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策略
2017-11-30刘勇孙开进
刘勇++孙开进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已经成为主力军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是其中最具潜力与活力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决定其就业适应能力,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要求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们也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特别是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突出,直接制约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既符合广大农民工的群体利益,也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当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由于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减少,技能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去抓,使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身之本,这样他们才能在由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中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三)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的需要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较低。要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实践证明,培养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工,可以造福一个家庭。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其他行业从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相当部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没有一技之长。而在当今的企业中,高新技术逐渐普及,尤其是在现代制造业中,高技术含量设备已成为常态,企业对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二)个体适应能力不稳定
目前社会职业环境复杂多变,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单一,大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单一技能的熟练工,离开某种职业则无工可做,而且就业单位频繁变动,单一的技能也未完全熟练掌握。除此之外,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也不全面,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转换中就业能力不足。
(三)个人期望值与就业现实差距过大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期望较高,不愿意待在又脏又累的工作岗位,改变工作环境成为他们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不稳定,临时工多于合同工。新生代农民工心气高但能力不足,工作期望值高与自身能力不够形成反差,一旦遇到现实生活和工作的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理想与现实落差加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三、我国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有限以及农民工对教育培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民工很难获得由政府主导的教育培训。而农民工自身又财力不足,难以支付非官方的教育培训费用。种种原因导致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民工人数非常有限。
(二)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
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落后,与职业市场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适应,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适应,也与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不适应。教育培训手段多为集中面授,教学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农民工学员感觉学无所用。
(三)培训师资队伍短缺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全日制学生的教育中,对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教育投入不足,而且许多院校的教师并不了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培训课程与实际相脱节,急需大量企业能工巧匠进入培训教师队伍。
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和相应的资格准入制度、激励制度,农民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由于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各地相继出现一些涉及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违法乱纪现象。
四、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教育实践,其成果不仅关系到能否提高社会劳动力综合水平,更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发挥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人才优势,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需要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复合技能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疏通信息渠道
政府要多渠道高频率地开展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全社会都注重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氛围,明确每一个人都接受职业教育是其人生的必然需求。通过合理安排,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对农民工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尊重、崇尚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高职院校应结合不同企业的经营特色和行业特点,编制与之对应的教学大纲和详尽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深入企业了解实地情况、组织专家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制订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效。
(三)加强师资配备,确保人才培养
教师水平不仅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展现,也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更是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核心。高职院校应采取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师资库,聘请骨干教师以及具有相应技能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参加授课。此外,也可以聘请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此类教师既有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也熟悉对口企业的技能需求;既能掌握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又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与之有着共同语言,在教学中能实现创新发展。
(四)创新培训方式,丰富教學渠道
高职院校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差异制订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既有根据企业需求申请、高职院校参与的“订单式”培训班,也有高职院校不定期组织的“补丁班”;既有长时间跨度的长期班,也有几周或几个月的短期速成班;学员既可以选择就近入学,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自学。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其现代远程教育优势,通过网络丰富教学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打造快速便捷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五)明确院校权责,完善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是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需要明确建立高职院校参与政策。因此,有必要通过制订政策,完善保障制度,确立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高职院校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方能在政策层面使得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有据可依,着力推进。
(责编 周继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