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2017-11-30毛兆龙
毛兆龙
(山西蒲县华胜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1206)
探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毛兆龙
(山西蒲县华胜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1206)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成为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项目,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对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展开深度整合和统筹管控,确保技术管理和相关应用措施之间形成合力,助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进行了集中分析,并对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展开了讨论,着重讲解了煤矿企业开展的“桥式”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模式,旨在为煤矿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议。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桥式”管理模式
1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前者贯穿于后者整个过程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过程化保障。对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来说,其贯穿于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主要单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正是煤矿生产技术功用的有效发挥,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有序化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煤矿生产技术的安全性是维系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准和基础,也是保证相关工作常规化开展的根本,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项目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至关重要。另外,正是由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贯穿始终,其技术结构和应用机制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项目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管理项目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效果,主要涉及煤矿生产项目的巷道布置单元、采区划分单元、生产操作流程以及设备配置单元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能更好地为安全生产过程提供总体规划以及安排,确保设计项目和煤矿管理效果的同步性和实效性,为煤矿生产安全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才能保证相辅相成的进步和产业优化。
1.2 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根本
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要建立健全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结构,保证安全生产的全面升级。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生产事故和安全隐患的重要机制和措施,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处理,确保管控效果和管理模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1]。需要注意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对其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威胁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要积极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技术模型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结构,确保技术管理到位、管理力度升级等。只有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落实程度,才能对一些危害性较小的隐患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高经济管理效果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水平。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根本和基础保障措施,也是安全生产体系开展的前提,更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项目消除隐患的路径,所以,需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给予技术管理体系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管理效果。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 开拓地质勘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符合标准,也为生产结构的建立以及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项目的管理目标,就要对地质勘测工作进行全面升级和系统性优化,为勘测方法以及目标区域数据信息管理的优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例如,煤矿管理部门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利用相关措施展开数据分析,并且有效绘制数据反映出来的平面图,保证管控效果和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地质测量项目不仅仅是地质学系统的分支项目,也是煤矿施工体系有序开展以及全面优化的重要机制,其基本运行原理就是在结合矿床勘察规律的同时,测量相关数据并集中分析。需要管理人员着重关注的是勘测位置、矿产产量以及矿产的前景等,能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效率的同步提升,是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重要途径。若从煤矿工作的实际效果出发,则要对其高危险性给予重视,对安全要求展开深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煤矿工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地质测量工作的全面优化[3]。
另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落实和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地质勘测的管理,充分结合GIS系统,对煤矿事故展开遥感预测,确保煤矿事故的实效性得以全面维护和优化。人们利用GIS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生产技术管理效果的优化目标,确保技术管控机制和技术管理模型符合标准,也为图形处理效果以及相关功能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GIS图形处理单元运行过程中,利用三维立体参数和程序将施工区域以立体地图表现出来。另外,GIS系统具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其中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模块、救援数据块模块、法律依据数据库模块以及事故案例数据库模块等,能在建立相关测试项目的同时,为项目提供预测以及救援,以保证整体应用效果和管理措施的最优化。
除此之外,GIS系统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生产技术管理功能,应用在煤矿产业中,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GIS系统能实现远程预测,避免数据出现僵化问题,能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灵活化的分析和解读,真正落实远程功能,对地质专家建立信息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能为预测信息共享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4]。GIS系统能建立动态预测功能模块。动态预测主要是对模拟矿井动态过程和运行结果展开深度预测和集中管理,着重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预测、对瓦斯进行灾害预测、对热害进行预测等,为动态化数据分析以及模拟技术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GIS系统中,数据的连接功能十分关键,运用VB6.0开发平台对项目中提供的组件进行系统化分析,并且实现属性和方法的综合性整合,着重联系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数据库,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危险源信息,并模拟灾害避免路线和影响范围,着重处理灾害机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灾害事故,才能为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
2.2 落实“一通三防”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在“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机制中,要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有效防治瓦斯和煤灰,并且保证防灭火工作的常规化开展,就要结合技术升级机制,展开综合性分析[5]。
2.2.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给予一定的关注,确保管理效果和完善程度符合预期,对设计项目、生产布局项目和措施审批项目的全面优化进行集中监督。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要符合标准,并且健全完整,尤其是在通风技术中,系统的建立应该符合专家评定标准,要保证专家评定效果和管控水平符合预期,真正建立健全供风和配风效果,也为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提供便利。
2.2.2 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
要从基层人员管理效果出发,确保维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也为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升级提供便利。只有确保技术结构的应用效果,才能实现整体通风系统的全线升级[6]。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框架和应用体系,在最大力度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确保安全意识培训符合实际标准,也能在统筹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事实性和法律性的综合性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优化管理效果的同时,为后续管理升级提供支撑。
2.2.3 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
在煤矿安全生产体系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火灾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火灾事故意识,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7]。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定期演练应急培训项目,凡是涉及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路径和突发性因素处理措施都要符合标准,并且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2.2.4 全面优化处理矿井的通风系统
在通风技术管理体系中,要对矿井的通风系统展开全面优化处理,提升矿井内管理人员空气呼吸质量,并且能最大化地满足需求,践行经济合理以及安全可靠的管理路径,结合矿井操作实现通风系统的独立配套,并且保证通风系统进风位置选择效果的有效性。进风井和回风井都是永久性挡风墙处理的重要单元,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展开有效的管控和系统的整合。值得一提的是,在矿井内要合理化应用和控制通风机,保证相关操作的稳定性,也要积极优化管控措施,确保管理模型的稳定性,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要在原有抽出式通风结构中运用多种手段对技术结构和相关设备进行优化,并通过购置通风机产品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全面优化和综合性处理[8]。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综合强化防灭火工作,升级火灾应急预防措施的实效性,不仅仅要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应用效果和制订效率,也要对应急预案的制订结构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整合,确保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两者能形成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执行方针,确保管理体系和GIS系统的优化融合,也为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和瓦斯灾害预测等项目进行统筹处理,建立动态数据分析机制和控制结构,保证应用模型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只有对相关测量分析机制进行整合,才能保证管理效果和控制体系的完整程度,为全面开展测量分析实验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的完整程度。
2.3 融合新型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模型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效果,就要结合实际发展要求,切实维护管理需求,在遵循《煤矿安全规程》原则的同时,确保管理模式符合矿井的开采条件以及经济能力。相关管理模型也要利用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人本管理理念,为管理结构体系升级提供保障[9]。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桥式”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它是从煤矿生产技术绿色管理理念出发,将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监督体系以及基础管理体系等融合在一起,实现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也为管理保障效果的优化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要将技术管理结构和信息运行体系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安全信息以及决策结构的完整价值,并且保证技术管理的实时性,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为整改效果负责,在保证安全信息管理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要积极践行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借助相关地区政府的职能化干预,有效提高技术和设备的管理效果,为煤矿企业的整顿以及综合化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从根本上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和技术模型的完整程度,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有序地推进[10]。
3 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流程的研究过程中,要将技术管理作为根本和基础,提高相关操作流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积极践行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且提高灾害处理效果和救援水平,为生产布局和设计效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发展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控制机制,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田永亮.分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5(22):80-81.
[2]兰宝军.对现代煤矿生产及通风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究[J].大科技,2016,33(20):154-155.
[3]李建伟.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6(11):4591.
[4]张社利.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34(08):45-46.
[5]王磊,白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J].地球,2015,45(05):398.
[6]韩乾坤.关于加强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开采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17):352-354.
[7]姜法义.浅议煤矿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3(07):250.
[8]韩练启忠,杭世荣.煤矿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J].大观周刊,2013,34(13):69.
[9]张志龙.关于加强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开采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29(12):110-111.
[10]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5,31(06):262-263.
〔编辑:刘晓芳〕
TD82-9;TD79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6.093
2095-6835(2017)16-0093-03
毛兆龙(1964—),男,山西襄汾人,本科,工程师,煤矿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