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2017-11-30陈福英
陈福英
【摘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品德、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机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也指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关键词】双语教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对策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和真诚付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孔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说乎?”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可是学困生却是每个班级都避免不了的,也是每个老师都不愿看到的。尤其在我们藏族聚居区学困生的出现更是不可避免。
一、藏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家长重视不足。在我们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上学的愿望原本不那么迫切,不那么积极。但经过党和国家的积极努力,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以及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教育方面的宣传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送孩子进学校读书,但对于教育三位一体中必不可少的家庭这一块,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孩子送到学校后,学多少知识,几乎都成了学校和老师的事,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有些家长认为,“不学习也有饭吃”,竞争意识淡薄,认为打工或做生意照样可以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所以他们为了生活打拼,没有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任其“自生自灭”。
2.语言存在障碍。由于有些藏族学生从小与家人说自己民族的语言,但上学时父母却给他们选择了普通类小学,这样,就为他们的求学带来了一些困难。老师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讲课,他们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也没有完全理解。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学习上自然出现了困难,尤其在阅读、作文或在数学课上做应用题的时候困难很多,很难理解题意。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变成学困生了。
3.家庭关爱不足。特殊家庭的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无法安心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原本学习也还可以,甚至在班上属于中上等,但为什么一段时间学习退步很快或者干脆抱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有关系。家庭的突发变故或者对孩子的关爱不足,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急剧下降而成为学困生,因为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学习外的事情,无法安心学习。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理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从而成为学困生。还有一些当地群众,由于自己在牧场劳作或去别处做生意,看护孩子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由于老人们年龄大了,文化程度低下,觉得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就行了,至于学多少知识没有要求,这样,孩子们在思想上就松懈下来,没有上进心,这也是一少部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4.频繁变换的就学环境。有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打拼。于是,他们走到哪里,孩子就跟到哪里上学。孩子随家长不停转学,学习能不下降?哪有信心学习,光是适应环境就得花不少时间,于是,又一些学困生产生了。
5.个人原因。十个指头有长短,那么在一个班级中也总存在个体差异。有少数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基础薄弱,加上没有及时补救,知识断层,时间越久,积累的问题越多,接受起新知识来很慢、也很吃力。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贪玩,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贻误了学业。还有些人是因为思想觉悟差,懒惰,不思进取,厌学造成的,这也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二、解决学困生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1.家长不重视的,要多家访,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后进生的转化,单靠学校老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对学生的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于语言障碍造成理解困难的,我鼓励他们在家适当看看动画片、听听广播,多看一下带拼音的课外读物,学习普通话。在班里举办普通话朗读比赛和故事会,课堂上强调用普通话发言,这样就可以突破语言障碍,帮助他们在听懂课堂上的内容,理解题意,促使学习不断进步。
3.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要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健康,解除他们的烦恼,取得他们的信任,老师对他们的爱一定要真诚、持久,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与老师的关爱,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4.对于转学次数多、学习基础差、厌学的,我除了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关心之外,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兴趣帮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可以适当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对他们布置作业可以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循序渐进,但始终要把握好适合他们的度。从而重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外多辅导
因为学困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所以要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把丢了的知识给找回来,把家里给不了的辅导在学校里面更多一些给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不至于落在其他学生后面太远。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从起点开始,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他們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辅导,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坡度,分散难点,帮他们学习一些没有学懂或掌握的不透彻的知识。
(三)结对子,“找朋友”
对学困生的转化,光靠老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为毕竟一天的时间有限,老师的工作又是忙碌繁琐的,这时候我让他们与优等生结对子,找朋友,让优等生帮助他们,当然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优等生肯定很乐意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也愿意帮老师排忧解难,我也对优等生提出要求:每天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做错的题讲给他们听,玩耍时叫上自己的好朋友……这样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对学困生的学习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辅导,而且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当然,作为老师,也要时常督促和检查,看他们这对“朋友”关系如何,优等生起了多少作用,学困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对处的好的“朋友”要多加赞扬,对优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单独讲解,单独辅导,不能放任不管。
(四)要多褒奖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对于他们取得的一些微小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及时鼓励表扬,使他们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继续前进的勇气,如在课堂上答对问题时,我会和全班同学一起说:“棒,棒,你真棒,我们要向你学习”,这时,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将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会买来一些小礼物,如削笔刀、橡皮、本子之类的文具发给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坚定好好学习、不断进步的信念。
(五)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双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满腔的热情,因为在转化过程中会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这几个阶段,所以出现几次反复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对于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不灰心,不气馁,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要认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