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2017-11-30王照峰马晶晶张博文

科技与创新 2017年23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管理体系质量

王照峰,马晶晶,张博文

(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王照峰,马晶晶,张博文

(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基于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结合GJB 9001B标准的要求,系统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八项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方法,以期为日后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科研水平及其质量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层次的重要象征。科研管理是对科研活动或过程(包括组织、体系、人、产品及其组合)所进行的质量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贯穿于科研整个过程中,渗透在科研每个环节中,对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工作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有很大的差异,质量管理方法不宜照搬企业模式,因此,在实施科研质量管理前,需深入了解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摸清其特殊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1.1 科学研究任务量大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重要职能,科研是教学的支撑,教学可以为科研奠定基础、带来灵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高校来讲,做好科研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实际上,高校院所需要承担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在衡量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顾全科研成果的质量,通常只注重完成论文发表任务和获取论文奖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而且也很难体现出科研在培养优秀人才、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传播科学文化、高校学科、学位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科研是一个大学的强校之本,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1.2 涉及专业门类广

一般高校开设的专业往往涵盖面广、种类繁多,既有动力、机械,又有自控电子;既有动力、电力等强电,也有通信、微电子等弱电;既有生命、力学等理论性学科,也有管理、材料等应用性学科,每一门学科、每一个专业体现出来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各不相同,需要遵循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规律也不相同。高校的科研项目具有方向多、范围广、批量小、持续性不强等特点,这主要表现为:①高校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多是企业定制的,相对于产品的工程性,人家更多注重的是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其功能性;②由于产品批量小、持续性不强,所以,专用的仪器、仪表或设备就显得有些“大材小用”,而缺少这些专用的仪器、设备,很难保证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的工艺性;③普通的科研院所或军工单位,产品的设计、工艺、生产、检验等岗位都配备了专业人员,而在高校中,这些通常都是由项目组内的同一个人负责的,因此,给产品的质量管控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3 管理模式多样

每一所高校都会依据其发展规律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以下3类:①被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以处为单位的统管模式,即通过专门的院内管理机构,专门执行科研质量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协调科研处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管理模块,质量管理工作在规划与执行上具有统一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组合形式的科学性有比较高的要求。②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分管模式。所组建的研究管理机构通常只负责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分类管理性质不同的科研工作项目,质量管理资源可以集中在重点科研项目上。③组建质量管理处。该部门由学校直接管理和领导,目前,只有极少数高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具体操作方法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教育机构在编制体制上受限。同时,高校负责的科研项目比较多,周期比较短,研究内容与研究性质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研质量的管控难度。

2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有效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管理体系。它是对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适用于任何希望改进运营和管理方式的组织,不论其规模或所属部门如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八项原则能够将质量管理工作最通用、最基本的一般性规律体现出来,它在组织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项原则是: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要适应成熟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在市场挖掘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特点。②注重领导者的作用,负责科研工作的领导都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创设具有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的内部环境,使组内人员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能够扫清障碍。③在制订各项决策的过程中,要让每一名组织内部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组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被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④过程方法。针对科研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化特点,跟踪科研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重点控制相关资源和实践活动,使科研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⑤系统方法。识别和筛选每一环节科研工作的相关性,提高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⑥持续改进。科研工作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应该被看作是永久性的目标,使总体业绩得到持续改进。⑦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的根源在于严格依照事实、通过现有的决策体系,系统性地形成决策结果。决策的科学性应该建立在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⑧与供方互利。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互利互惠原则,供方与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二者之间的利益联系能够从根本上挖掘价值创造的空间,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阐述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

3 对策研究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GJB 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理念、方法和原则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基本是一致的,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类型比较多,各高校办学特色不同,学科设置各异,如果被动地采取统一的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非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阻碍学校的正常发展,导致院校机构繁杂,质量目标不明确,体系运行作用小等。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忠于高教事业的教师队伍,还要结合高校学科设置和办学特色,建立一套注重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精简、学科优化、展现本校特色和文化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一支充足、精干、高效、专业的科研质量管理队伍,落实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加强科研工作的服务和协调,推动科研项目在校内的发展。最终,通过应用合理的内部管理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社会服务。

3.2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在高校科研管理职责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科研系统的最高管理者在科研管理职责中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向科研系统的广大员工传达满足社会和国家科研发展规划和战略的重要性,制订适合高校科研特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科研资源的获得,为建立和实施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作出的承诺提供依据;②遵循科研顾客和科研相关方满意的原则,确保高校的科研工作满足科研顾客和相关方面的要求;③通过高校科研系统内部的管理评审和广泛沟通,确保科研系统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持续适宜性;④确保在高校科研系统的相关职能和所有学科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不同学科和不同形式的科研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质量目标应该是可以被测量的,并与高校的科研质量方针保持一致;⑤确保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和改进能够满足高校科研质量目标和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并注意保持体系的完整性;⑥确保对高校科研系统的质量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有明确规定,各系统之间保有有效的沟通;⑦确保在高校科研系统中建立适当的沟通程序,以确保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⑧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性、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3.3 规范科研质量管理制度

依照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程序文件标准要求和质量手册等。软件质量控制需要与相关控制程序相协调、配套,编制计量控制程序、采购过程控制程序、软件质量控制程序和外包过程控制程序等。质量管理制度要求要与单位科研管理实际紧密结合,既要充分、适宜,又要简洁易懂、便于执行,避免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同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完善和拓展科研质量管理制度和执行体系,形成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强化各项硬件设施与软件质量控制之间的协调与配套。根据科研工作的具体落实要求,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重点的质量检测环节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扩大质量控制体系的覆盖范围,让科研质量检测工作的落实能够得到全面且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使科研工作的质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以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和管理制度的丰富与完善。

3.4 强化科研全过程控制

科研全过程控制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根本手段,高校应结合科研项目研究过程,明确表述不同科研岗位的权力和职责,尤其要做好所属院系的质量管理职责分工,紧抓顾客反馈、体系建设、过程检验等方面的控制与管理,努力形成分工明确、立体化、多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系要包括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包括科研人员管理,比如专家库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科研节点管理,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研究进度;科研经费管理,即各类科研经费预、决算和结余经费管理;采购管理,需要时刻建立专职采购机构,在确保采购品质量的同时规范采购行为;科研成果管理,比如获奖情况、专利、著作和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获奖比率统计、成果转化统计等;科研工作量管理,为科研人员统计其科研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科研监督管理,选派专职人员指导和监督高校科研工作,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科研质量管理部门;自我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督导组评价、机关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定量管理的方式控制科研项目的效益水平和质量水平,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质量安全网络。

4 结束语

质量是科研的生命,提高科研质量水平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依据GJB 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各高校实际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专职科研质量管理机构,为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1]周朝晖.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07(1):40-42.

[2]牟惠萍.关于高职高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19-21.

[3]叶豆丹,李银清.浅谈高等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与方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38-39,42.

[4]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王照峰(1978—),男,山东泰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

〔编辑:白洁〕

G644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3.131

2095-6835(2017)23-0131-03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管理体系质量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质量”知识巩固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