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推进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研究

2017-11-30滕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滕罕

[提要] 在连云港港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先导区建设,力求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是带动港口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就连云港如何推进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进行研究,在连云港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结合目前港口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物流港;产业港;现状调研;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度连云港市委书记市长圈定重大课题基金项目:“推进连云港港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LSYZ172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0日

2016年,连云港市出台的《连云港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强化连云港港口、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为连云港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指导。同时,连云港具有优越的港口基础条件,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深水海港,同时又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条件优异的交通体系连接陆海两种交通方式,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连云港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条件。

一、连云港发展现状

本文围绕研究对象展开了调研与研讨,相关现状汇总如下:

(一)“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凭借地理交汇点与重要经济工作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对港口的建设业务进行优化配置,并使港口建设性质的业务能够更好的适应产业基地建设整体需要。在连云港港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先导区建设,力求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是带动港口发展的关键举措。连云港港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连云港政府相关政策引导的方向。

(二)临港产业发展条件成熟,规划逐步落地。连云港港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的关键决定因素是连云港临港产业群的发展,临港产业是连云港港转为产业港的基础,目前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的条件日趋成熟。连云港的港口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可以在对外经济性质业务运作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临港区域的工业发展活动可以凭借工业活动的主要优势适应工业常规工作运作的基础性条件要求,并使有利因素可以更好地凭借港口资源优势实现对区位优势的更好实现,以便现代化交通管理工作体系可以有效地适应经济性质工作的处理需要,并为具备过境性质业务诉求的资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连云港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连云港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同时特色园区建设,由规划变成现实,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相继落地建成,港口物流工作的优化处置还必须在拉动性质产业因素的影响下顺应港口支撑性因素优化控制要求,并保证互动性质的格局能够顺应临港产业链优化控制需要。同时,“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将规划建设10个创新产业园区。

(三)连云港在同类港口中竞争优势不明显。连云港港口面临激烈竞争,优势并未充分体现,整体经济水平包括港口发展水平未达到预期高度,包含多种原因;地缘方面处于苏北,省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内在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和系统规划,缺乏耐心与超前意识,一味追赶;发展方面一直跟着其他港口亦步亦趋。聚焦港口物流方面,在物流供需方面存在矛盾、产业发展传统落后。产业发展方面,连云港物流企业多,但是物流业务形式单一,物流服务模式落后,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引导,能提供的物流服务以低端的储运为主,物流行业整体效益不高,物流专业技术应用整体偏低,缺乏行业领导者。

二、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汇总出连云港港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中存在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一)临港产业良性生态环境尚未形成。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在连云港,石化、冶炼、家装、钢材、食品加工、木材等产业发展初露端倪,但发展规模与规范性不足,尚未形成完整供应链,这种状况制约了产业的相互推动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在产业规划与发展中缺乏现代流通理论的指导,从而造成目前临港产业良性生态环境尚未形成,难以吸引产业招商投资。

(二)缺乏优势与特色主导产业支撑。长期以来,连云港的产业发展跟风发展现象比较严重,追随最新的潮流,产业层次偏低,基础设施不配套,港口功能不健全,支柱产业未成形。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跟风发展而缺乏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存在大量的弊端,比如目前大量引进化工等污染大的产业,破坏了连云港本身非常好的自然环境。没有结合连云港自身的特点,重点培育优势产业、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招商性质工作的持续推进还会为连云港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进一步實现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保证税收与政策性质的因素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保证连云港的诸多经济性运作因素可以与加工行业的利润因素控制需要相适应,保证不同层次的生产性质业务能够在核心竞争力因素的带动之下促进产业主导条件的完善。

(三)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缺乏规模,带动港口发展的内生力不够。连云港现有的港口产业优势相对较低,很多产业在集中度控制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十分不利于经济业务竞争力的优化,导致很多项目在产业层次控制方面,无法适应大型港口的优化建设需要,最终影响了港口的关联度控制工作水平,很难适应港口常规业务依赖程度的完善化处置。港口的产业层次也较低,缺乏技术创新性,难以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与配套延伸的产业供应链,临港产业附属服务行业发展落后,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行业能力难以满足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如果不改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难以从内生力方面去推动港口发展及向产业港的转变。

(四)港口物流发展滞后,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缺乏专业人才。连云港港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加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松散,使物流成本加大,效率低下。物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偏低。港口的发展活动很难在经济性质的业务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市场化业务的运作难以保证在现代化业务建设方面具备与现代港口资源实现业务对接的优势,一些管理性质的工作呈现出较为粗放的特点,并且管理工作的硬件资源在价值方面无法适应港口常规经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导致很多现代管理工作的技术资源难以有效的适应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在信息交流性质业务领域的运作要求,造成很多硬件资源流通工作在效率因素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难以凭借商业活动的专业化优势,与港口商业活动的个性化需要保持一致,难以顺应成本控制的有利条件。endprint

三、由物流港向产业港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临港产业群。首先,要结合当前已经拥有的临港产业资源特点,对供应链业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加以分析,有效的保证供应链思想理论可以在产业群的优化应用過程中,与产业规划活动的具体需要相适应,并且保证政策性因素的有利条件,可以适应政策优惠性的控制需要,为产业配套体系的优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有效的保证产业资源优势能够为后续的招商业务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要采用招商工作精细化处置的模式,对不同特点的招商工作进行产业链拓展处理,并使全部的区域竞争性质的活动都可以在产业竞争力得到明确的情况下,与系统性质工程的优化建设需要保持一致,以便产业资源的竞争实力能够适应系统工程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并使龙头产业可以在临港产业发展中,凭借第三方产业机构的属性实现经济层面价值的优化控制。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好适合本地区的临港产业发展政策,做好营商环境,通过软性服务,提高本地区产业吸引力。

(二)物流及其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满足临港产业需求。依托港口和陆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空港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保税物流,提升大通关服务水平,以服务临港工业为重点,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物流枢纽。积极发展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社会各方面提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中介、会计公证等专业性技术服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和连锁经营业态。在对物流服务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与临港产业群共赢体系,推动物流业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建立面向企业用户的一体化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临港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促进区域内跨产业的交流互动。促进区域内跨产业的交流互动,形成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从而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形成区域间竞争,导致整体经济下降,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促进区域内跨产业的交流互动,实现在整体上互补互利。区域内产业交流能增强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注重新增产业与原有产业的结构互补。确立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创新产业或主导产业,在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和运输成本的基础上,围绕临港产业群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格局和经济发展圈层。本文认为连云港临港产业结构应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调整优化。

(四)统筹物流与临港产业集成化发展。随着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内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分工上不断细化,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以及依赖程度势必会不断提高。物流硬件资源的建设工作必须严格结合业务载体的特点进行优化配置,并且保证产业活动的规模因素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完整的整合处理,以便产业规模的优化配置工作能够在经济体制的完善化过程适应产业资源的成本控制需要,为产业资源优势的有效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必须强化物流业务效率的关注,保证物流资源可以在基础设施因素得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与港口资源的集群控制模式相适应,保证疏导运输性质的产业活动可以凭借物流产业资源的重复性特点,与物流园区管控模式相结合,凭借集成化业务的优势,对物流业务进行专业体系的构建,促进集群效益在这一领域的更好实现,以便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可以得到完整体现,从而实现统筹物流与临港产业集成化发展的道路。

(五)培育特色、优势龙头产业。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连云港自身的地理优势,实现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并且结合已有的产业基础,找到可持续发展,可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的特色产业。建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与循环经济,加快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落实互联网经济优惠政策,以便电商行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能够更好顺应服务业务与物流活动的优化处理需要,凭借第三方支付体系的优势,与跨境性质的经济业务运行平台形成对接,利用电子商务体系的优势,对特色经贸窗口进行构建,促进服务体系的全面优化建设。培育特色、优势龙头企业必须狠抓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是推动临港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鲜明的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引领效应,争取在招商引资方面突破重特大项目,围绕木材、石化、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支撑作用、事关长远发展、能催生新产业的重特大项目。

(六)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产业园区化。做强临港产业,建设特色产业港,关键是要建设好产业发展的载体,做到经济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连云港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连云港将建设10个创新产业园区。就目前来说,连云港的产业园区比较少,规模小,其中规模较大的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园,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化工园区之一。在此基础上,连云港要做到发展重心向园区聚焦、要素配置向园区聚集、政策资源向园区聚合。

(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港口在基础设施投资、地区产业规划等方面逐步完善,但是系统高效管理不够、综合管理人才缺乏,资源利用率不高。要加强对临近港口区域的基础设施开发,并保证科技性质的业务可以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连云港现有的商贸活动可以在优质人力资源的数量控制和结构控制方面,适应港口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运行需要,保证连云港当前的人力资源能够满足临港工业的运作需要,并使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可以在人才保障体系的有效支持之下,适应人才自主创新业务模式的优化运作要求,以便工业化建设工作能够在自主创新模式价值实现的情况下,与港口资源价值优化模式相适应。人才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临港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可以不断提升临港产业集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迅速做强产业,以特色码头吸引重特大项目,以重特大项目培植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扩大港口吞吐量。同时,加快城市建设。随着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港区企业的不断增多,对后方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出更高要求。

(八)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充分发挥港口对临港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在“一体两翼”总体格局的基础上要狠抓码头建设。强化对码头建设业务的关注,并使产业工程可以结合龙头产业运作特点与口岸开放性程度进行对接,以便连云港的城市建设可以在知名度因素影响下,适应产业资源集聚处理需要,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加快开辟国际新航线,继续加大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力度,为临港产业的发展营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加强与周边大型港口合作,如推动与上海港在码头建设、航线营运、港口管理等方面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肖长森.连云港市临港产业发展和突破思路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赵巍,甘甜.连云港市港口经济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4.

[3]古龙高.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思路与策略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