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改黑”路面不同结构组合抗裂性能分析
2017-11-30刘志胜刘鹏飞SusanTighe孙晓龙
刘志胜,刘鹏飞,Susan Tighe,孙晓龙
“白改黑”路面不同结构组合抗裂性能分析
刘志胜1,刘鹏飞1,Susan Tighe2,孙晓龙3
(1.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06;2.滑铁卢大学加拿大路面与交通技术中心,安大略滑铁卢 N2L 3G1;3.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为更加直观地了解“白改黑”路面不同结构组合的抗裂性能,采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对在役不同加铺结构“白改黑”路面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横向裂缝间距、纵向裂缝贯穿率、龟裂分布律,并评价其对路面平整度和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验证不同加铺结构的抗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结构层厚度、增设聚酯玻纤布或高弹性应力吸收层均可起到一定的抗裂缝反射性能;不同加铺结构不会对路面的平整度、抗车辙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道路工程;“白改黑”;结构组合;抗裂性能
0 引言
目前,沥青路面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干线公路的主要形式,但在山西省这一典型煤运重交通特殊区域,水泥混凝土路面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占中国铺装路面的70%,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服务能力仍是研究的重点。为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条件,提高道路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道路管理部门开展了加铺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剩余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驶舒适性。加铺沥青面层后,在外部交通荷载作用及环境温度的影响下,沥青加铺层的裂缝反射成为其运营期内的主要破坏类型[1-2]。若沥青加铺层防裂措施处理不当,雨水很容易通过反射裂缝渗入路面基层甚至土基,造成基层冲刷、土基软化、路面沉陷等更大的安全隐患[3-4]。现有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抗裂缝反射技术主要包括满铺应力吸收层[5]以及铺设聚酯玻纤布[6-7]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膜[8]等方法,但关于这些加铺技术性能对比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多功能检测车对在役的不同加铺方案的路面开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对山西省典型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中多种加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其工程适用性,为今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1 工程概况
夏家营—汾阳高速公路(简称夏汾高速)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境内,双向四车道,是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在山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项目初期,夏汾高速公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按重交通量进行设计,各项指标满足当时执行的94设计规范要求,但并未预测到交通量和车辆轴载的迅猛增长,故面板采用了素混凝土。由于原设计结构相对薄弱,交通量预计不足,加上重载、超载车辆的长期作用,在通车第3年开始路面陆续产生病害;为改善路面行车条件和服务功能,养护部门将严重损坏的水泥混凝土板更换为钢筋混凝土板,但运营不到2年又开始出现开裂、脱空等病害,且无法彻底解决[9]。2008年,据夏汾高速重交通方向的出入口交通量计算,7年累计轴载次数为5.66×108次,远远超过了原30年设计累计轴载次数;同时,现场调查显示路面开裂、脱空等病害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0]。
为提升夏汾高速路面服务水平,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处治后的沥青加铺(“白改黑”)方案进行路面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6种不同的抗裂缝反射结构组合,形成了典型的“白改黑”复合式路面结构形式,不同类型的结构如表1所示。
方案2~4采用山西交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弹性橡胶马蹄脂应力吸收带处治旧水泥混凝土板的接缝,作为防治反射裂缝的局部处治措施[11-13]。橡胶玛蹄脂由高掺量SBS改性剂与胶粉复合改性,并辅以细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聚合物改性沥青胶浆[14],按照《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测试其基本性能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
高弹性橡胶玛蹄脂应力吸收带为现场浇筑,橡胶玛蹄脂经专用输送罐运输到现场,用移动模板推车铺筑到水泥混凝土接缝处,随后紧铺玻纤布,形成应力吸收带[15]。
夏汾高速“白改黑”路面已经运营5年之久,本文对在役的路面性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不同结构组合下的“白改黑”路面抗裂性能,验证不同沥青加铺层结构在实际道路使用过程中的效果,为“白改黑”技术在山西省运煤重载道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表2 橡胶玛蹄脂基本性能
2 路面性能检测
本文采用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ARAN9000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图1),对夏汾高速公路“白改黑”改造工程不同加铺结构路面的技术性能进行信息数据采集[16]。ARAN9000多功能道路检测车集成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改装的奔驰机动车为平台,将光电、IT和3S技术集成一体[17];在正常行驶状态下,能自动完成对道路路面图像、路面形状、道路设施立体图像、平整度及道路几何参数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分类及存储[18-21]。
图1 ARAN9000多功能道路检测车
2.1 横向裂缝间距
横向裂缝间距可直观地评价横向裂缝的严重程度,如图2所示。横向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TC为横向裂缝间距;l为评价路段长度;n为评价路段横向裂缝系数。
图2 裂缝拍摄图像
2.2 纵向裂缝贯穿度
用纵向裂缝的长度占评价路段总长度的比例来表现纵向裂缝的严重程度比较直观,因此引入纵向裂缝贯穿度的概念。在进行路面病害检测时,将纵向裂缝贯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LL为纵向裂缝贯穿度;m为评价路段内纵向裂缝的总长度。
2.3 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是反映路面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路面评价及路面施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国际平整度(IRI)作为复合式路面表层功能性评价参数。
2.4 车辙
车辙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能,是评价道路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路面车辙深度(RD)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QI)作为复合式路面表层功能性评价参数。
3 路面抗裂性能分析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以1 km为基本检测和调查单元,评定路段长度不应超过2 000 m,路面平整度应以20 m(快速检测)为单位长期保存,路面车辙宜采用快速检测设备以10 m(快速检测)为单位长期保存。只有当快速检测设备自动识别软件的准确率达到一定程度(如90%以上)时,其识别结果才能被直接用于技术状况评定及路面养护分析。为更加准确地进行病害分析,本文对识别结果进行人工核实后再汇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加铺方案裂缝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路面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行车道内的反射裂缝远多于超车道内的裂缝,且超车道内的裂缝分布离散,因此后续内容主要对行车道内的裂缝情况进行分析。
3.1 横向裂缝间距分析
将各路面结构内的裂缝数量与其对应的长度进行取均值评比,以裂缝间隔距离进行评价,不同结构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加铺方案路面裂缝间距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路面结构内行车道的裂缝程度远大于超车道,而不同路面结构对行车道与超车道的裂缝间距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行车道内,方案1、2、4、5表现出较好的抗裂性能,方案6相对较差;超车道内,不同加铺结构中的裂缝间距相差较大,方案4、5、6表现出较好的抗裂性能;总体而言,方案4和方案5行车道与超车道内的裂缝间距较大,且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和行车道内重载比例较大的现状较为吻合。
(1)对比方案1和方案2发现,满铺聚酯玻纤抗裂布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裂功能,但以聚酯玻纤抗裂布替代4 cm厚的沥青混合料达不到相同的抗裂效果。
(2)对比方案3、4可知,增大下面层材料最大粒径对行车道内的抗裂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3)对比方案4、5可知,以高弹性应力吸收层替代相当厚度的下面层可以提高行车道内路面的抗裂性能。
(4)对比方案 2、3、5、6 可知,增加下面层厚度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裂作用。
3.2 纵向裂缝贯穿分析
将各路面结构内的裂缝长度与其对应的长度进行取均值评比,以裂缝间隔距离进行评价,不同结构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不同加铺方案路面裂缝贯穿率
从图4可以看出:在超车道和行车道内,纵向裂缝贯穿度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各种路面加铺结构的整体抗竖向裂缝性能良好。方案3中,超车道中裂缝贯穿度为4%,而对应的行车道内裂缝贯穿度仅为0.8%;方案2、5、6都没有检测到纵向裂缝。同时,根据原始检测结果得知,行车道内纵向裂缝的严重程度仅为50%,超车道内纵向裂缝严重的严重程度为80%。
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交通管制一般要求大车靠右行,导致行车道内重载车辆所占比例远大于超车道,故行车道内出现裂缝之后,将产生扩展而增加病害程度,所以纵向裂缝的破坏程度较高;超车之所以产生纵向裂缝是由于部分路段车辆变换车道引起的,但纵向裂缝相对较少,而超车道内纵向裂缝严重程度更大的原因是已有裂缝处的材料强度降低,致使横向抗剪切性能下降,荷载重复作用下纵向裂缝破坏程度更大。
3.3 龟裂分布分析
将各路面结构内的龟裂面积与其对应的车道的面积的比值进行取均值评比,以龟裂比例进行评价,不同加铺方案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裂缝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不同加铺方案路面龟裂扩展比例
从图5可以看出:在超车道内没有龟裂病害的出现,这反映出较轻轴载对路面的破坏程度远小于重载作用,也说明重载是加铺结构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检测时拍摄的原始照片可知,龟裂往往与横向裂缝相伴而生,可以推测大部分的龟裂是由横向裂缝引起的,即为横向裂缝的衍生病害。
结合表3可以发现:方案1、2、6具有较好的防止龟裂扩散的作用。同时,对比方案1、3可知,在层间增设聚酯玻纤抗裂布可起到较好的防龟裂病害作用;对比方案2、3可知,增加下面层厚度也可发挥较好的防龟裂病害作用;对比方案4、5、6可知,高弹性应力吸收层可有效防止路面龟裂的产生;而对比方案2、4可知,增加下面层的材料粒径对于加铺层的整体抗裂性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不论增加聚酯玻纤抗裂布、改用高弹性应力吸收层,还是降低加铺层材料粒径,都有利于提高加铺层抗疲劳性能。
4 路面平整度分析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对各检测指标的评定指数,利用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计算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评定结果见表4。
表4 平整度检测指标及评定等级划分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行车道和超车道内的评价等级中“优”占100%,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加铺层结构,其路面的平整度和行驶质量指数没有明显的区别,方案2~4采用的应力吸收带不会对加铺结构的行驶特性带来较大的变化。
5 路面车辙分析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对各检测指标的评定指数,利用车辙深度检测结果(RD),计算车辙深度指数(RDI)。车辙深度指数(RDI)评定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行车道和超车道内的车辙等级中“良”占100%,表明加铺层结构的类型不同对其高温稳定性没有较大的影响,方案5、6中的高弹性应力吸收层不会对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6 结语
(1)不同加铺结构的反射裂缝主要发生在行车道内,提高加铺层厚度可以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以高弹性应力吸收层替代相当厚度的下面层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增设聚酯玻纤抗裂布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横向裂缝反射作用,但不可为此降低加铺层厚度。
表5 不同类型加铺层路面车辙深度评定结果
(2)纵向裂缝发现较少,主要发生在变换车道较频繁的路段,且超车道内纵向裂缝的严重程度大于行车道。增加加铺层厚度、设置高弹性应力吸收层均可起到抗纵向裂缝的作用。
(3)“白改黑”路面中的龟裂主要发生在行车道内,多与横缝相伴出现,是重载作用下的一种疲劳破坏。增设聚酯玻纤抗裂布、高弹性应力吸收层和减小加铺层材料粒径均可增强加铺层的抗龟裂性能。
(4)不同加铺结构的路面平整度、抗车辙性能相差不大,应力吸收带不会对加铺结构的行驶特性带来较大的变化,高弹性应力吸收层也不会对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1] 陈亮亮,田 波,权 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CRCP板顶拉应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5):43-48.
[2]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3] 张 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4] 李自林,龚能飞,栾小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缩型反射裂缝的扩展机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43-47.
[5] 谭忆秋,石昆磊.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2):241-245.
[6] 尹应梅.聚酯玻纤布在高速公路罩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7] 战琦琦,杨文军,朱洪洲.基于加铺层疲劳性能的聚酯玻纤布合理铺设宽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219-221.
[8] 韩洪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应力吸收层有限元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1(6):1-4.
[9] 任予峡.夏汾高速公路水泥路面评价及病害原因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8(6):4-6.
[10] 申俊敏,李银榜.重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与评价[J].山西交通科技,2012(1):27-31.
[11] 李志强.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试验路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6):82-84.
[12] 陈永勇,王爱红.高弹橡胶玛蹄脂在夏汾高速路面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13):264-265.
[13] 刘志胜,刘志岗,张 翛,等.刚柔复合式路面裂缝反射预防技术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30(2):86-90,104.
[14] 刘志胜,孙晓龙,崔东霞,等.刚柔复合式路面裂缝反射预防材料开发及结构表征[J].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2016(S1):449-453,457.
[15] 刘志胜,朱洪泉,边 睿.弹性应力吸收带路用性能及施工特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33(11):55-61.
[16] 胡忠林,齐英杰,白 璐.国外公路路面、隧道检测车发展概况[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6,44(5):4-7.
[17] 张显安.ARAN多功能检测车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及探讨[J].企业导报,2012(24):265-266.
[18] 任 帅.基于路面检测车图像的裂缝提取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19] 韩韶清.路面平整度快速检测车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5.
[20] 刘若川.吉林省高速公路路面路基病害同步检测的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1] 刘胜涛,陈 爽,魏立安,等.以道缝为参考的路面检测车定位方法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9,7(5):66-68.
Crack Resistance of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avement Structures Used in AC Layer on PCC
LIU Zhi-sheng1,LIU Peng-fei1,Susan Tighe2,SUN Xiao-long3
(1.Key Laborator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n Loess Region of Ministry of Transport,Shanxi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Taiyuan 030006,Shanxi,China;2.Centre for Pavement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Waterloo,Waterloo N2L 3G1,Ontario,Canada;3.School of Highway,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Shaanxi,China)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rack resista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avement structures used in ACLayer on the PCC,multi-functional pavement measuring car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overlay structure,and the transverse crack spacing,penetration rate of longitudinal cracks,parching distribution,roughness and rutting depth were compared to verify the crack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overlay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structure layer thickness,the addition of polyester glass fiber and high elastic stress absorbing layer could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reflective cracks;different overlay structures will not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roughness of road surface and the rut resistance.
road engineering;AC layer on PCC;structure combination;crack resistance
U418.8
B
1000-033X(2017)10-0049-05
2017-03-11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5-1-26);山西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5-2-04)
刘志胜(1989-),男,山西朔州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沥青路面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杜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