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科技期刊的独特使命
——谈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2017-11-30刘忠范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7年22期
关键词:副主编编委科技期刊

刘忠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中文科技期刊的独特使命
——谈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刘忠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科技期刊是承载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影响力。目前,国内对一本科技期刊的评价一般主要基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学术水平就越高,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一个普遍被认同的观点。在高度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的科技期刊也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然而,不可否认,中国的科技期刊整体上在国际处于劣势地位,影响力较弱。

中国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科技论文产出大国,但在以SCI期刊为重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中,中国的优质论文纷纷外流,呈现了“一流稿件投向国外期刊、二流稿件投向国内一流期刊、三流稿件投向国内其他期刊”的景象。为了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实施了多项资助计划来支持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资助计划基本都是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的,对于既缺乏优质稿源又缺乏资助的中文科技期刊来说,其发展之路就更加“泥泞”。这里主要从办刊的角度来谈谈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

中文科技期刊,应该主要是面向中国人的科技期刊,当然也可以考虑庞大的海外华人市场。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定位,未必是要作一个国际化的工具。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不熟悉英文的不占少数;而且,在中国的学术界中并不都是精通英文的一流学者,还有大批普通科技工作者及大学生、研究生,中文科技期刊应该让这些人也能够了解中国的学术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文科技期刊的角色定位,首先应该是向中国人传播科学的途径,而不是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工具。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只要办几本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就可以了。

聘用真正发挥作用的编委会

中文科技期刊应该聘用真正发挥作用的主编、副主编与编委。目前,中文科技期刊聘用知名的科学家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名人效应。如果编委会成员都只是挂名,那么谁来真正为刊物效力,又如何能够确保刊物质量呢?反观国外主流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与编委,他们是非常敬业的,能够把期刊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此,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应该回归学术本身,主编、副主编与编委都应该为期刊做实事,各司其职。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国外主流期刊的办刊经验。

中国可以推出“千人计划”,用百万年薪引进人才从事科学研究,我认为也可以花同样的气力引进百万年薪的“千人”主编甚至是外籍主编。中文科技期刊主编应该让既有学术水平又有热情和精力投入的人来做。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中国科学家对论文评审不够严肃,审稿意见常常是抽象的几句话,有时还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很难作为判断的依据,缺少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准

中文科技期刊必须保证其学术水准,其影响因子不应占据全部的关注。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并不等同于刊登的论文水平很差。我曾经在日本生活了近10年,也经常浏览日文科技期刊,比如《化学》《日本化学会志》《电气化学》等。不可否认,日本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2000年以来已经有十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但是,日文期刊影响因子也不高,学术影响力也不大。而这些期刊的学术水准并不差,编辑水平也很高。目前,英文是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我们不能期待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不强并不能说明其学术水平不高。只要期刊保持应有的学术水准,准确报道最前沿的学术信息,我认为就足够了。

总之,中文科技期刊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应专注于向中国人传播科学,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并保证较高的学术质量。中文科技期刊不需要与英文科技期刊去比较,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摘自《科技导报》2017年第21期

刘忠范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材料和纳米化学。

猜你喜欢

副主编编委科技期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聘任保继刚等为《旅游论坛》执行主编、副主编的公告
“一曲诗词恋,今生未了情”——访老副主编欧阳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