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速AI人才培养
2017-11-30王沛霖
卷首语
如何加速AI人才培养
今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并强调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
9月份,北航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方向首批研究生正式开学,此前,北京联合大学率先成立的机器人学院已经面向全国招收,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成立了机器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或者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很多学界专家正在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而奔走。
9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北航软件学院,以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研发与检测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而北航软件学院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方向也是和百度联手开设,将采用校企联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此次围绕北航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合作,充分体现各方共同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初衷。
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高速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2015——2018年AI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21%,预计2017年AI市场规模将达到288.8亿元,2018年将达到361亿元。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AI行业急需大量高端人才。
如何做好产学研用结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很多领域,即便做不好这项工作也不会“伤筋动骨”,但是具体到人工智能方向,这却是必须扎实落地的基础工作——因为目前的大学还普遍缺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所依托的技术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只有通过与人工智能各个细分领域顶尖企业的合作,才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人工智能的精髓。通过比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最急需的前沿技术,通过联合技术攻关解决行业应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那些从象牙塔走出的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以最快速度融入行业,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所需的高端人才。
此次合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参与其中,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联盟平台,为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和院校嫁接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在探索实践中发掘新的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总编辑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