,我有几点看法。

首先,微课中老师的讲授是固化的,难以互动,其应用的对象是学生,老师按自己的认知备知识点,备学生,进行课堂设计,并将其录出来,而录完后,只能学生自己去学,老师无法再对其学习进行进一步地分析理解,这不是课堂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我们说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学生在心中,是指设计教学是以有利于学生的方式来进行的。课堂45钟这一狭小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是老师的主场,课外的时间,才是微课的主场,提倡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让微课主导课堂是一种错误的定位。

其次,微课具有随意性、临时性。我举个例子,以前读书,不管短篇长篇大部头,都在刊物上读,现在读书,我们都在网络上读,哪里热读哪里,哪里人多读哪里,哪里好评读哪里。看起来,我们读的都是精品,比过去纸质更好了,实际上,因为你摄入的内容互相之间是无关联的,内容难以整合和重新建构,长此以往并无好处。微课虽然也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以个人兴趣为基点来提取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高瞻的能力。这种随兴的提取,耗费的了时间,却未必有收益。尤其在学习上这样要求严谨缜密的活动项目,碎片式学习,对提高知识认知速度,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将课堂时间大量还予以学生,并不适合。

当然,微课在突破重点和难点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俗话说“文不如图,图不如影”,微课把静态的知识转成了电影大片,再辅以老师的说明,是学生的一个大福利。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微课。笔者认为,微课的主场在网络,而不是课堂。学生课后,为了某个难点和重点,可以自己另加的一点“料”。

如此看来,微课的上传应该是这个学习工具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实际情况呢?会做的人,不会传;会传的人,做不了。有用的微课,知识点的剖析必须要精要准,技术的高大全无关紧要,是否有壮观宏大的动画无关紧要,但,后期如何上传,如何推送到学生手里,平台如何开发,资源上传后的反馈,用户解释后期的完善,这些都是微课不可或缺的流程,对学科老师来说,却是高门槛跨界能力。微课的制作具有高度的专业要求。而学科教师在上课后,改作业后,面对面辅导后,有多少精力和时间来发展软件应用技能?我想,这些也是微课应用中的瓶颈。

作为网络教育模式,微课也如翻转课堂、慕课等一样,在慢慢蚕食着课堂教学模式,在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改变学习方式,但都没有所谓革命性的变化。微课也一样。微课热是短期的,微课是长期的。在思考改变教学效率时,除了现代技术手段的依赖,我们是否还应该想得更多。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

[2]韦德华,罗刚.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与微课资源建设应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6.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远程教育,201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六·一放假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