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转型 电网先行

2017-11-30白宏坤王江波

河南电力 2017年7期
关键词:特高压电网能源

文_白宏坤 杨 萌 王江波

能源转型 电网先行

文_白宏坤 杨 萌 王江波

风光互补 构筑蓝天梦 杜涛/摄

能源的清洁可靠供应,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同时,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能源发展既处于适应新形势的转型攻坚期,也处于提质增效的战略机遇期。我省作为能源大省,面临着传统能源产能过剩、能源整体利用效率偏低、总量控制和减排难度大、“雾霾围城”等现实问题。为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破解自身难题,我省应紧扣能源革命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电力在现代能源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电网的基础支撑作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河南能源绿色转型发展。

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约束加剧能源亟须转型

201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战略取向,全面实现我国能源战略性转型,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我省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费粗放式增长、高排放、高污染特征突出。能源发展水平与我省建设经济强省、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迫在眉睫。

从资源禀赋方面看,我省接续可开发资源严重不足。总体上,全省一次能源呈现“有煤、少油、乏气”的特点。煤炭方面,河南是国家确定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历来是产煤大省,但全省煤炭基础储量仅占全国总量的3.5%,可供建井的后备经查储量较少;油气方面,全省石油、天然气基础储量分别仅占全国的1.3%、0.14%,人均储量分别仅为全国的19.6%、2.0%,且常规油气资源经过三十余年的快速开发,已经进入枯竭期;可再生能源方面,我省水能资源基本开发殆尽,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只能作为补充能源。全省后续可开发能源资源不足问题突出。

从能源保障方面看,我省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河南是传统能源生产基地,也曾经是能源输出大省,随着经济和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2005年起,我省成为能源净调入省份,能源调入量逐年增大,2016年全省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6.7%。从能源品类看,我省2006年起成为煤炭净调入省,2016年全省煤炭净调入量为1.21亿吨,占全省煤炭消费量的50%;2016年石油调入量占消费量的66%,天然气调入量占消费量的95%;2009年起,我省成为电力净输入省,2016年吸纳省外电量389.5亿千瓦时,占全省电力消费的13%。未来我省能源调入量将进一步增大,全省能源输运通道输送能力亟须继续提升。

从能源结构方面看,我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特征突出。煤炭是河南的主体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均在75%以上。2015年,我省一次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占比达到89.3%、76.5%,较全国分别高17.2、10.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为5.0%、5.9%,分别仅为全国的1/3、1/2。当前,在国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目标下,我省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生态环境方面看,我省面临的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全省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2015年我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14万吨,居全国第3位;氮氧化物排放量126万吨,居全国第3位;烟(粉)尘排放量85万吨,居全国第6位。近期,国家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我省郑州等7市纳入了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制定了严格的减排措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的硬约束。

因此,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探索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河南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电网建设先行,充分发挥电力在能源革命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是实现能源供给、消费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我省能源转型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承“能源转型—电为中心—电网先行”的发展思路,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推动能源革命突出电力在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十一五”以来,我省能源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向“内增外引”向“内节外引”的转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方略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当前,能源供需格局总体宽松、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省应紧扣国家能源发展要求,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发挥电力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多元供给、绿色消费,实现能源由粗放到低碳高效的跨越式发展。

我省应以电力为载体,推进能源生产革命。立足河南省情,转变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形成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供应格局,构建多轮驱动、清洁可靠的能源供给体系。从能源生产角度看,电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载体。我省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16.1%、8.5%,较2015年分别提高7、2.2个百分点。以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的方式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发电,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生产供应,是实现清洁发展的可行途径。从供应保障角度看,电力是实现能源清洁转型的重要支撑,以晋东南—南阳—荆门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和天山-中州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代表的特高压电网为我省引入了区外清洁电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了资源、环境紧张局面。我省应依托电力工业,推动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开启低碳供应新时代。

以电力为中心,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坚持能源节约和绿色转型并重,发挥电力在能源消费革命中的核心作用,推进我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消费角度看,电力是能源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清洁终端能源。我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据研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效率将提升3.7个百分点。拓宽电力使用领域,实施终端用能电能替代,在工业生产、居民采暖、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是实现河南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我省应着力提高能源消费终端电气化水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创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终端能源消费新时代。

以电力为引领,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我省应立足优势技术和产业,发挥电力在能源技术革命中的引领作用,以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提高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角度看,电力是实现能源互联、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平台”。我省在电力互联、电力设备制造、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有较好的基础,应加快推动先进电网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等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能源互联、多能互补和智慧协同,引领能源技术革命,培育能源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发挥电网在能源转型中的先行作用建设坚强现代电网

电网建设先行,打造坚强可靠、智能开放的现代电网,是拓展电力应用领域,助推电力发挥能源转型引领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加强特高压输电通道和智能配电网建设,是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源领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为我省能源供应提供坚强保障。河南电网是我国首个实现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省级电网,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和天山—中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相继投运,全省区外电力输入能力从2010年的400万千瓦上升至2016年的1300万千瓦,推动形成了以铁路网、公路网、油气管网、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为支撑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当前,在国家明确要求我省“十三五”期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目标的形势下,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为河南兼顾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能源供应保障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根据规划,2030年我省将建成围绕中原城市群的“两交三直”特高压网架结构,形成“强交强直”特高压供电格局,“外电入豫”能力达到3300万千瓦,服务和支撑全省能源转型发展。

流光溢彩的郑东新区 赵航宇/摄

智能配电网为我省能源清洁转型提供有力服务支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交通出行、冬季采暖等居民生活领域的电能替代,都离不开坚强智能、开放互动的配电网支撑。长期以来,由于底子薄、电价水平低,我省配电网总体发展水平滞后,对新能源消纳和居民用能消费方式升级的承载能力不足。为服务新能源发展、电能替代和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省电力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2015年全省电网发展总投入首次突破300亿元。2016年电网发展投入达到380亿元,其中,城乡配网投资达到259亿元,全年完成了25.3万眼机井通电、106万户“低电压”治理、电能替代电量81亿千瓦时,全省所有乡镇实现了双电源供电,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新能源发电的全额消纳。“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计划投资1760亿元,努力实现光纤通信覆盖所有35千伏变电站和供电所、智能电能表覆盖所有电力用户、机井通电覆盖平原地区所有农田,打造坚强智能配电网,为新能源发展、居民生产生活、电能替代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有力支撑我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作者单位:省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特高压电网能源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穿越电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介
浅谈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