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模式在中国短视频行业内的兴起
2017-11-30李梦楠
李梦楠
摘 要 2016—2017年,多频道网络播放平台(Mutli-Channel Network,简称MCN)骤然兴起于短视频行业当中,受到从业者以及媒体追捧。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短视频行业迅速成长,资本大量涌入、头部PGC谋求扩张,使MCN成为风潮。与此同时,流量平台为MCN公司提供养料,为其萌芽及迅速成长搭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从资本、短视频创作者及短视频平台三方面,来探究中国短视频行业内,MCN大规模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 MCN;短视频;资本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51-02
2016年至2017年,有一个名词,骤然盛行于短视频行业当中,那就是多频道网络播放平台(Mutli-Channel Network,简称 MCN)。MCN诞生于2009年,起因是一群在youtube上活跃的内容创作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协同创作,便一起成立了一家名叫Maker Studios 的公司。这样的剧情如果套用在中国短视频行业内,听起来似乎也十分熟悉。比如,早在2015年,二更视频便于杭州宣布启动全国“二更伙伴”计划,致力于推进二更视频与更多优秀视频团队的紧密合作,并于8月建立起全国性的视频PGC联盟。而当时间走入2016年,现象级网红papi酱在爆红不久后,就宣布推出创意短视频平台papitube,并大张旗鼓招兵募马,在短时间内,便建立起一只由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构成的IP队伍。二更与papitube,都是十分典型的中国式MCN平台,但并不意味着,现如今中国的MCN公司,只有这赫赫有名的两家或几家。
从2016年到2017年,MCN公司如春笋一般,在短视频行业内大量涌现,并被资本市场注意和青睐。比如自2014年开始专注于新媒体创作与营销的何仙姑夫,便于2016年7月完成了2 260万A轮融资,宣布成立MCN服务品牌“贝壳视频”,从此投身于短视频类网红IP的孵化。比如2017年6月,于2015年才成立的时尚短视频平台“快美妆”,也获得了6 000万元B轮融资,而该融资将用于团队的账号矩阵扩张上。
一种产业类型,或者说一种商业模式迅速走热,背后必定有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推动力。本文将从资本、短视频创作者及短视频平台三方面,来探究中国短视频行业内,MCN大规模兴起的原因。
1 中国短视频行业内MCN大规模兴起的原因
1.1 资本刺激市场,大量MCN公司应运而生
我国短视频行业自2013年开始起步,到2016年底,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5亿,约等于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短视频用户。且据易观数据调查显示,2016—2017年,我国短视频平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上涨67%,短视频平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上涨45%。且短视频的用户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年底将达到2.42亿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流量市场,各大互联网公司迅速做出反应——2017年,腾讯发布“芒种计划2.0”,宣布投入12亿补贴内容创作者,其中10亿现金集中补贴到短视频内容创作;阿里文娱宣布土豆网彻底转型为短视频平台,并投入20亿人民币支持内容创作。今日头条将旗下“头条视频”升级为“西瓜视频”,并承诺投入10亿补贴短视频创作。
用户需求持续增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巨头不惜注入大量资本争抢地盘,这无疑都意味着短视频行业内商机无穷。但仅凭短视频行业内的少量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头部,是无法将如此庞大的资本注入给彻底消化掉的。行业内绝大多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质量层次不齐,仅靠单打独斗,也很难获得注重回报率的投资方青睐,于是,致力于孵化并运营短视频IP、打造短视频全产业链服务框架的MCN模式,便顺理成章地正式浮出水面,开始抢夺流入短视频行业内的资本。2016年,秒拍平台上深度合作的MCN公司、视频创业公司和网红经济公司已经达到2 000多家,MCN公司被众多媒体追捧为短视频行业内下一个风口
所在。
1.2 头部PGC转型MCN,带动MCN模式风潮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将行业的生命发展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周期。根据前文所提到的2016—2017年调查数据,短视频行业的市场增长率极高、需求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可生产的内容已被高度挖掘,比如美拍,就已将短视频内容细分出舞蹈、音乐、美食、美妆等17种细分领域,而每一种细分领域之下,还有无数内容创作者将该领域垂直挖得更深更全;短视频用户特征也经过多家数据机构分析考证,现已较为明晰。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短视频行业已跨越了最初的幼稚期,而正式进入成长周期。
在行业的成长周期中,为了阻止竞争者进入行业,业内富有战略眼光的大玩家,会增加投入、增加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以阻止新進入者。对于以二更、papi酱为代表的头部PGC来说,因他们本身专业实力过硬,且在前半场表现出众,获得资本青睐并被寄予重望。所以,在市场急剧扩大,竞争者也纷纷涌入的时候,无论是出于其创始人的本意,还是出于其背后投资方的促使与压迫,他们都不得不谋求扩张,不得不大胆进行战略转型,以此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抢占市场份额,并借IP矩阵的热度与集体创造力,来延续自己IP本身的生命力。
作为短视频行业的佼佼者与风向标,二更与papi酱不约而同选择了转型MCN,这无疑使得业内MCN的追捧热潮,更加盛行。
1.3 流量平台引进或扶持MCN,为MCN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易观数据的《中国移动短视频市场专题分析2017》报告显示,中国移动短视频的市场格局初步已定,其中秒拍以61.7%占据全网用户渗透率第一,头条视频、快手和美拍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渗透率分别为53.1%、43.2%和40.1%。总共近2亿的流量市场,被几大头部流量平台瓜分了一半以上,为了能够更好地消化各自的流量市场,也为了促进自身迭代,为用户和内容创作者都提供更优质的短视频服务平台,各大流量平台纷纷引入或扶持MCN公司。
例如,国内最大短视频平台秒拍的运营公司——一下科技,在2016年11月获得5亿美元E轮融资后,便将10亿人民币用于打造短视频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启动了“秒拍创作者平台”这样的内容创作者协作平台,还加大短视频内容孵化开发、推广运营、商业变现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锤炼力度,并吸纳成熟的MCN机构并入秒拍,推动整个平台向着MCN专业化、机构化运营模式靠拢,使旗下内容创作者都享受到MCN模式所带来的利好。
而2017年9月,美拍也宣布正式启动MCN战略,与包括papitube、快美妆等10家国内外知名MCN机构达成合作。美拍为MCN机构提供包括美拍app站内feed流曝光、热搜推荐、banner推荐、push推荐的免费流量扶持、策略扶持、品牌共建、内容变现等多方面的支持,且每月最多可提供上达8000万元的资源,用于帮助MCN机构,为他们旗下的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曝光机会,促进其粉丝的批量增长。这一系列的扶持和资源倾斜,无疑都刺激着更多MCN公司萌芽并迅速成长。
2 结束语
MCN模式源于国外,在国内短视频行业高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资本、内容创作者以及流量平台的多方面因素影响,而终于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并迅速成为风潮,受到媒体及业内人士的追捧。可以预见的是,因MCN的专业化、机构化属性,大批MCN公司的崛起,必将促进中国短视频内容生产,走向更优质、更精准、更多样化的方向。但一样外来的新鲜事物,最终是否能真正、彻底地融入中国的大环境当中,是否能真的为踏入MCN模式中的从业者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我们尚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1]刘玎璇.从网红经济看PGC的商业变现路径.[J].今传媒,2016(12):78-79
[2]方毅华,姜琳琳.短视频生态现状及优化研究.[J].名家说事,2017(4):39-40.
[3]吴晓青,徐卉婷.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J].融合研究,2017(9):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