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7-11-30李世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下肢骨骨科溶栓

李世民

(山西省临汾市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医院骨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用两种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李世民

(山西省临汾市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医院骨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比较用静脉滴注溶栓法与导管溶栓法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04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溶栓组(52例)和导管溶栓组(52例)。对静脉滴注溶栓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溶栓法进行治疗,对导管溶栓组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血栓消失的时间。结果:(1)经治疗,导管溶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滴注溶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导管溶栓组患者血栓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静脉滴注溶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静脉滴注溶栓法相比,用导管溶栓法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缩短其血栓消失的时间。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静脉滴注溶栓法;导管溶栓法;下肢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时会对其下肢静脉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会导致其血流流速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再加之其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罹患肺栓塞,从而危及其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溶栓法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们对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2例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均接受了下肢骨科手术,其术后均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其均为单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04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溶栓组(52例)和导管溶栓组(52例)。在静脉滴注溶栓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7例和25例,其年龄区间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57.5±6.4)岁。其中,有进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16例,有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例,有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6例。其中,下肢静脉栓塞类型为周围型的患者16例,为中央型的患者17例,为混合型的患者19例。在导管溶栓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9例和23例,其年龄区间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8.1±5.9)岁。其中,有进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17例,有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例,有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例。其中,下肢静脉栓塞类型为周围型的患者15例,为中央型的患者16例,为混合型的患者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2 治疗方法(1)对导管溶栓组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找到其发生栓塞的下肢血管。然后采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发生栓塞的下肢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泵和导管的末端进行连接。使用剂量为50U/24h的尿激酶对患者进行持续泵注治疗,连续治疗5d。(2)对静脉滴注溶栓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溶栓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选择患者发生栓塞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使用剂量为8U/次的尿激酶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用药2次,连续治疗5d。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将其患肢抬高,并用弹力绷带对其患肢进行包扎,同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下肢肌肉收缩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的指标(1)用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双下肢膝下15cm处的周径差小于1cm。有效:经治疗,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双下肢膝下15cm处的周径差为1~2.5cm。无效。经治疗,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栓消失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治疗,静脉滴注溶栓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4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0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管溶栓组中治疗结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6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的比较 经治疗,导管溶栓组患者血栓消失的平均时间为(5.25±1.26)d,静脉滴注溶栓组患者血栓消失的平均时间为(8.93±2.06)d,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3%~8%[2,3]。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肢肿胀、疼痛,部分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热、心跳加速等症状。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加重其病情,延长其住院的时间,增加其治疗的费用。近年来,徐桂茹[4]等学者研究指出,用导管溶栓法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有效地修复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及时清除其血管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从而起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治疗,导管溶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血栓消失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用静脉滴注溶栓法相比,用导管溶栓法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缩短其血栓消失的时间。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刘忠玉,辛景义.脉血康胶囊预防创伤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7):631-633.

[2]严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660-1661.

[3]田会,赵振英,王兆娜,等.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725-4727.

[4]徐桂茹.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5):1273-1275.

R68

B

2095-7629-(2017)1-0065-02

李世民,男,1973年1月出生,学历:专科,所在科室:骨科,研究方向:骨科创伤学,职称: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下肢骨骨科溶栓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