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方案设计

2017-11-30金成黄文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财税应用型理论

金成+黄文翠

【摘要】当前各高校财税类人才培养大多采用“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多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转型经济发展对财税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提出“理论+实践+理论”的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具体设计培养方案,为学院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税管理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财税管理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环节。财税管理是指在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下,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筹措、资金的投资安排及企业的税务管理。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以满足实务中各经济组织财税管理需要为基本导向,以将财税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财税实践、解决实务中的财税问题为基本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财税人才的需求大增,这也对高校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对财税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提出“理论+实践+理论”的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无锡太湖学院开设了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及审计专业,没有开设将财务管理与税务专业相结合的财税管理专业。综观其他高校,几乎没有单独开设财税管理专业的高校,但有许多高校开设税务专业。财税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与实践需求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人才培养的“理论+实践+理论”的新模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构建应用型创新型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评价指标来培养新型高素质财税人才。

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最终是要求毕业生能应用相关财税知识解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财税问题,如企业单位每月的纳税申报及每年年度终了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如果相关人员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或者不能正确应用税收政策处理相关税收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有,从而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实践”模式,先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时,目的性不强,造成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一旦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后,发现由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无法解决实践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带着实践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再回到课堂,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这种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理论+实践+理论”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大学一年级阶段,大学二年级阶段,大学三年级阶段,大四年级阶段。培养流程基本设计如下图所示:创新培养模式实施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大学一年级阶段,财税管理教学任务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及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打好牢固的理论基础,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深化學习学科基础知识,开始学习部分专业知识,并适当参加实践活动。大学二年级,财税管理教学的重点任务是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开始学习部分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例如,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财税知识竞赛或当地国税局与地税局开展的“税收宣传月”等财税知识活动。其教学目的在于检验学生两年来理论学习的成果,使学生感受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方式。

第三阶段: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阶段。大学三年级,财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学习财税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性开设一些课题小组,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现象、财经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热点、财经问题随时关注的良好学习精神、态度。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提供方向。

第四阶段:专业知识深化阶段及培养创新能力阶段。针对第三阶段企事业单位实践发现各自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作为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应该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弥补之前存在的不足,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施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方案设计

1.明确培养目标

为办出专业特色,结合社会对财税管理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需求,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财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级税务机关从事一般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工作;能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税务咨询、税务代理和税收筹划等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建立“学以致用”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依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从理论知识结构出发,按照“反映现代、注重能力、自成一体”的原则构建“学以致用”的理论课程体系。具体如下表1所示: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清课程的开课顺序。每一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一般认为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和应用能力的熟练与自如过程。按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顺序时,必须注意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然后综合点拨,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构建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财税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从事财税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要真正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因此,在财税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建立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endprint

针对财税管理专业特点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国家税务行政管理机关、中介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就业去向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过去各专业普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根据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专项到综合、由模拟到实际操作的层次递进的原则,构建基本技能实验、专业分项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校外实习、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最终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1)系统设计校内实验课程。校内实验课程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置,侧重训练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校内实验包括基本技能实验、专项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具体如下表2所示:

(2)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提前参与社会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财税管理专业尤其应该加强与各级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定期派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这些实习基地得天独厚的实践环境,可以拓宽实践教学领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档次,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4.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积极讨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的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各级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践基地脱产实习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二是从校外实践基地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且理论水平高的业务骨干作业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结构。

参考文献:

[1]蔡秀云,张晓丽.财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东方企业文,2013,(12).

[2]余萍.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09).

[3]李林木.台湾地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國大学教学,2014,(07).

基金项目:

1.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子课题“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财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设想”。

2.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资助。

3.本文为校级教改课题——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财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税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