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设开放型国际经济体系
2017-11-30史世伟
史世伟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新时代给予了全面阐述,并指出新时代的发展主题之一是“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总结了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启动近40年来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理解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联系的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劳动、信息、原材料以及管理和组织越来越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各国经济彼此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依赖日益加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与世界经济脱节而单独生存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非是新现象。马克思就曾指出,资本的海外活动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首先应归功于技术进步。此外,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开展了经济自由化和减少国家规制的改革,使得贸易更加自由。运输费用的降低和工资差距导致生产从工业国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这一过程现已逐渐地波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最后,随着市场的扩大,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占领这些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要更贴近这些市场。从而,跨国公司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基地。这种经济活动也同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的困扰,举国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经济的共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使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全球化无疑将是新时代发展主题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一帶一路”建设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巩固和发展全球化的重要一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是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另外,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为中国企业扩大国际市场和对外投资、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卓有成效,受到沿线国家的热切支持和关注。
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强大起来的中国积极稳妥处理与世界的关系,成为新型全球化塑造者的重要体现。中国提倡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国一方面重视与世界大国的共商合作,特别是在G20国家框架内的合作;同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的一系列合作机制不是对现存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另起炉灶,而是对它的补充。中国一如既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承上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对外开放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责编/宋睿宸 美编/宋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