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探索数学新常态课堂
2017-11-30赵桂萍
赵桂萍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理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新常态课堂,是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和谐共处的课堂,是追求本真、高效的课堂,是“生本”“学本”的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常态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微课程 学习单数学课堂的“新常态”,就是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以学为本”作为常态在平时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得以体现。新常态课堂,是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和谐共处的课堂,是追求本真、高效的课堂,是“生本”“学本”的课堂。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广阔学习时空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时空;可以帮助教师创设儿童化生活情境,在情境中突破难点,认识事物本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使其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效,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二、探索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国家倡导“主题探究”活动,国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数学泰斗”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新课程标准》颁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意味着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的“五四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让“学习单、微视频”引领课堂,促进“预学”指导到位;“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小组合作”高效展开;“体验”教学落到实处;“小老师制”推陈出新,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重视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三、恰当渗透微课程,践行“超文本”教学
近几年,国际性“慕课”的兴起,由此引发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和以短视频为形式的“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注重课程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构建促进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课堂话语权由教师独享走向师生分享。互聯网、微视频打破教学时空界限,教师引导学生听网上名师授课,拓展思维空间和活动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课内研讨与课外研修相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互补的混合式,使课程教学跨时空,从封闭走向开放。所以,数学教师要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情境,让学生进行基于任务的探究性学习。践行“超文本教学”,改变面目单一、内容单调的教材形式,呈现活动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个体探究、组内信息沟通和课堂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交流与分享,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科知识的内化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唤醒生命自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体验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实物、微视频、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成为一段温暖的旅程,教师成为温柔的导游,站在学生的立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真正实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数学新常态课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