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探析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例
2017-11-30吴杰华尚丽娟郭美荣张萍张艳杨素华袁同娣
吴杰华,尚丽娟,郭美荣,张萍,张艳,杨素华,袁同娣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安徽合肥231201)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探析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例
吴杰华,尚丽娟,郭美荣,张萍,张艳,杨素华,袁同娣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安徽合肥231201)
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大学期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就业不畅.文章以安徽外国语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为例,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并阐明了实施要点.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1 序言
应用型本科大学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条件还是生源等方面与其它类型的大学相比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唐纳德.萨柏把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4-25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1]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关键时期.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能够按照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对其能够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度过大学生活以及顺利跨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没有采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而出现诸多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有必要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对安徽外国语学院14级物流管理本科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统计出以下两组数据:(1)学生入学时填报物流管理专业有55%是父母决定的、35%是受其他人影响而填报的、10%是自己决定的,并且80%以上学生在填报志愿专业前对物流管理并不了解.(2)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15%的学生规划为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行业,85%的学生规划为从事其他行业.
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对目标的确立具有盲目性,往往将父母的期望设定为职业目标;(2)对职业环境缺乏认识,往往把“时髦”“热门”“高薪酬”当作最重要的评判标准;(3)对自身缺乏客观认识,往往认为自己可以适合任何职业;(4)缺乏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往往将规划变成了“空中楼阁”,再“束之高阁”.
由于没有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了学生迷失方向、缺乏奋斗目标,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学习知识的动力不足,处于被动学习、应付学习状态,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学生有职业针对性地参与社会实践意识不强,社会实践盲目性和空泛化严重;学生对自身认识出现自大和自卑两种极端状态;跨入社会参加工作时更是随意性大、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并出现了较多学生不能很好融入社会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结果,这既造成了大学生个人的损失,也造成了整个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3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学校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机制不健全
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而对培养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体现为机制不健全.据调查,目前很多大学都是以若干次的课堂教学来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另有许多老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特点并不十分了解,授课老师仅关注于知识的讲授、辅导员老师仅关注于学生管理、企业导师仅关注于毕业论文的指导,学校缺乏将各方力量融会贯通、形成合力的有效机制,往往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不能认真对待,效果常常不理想,甚至流于形式.
3.2 老师和学生缺乏合理的和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目前书本上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较多,从组织和个人的角度针对职业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较多,而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来研究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较少,普遍性研究较多、个性化研究较少,老师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忽视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特点,易产生照本宣科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工作以后才开始规划”的错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认真态度.因此老师和学生均缺乏一种规范化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3.3 学生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常常幻想“车到山前必有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严肃地思考未来发展方向,甚至乐观地认为“本科毕业后,我可以寻找到任何我感兴趣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形式过于简单,往往还停留在说教上,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很多学生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是一次理论知识培训;另外,学生缺乏对职业环境大量调查、认真自我认识的主动性,不能认真对待职业实践,没有意识到职业实践其实就是今后跨入社会入职的前奏.
4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构建
4.1 应用型本科的特点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更加侧重于“应用”,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其职业倾向性更加明显;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上相对较薄弱,这又更加需要师生以强烈的专业兴趣和爱好所支撑的专注来自我创造条件和克服条件限制;最后,应用型本科的生源相对于其他大学更加需要加强对自我管理和自我认识的引导.
4.2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自我评估与职业定位、职业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等步骤.[2]现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图2-1中,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大部分.在输入部分中价值观、所拥有资源、个性、兴趣爱好、职业环境等都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考虑因素,输入是垃圾、输出也是垃圾,因此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首先要真正认清和明确这些因素,可以采取调查法、类比法、列表法、分类法等方法帮助自己收集和整理.
在处理部分,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机会评估,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对自身SWOT分析、借助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测试等人格测试方法、大量参与具有职业倾向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认清形势、认清职业环境、认清自我;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于霍兰德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和沙因的职业锚理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设定职业目标时,可以分维度、分层次来考虑,维度可以考虑创业还是“打工”、地区、行业等,层次分为基层操作、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等,比如安徽外国语学院的一名物流本科学生就合理地制定了“合肥地区某大型物流公司一名仓储中心主管”的职业目标;在明确了职业目标之后,就需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总体策略,比如上述学生就科学地制定了“主干课程全部为优,考取物流师资格证书,假期到大型物流公司实习,竞选班委以增强自身组织管理能力”的总体策略.
输出部分,强调了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可以借助于制订KPI的方法来完成.自己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阶段性目标能否实现和行动计划是否有效.因此,在制订阶段性目标时要遵循“小步快走、稳扎稳打”的原则,切忌浮夸;在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注意实事求是、注重细致,切忌华而不实.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是可以调整的.
5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实施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能“越厨代庖”,但需要由辅导员老师、任课老师和企业导师组成顾问团队来帮助和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要建立全程跟踪指导和帮助机制.在以往经常以讲座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但由于学生入学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自我管理能力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和理解程度不同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陷入迷茫,甚至出现了老师意志左右了学生意志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组成顾问团队对学生分专业、分班级或分小组地给予个性化的跟踪指导机制.
其次,学校要建立对顾问团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的机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需要向顾问团队培训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原理和模式,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管理工具.这样,顾问团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才能更加科学、规范,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才能有的放矢.
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四年里是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学期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第一学年,可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职业环境,认清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开展自我评估;第二学年,可以侧重于职业机会评估;第三学年,可以侧重于形成明晰的职业目标;第四学年,可以侧重于职业选择的实践.在大学期间有了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就要勇于实施,在实施中不断重新审视和修正.
另外,开展职业导向的社会实践.在以往经常出现学生盲目实习的情况,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学生要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造的条件参与到与职业目标有关联的企事业单位实践.一方面进一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另一方面能够积累经验和进一步考证职业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以修正自己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名将职业生涯目标设定为仓储中心主管的物流管理本科学生,就可以选择到仓储中心、制造工厂仓库、零售商仓库等去处实践,而不宜选择保险推销、饭店服务、散发广告等与物流管理无关的实践.
最后,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形式可以多样.当今时代,信息化手段丰富,职业生涯规划顾问团可以将具有相似职业生涯目标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团队,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的指导和交流,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网上提交“职业考察报告”“职业发展报告”“职业生涯规划进展报告”等材料,督促学生加强对职业环境发展趋势、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进展程度的关注,在关注过程中反复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性,并不断修正和完善.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作为主体能够借助于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确立职业目标,并分解为行动计划,同时也需要学校、老师共同关心和爱护,在良好机制的配合下指导和帮助.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描绘出奋斗蓝图,达到工作、生活、兴趣爱好的完美结合.
〔1〕董克用,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石建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严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马光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02).
G647
A
1673-260X(2017)11-0183-03
2017-08-28
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的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优化研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2016jyxm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