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城希伯伦穿行巴以“折叠世界”(手记)
2017-11-30黄日涵
黄日涵
提起中东历史名城希伯伦,很多人会想起最近有关它的一件事:今年7月,希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注明的归属国是巴勒斯坦,后来,以色列和美国因此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座老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好奇,笔者从耶路撒冷驱车来到了希伯伦。
希伯伦是一座传说中的城市,与它有关的故事源远流长。《圣经》中的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大卫都和希伯伦相关,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将其视为“圣地”,自然,它也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冲突中争抢的目标。
20年前,巴以签署协议,将希伯伦城分为H1和H2两个区。其中H1面积占80%,居住着数十万巴勒斯坦人,理论上犹太人不能随便进入。H2拥有举世闻名的“祖先之墓”,为更好地控制这一区域,以色列将“祖先之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犹太教堂,另一部分是清真寺,通过两个不同的入口进入。
小小的H2区居住了约3万巴勒斯坦人和约800名犹太人。为保护犹太定居者的安全,以色列每天要派人数众多的军队保护H2区。所以在H2区内随处可见检查站和哨岗。
在巴勒斯坦向导引领下,笔者先来到H1区。这里道路泥泞,挖掘机正在施工,两边的房屋破败不 堪,在废弃的房屋上,一只黑猫凝视着过往的人们。一群群孩子在追逐童年的快乐,有人爬上高高的电线杆,有人在简陋的场地上踢球,有人在嬉戏打闹。时而有头顶传统油炸食品的小男孩走过,似乎在提醒外人,这里是巴勒斯坦人聚集区。
有一部分老城区是以前巴勒斯坦人做生意的地方,由于游客稀少,大多数店铺关门了。仅剩的几家看到罕至的游人,起劲地推销自己的货品。店铺上方布满铁丝网,铁丝网上满满都是石头——是居住在高处的犹太人定居者投掷的,这些石头浸透着两个民族深深的仇恨。
再往前几步进入“祖先之墓”,需要经过以色列人设置的检查站,细致到连皮带都要解下来检查。但在这里,这种情形早已司空见惯。一辆以色列军车呼啸而过,仿佛在提醒笔者,前面是以色列控制区。这时,巴勒斯坦向导自觉停下脚步,因为前方是他们不可以进入的区域。
在以色列士兵“深邃”眼神的注视下,笔者走了进去。那一刹那,仿佛进入了一个平行世界:宽敞平整的道路,整齐的建筑,两侧挂满大卫星旗,高高的哨所上,以色列军人警惕地观察着每一个人。沿路的宣传画也与另一侧的巴勒斯坦区截然不同,讲述着另一个视角的巴以分歧。
笔者注意到,靠近以色列区的所有巴勒斯坦房屋都被焊死,窗户被贴上封条,仿佛在阻止这两个平行世界的任何交流。同一个区域,同一片天空,一个富裕、一个贫穷,一个强势、一个弱势,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层坚冰,那深深的仇恨,将会如何影响未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作者是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