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探析
2017-11-30万登福谭正敏
万登福 谭正敏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贵州 遵义 563500)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探析
万登福 谭正敏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贵州 遵义 563500)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3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30例)。对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CRP、IL-6、TNF-α的水平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CRP、IL-6、TNF-α的水平。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胃穿孔;治疗效果
胃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及病情危重等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剧烈疼痛、出汗、四肢冰冷、发热、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及腹胀等[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在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们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胃穿孔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被确诊患有胃穿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出汗、四肢冰冷、发热等临床症状,且其均为自愿参与此项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3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30例)。在开腹手术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1:9,其年龄区间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46.7±5.0)岁,其平均病程为(11.5±3.2)h。在腹腔镜手术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9:11,其年龄区间为31~77岁,平均年龄为(47.2±4.8)岁,其平均病程为(11.8±3.4)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1)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选择其脐下处进行穿刺。插入气腹针,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的压力维持在6~10 mmHg之间。拔出气腹针,经穿刺孔为患者置入套管针和腹腔镜。在患者左右锁骨中线的肋缘下各做一个穿刺孔,经穿刺孔置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直视下,用吸管将患者腹腔内的液体吸净,找到其穿孔的具体位置。对于穿孔较小的患者,用8字缝合法对其穿孔部位进行缝合,并将其游离的大网膜牵拉至其穿孔部位后进行固定。对于穿孔较大的患者,需对其穿孔部位进行全层缝合,并将其游离的大网膜牵拉至其穿孔部位后进行填塞和固定。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腹腔,为其留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2)对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在其右上腹的腹直肌处做一个15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充分暴露其腹腔。吸净患者腹腔内的液体,切除其穿孔周围坏死的细胞组织,用缝线对其穿孔部位进行横向缝合,并牵拉其大网膜对穿孔部位进行覆盖。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腹腔,为其留置引流管,最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指标观察[2](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进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手术的各项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其CRP、IL-6、TNF-α水平的比较 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CRP、IL-6、TNF-α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进行手术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CRP、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n)住院的平均时间(d)术毕至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h)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平均时间(h)并发症的发生率[n(%)]切口感染 组织受损开腹手术组 30 9.5±1.4 29.2±5.2 26.0±4.1 2(3.33) 2(3.33)腹腔镜手术组 30 6.5±1.3 21.8±5.0 19.8±3.7 1(1.67) 0(0)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其CRP、IL-6、TNF-α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其CRP、IL-6、TNF-α水平的比较(±s)
组别/例数时间CRP(mg/L)IL-6(pg/ml)TNF-α(pg/ml)开腹手术组 手术前 12.36±2.23 104.94±14.56 68.01±10.98(n=30) 手术后1d 17.02±2.43 127.65±15.38 86.91±10.76手术后3d 10.42±2.01 102.90±15.64 64.28±9.71腹腔镜手术组 手术前 12.33±2.35 105.23±14.61 66.87±11.36(n=30) 手术后1d 13.17±2.20 112.48±14.79 76.03±11.44手术后3d 8.05±2.30 91.76±13.10 60.31±11.12
3 讨论
胃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该病。但此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易使其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其身体的康复[3,4]。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因具有微创、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身体康复快等优势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穿孔的治疗中。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CRP、IL-6、TNF-α的水平。
[1]蒋家著,孙海涛.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手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7):92-93.
[2]郑宏伟.腹腔镜治疗急性胃穿孔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71.
[3]谢东可,王晓晔,崔华雷等.腹腔镜下治疗儿童急性胃穿孔36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5):364-365.
[4]李小冬,胡昇庠,刘子君等.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97-3998.
R573
B
2095-7629-(2017)1-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