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对比

2017-11-30屠海玲陈国强王丽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
关键词:病患者全身抗凝

屠海玲 陈国强 王丽平

(泗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对比

屠海玲 陈国强 王丽平

(泗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目的:比较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全身抗凝组和局部溶栓组。在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其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全身抗凝组患者进行全身抗凝治疗,对局部溶栓组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局部溶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管的再通情况均明显好于全身抗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脑静脉窦血栓发作;全身抗凝疗法;局部溶栓疗法;效果对比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特殊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壮年[1]。临床上若未对此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过去,临床上对此病患者通常进行全身抗凝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局部溶栓疗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不错。为了进一步比较用全身抗凝疗法和局部溶栓疗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我们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全身抗凝组和局部溶栓组。在全身抗凝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32∶31。他们的年龄为19~72岁,平均为(38.4±11.2)岁。在这些患者中,发病原因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有21例,为单纯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有31例,为患有亚急性脑病的患者有11例。在局部溶栓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34∶29。他们的年龄为18~73岁,平均为(40.2±10.8)岁。在这些患者中,发病原因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有17例,为单纯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有33例,为患有亚急性脑病的患者有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其均进行营养神经、降颅压、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全身抗凝组患者进行全身抗凝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为本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d,1~2次/d。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使用纤溶酶注射液进行治疗。纤溶酶注射液的用法是:在首次治疗时,将100单位的纤溶酶注射液加入到5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日。从进行治疗的第2天开始,将200~300单位的纤溶酶注射液加入到5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日。对局部溶栓组患者进行静脉窦内造影检查和脑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其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局部溶栓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对本组患者进行机械破栓及洗栓治疗。然后,在患者的脑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经微导管为其泵注28万U的尿激酶与48ml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溶液。泵注的速度为2ml/h。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确定留置微导管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血管再通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本次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是:①显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完全消失,其NIHSS评分明显降低。②好转:进行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NIHSS评分有所降低。③无效:进行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意识混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均无改善或在加重,其NIHSS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数+治疗效果为好转的患者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2量资料,用t对其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对其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局部溶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抗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局部溶栓组患者血管的再通情况明显好于全身抗凝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研究发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意识混乱、昏迷等并发症。此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过去,临床上对此病患者通常进行全身抗凝治疗。此疗法无法对此病患者脑静脉窦内所有的血栓进行溶解,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与之相比,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此疗法可以通过机械性的破栓、洗栓操作对患者脑静脉窦内一些较难被溶解的血栓进行溶解[3,4]。在本次研究中,局部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的情况明显好于全身抗凝组患者。原因在于:在对此病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时,使用的是一次性大量冲击溶栓疗法。此方法可有效地击碎此病患者脑静脉窦内的顽固血栓。同时,吸栓操作可将此病患者脑静脉窦内被击碎的血栓清除得更彻底[5]。

总之,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1]张勇,黄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70-71.

[2]欧阳至吉,陈岚.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87-89.

[3]王孝良.改良溶栓方案联合全身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2):29-31.

[4]牛英翔.全身抗凝与局部溶栓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57-158.

[5]吴贵才,李仕卓.单纯抗凝与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6):54-55.

R735

B

2095-7629-(2017)2-0051-02

屠海玲,女,汉族,1971年12月出生,江苏泗洪人,本科学历,职称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病患者全身抗凝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石榴全身都是宝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鳖全身都是宝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