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7-11-30郭秀娟卢晓东王玮王鸿禄
郭秀娟,卢晓东,王玮,王鸿禄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01)
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郭秀娟,卢晓东,王玮,王鸿禄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01)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带动山西省汽车产业集聚,加速全省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解决我省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使卖煤转化为卖电,有效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带动上下游汽车产业链,构建我省煤电车产业链,促进我省电动车上游的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发电产业及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增加财税收入。对我省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进行调研,分析了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
当前,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影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首选,我国相继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1 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状况
2014-06,山西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意见》,着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重点从山西煤炭电力大省、煤层气资源大省的角度调整定位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发展,立足于转化煤炭资源、消纳电力,培育壮大高成长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和燃气汽车。
1.1 电动汽车
我省从事电动汽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有10家,有资质的整车企业2家。虽然省内有相关生产企业,但还不能形成对纯电动汽车产业的配套能力。山西皇城相府宇航公司、山西华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具备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
永济新时速、中道能源、大同齿轮、华夏动力、山西恒昌元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从事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设备、变速器等的研发生产。重点领域包括磷酸铁锂电池、镍锰锂电池、钇铁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均磁电机,电控设备,混动变速器等,已有部分电池生产企业进入生产阶段,初步具备了发展电动汽车基础。但由于电动汽车应用起步较晚,整车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刚开始起步,和国内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相比还有差距。
从产业链条角度看,虽然目前省内电动汽车整车上市的产品不多,但已经具备一定的集成能力,面对省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具有一定的优势。
1.2 甲醇汽车
我省是较早进入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研发领域的省份之一,目前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全省从事甲醇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及示范运营的单位有20多家。在国家工信部组织开展的“两省一市”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带动下,山西省的甲醇汽车产业得到了全面推进。省内目前大量运行的甲醇燃料汽车主要以在用车甲醇化改造汽车为主,车型包括各种乘用车,有私家车、出租车。上公告的甲醇汽车主要应用在出租车和城市公交车上。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省内在用车甲醇化改造了5万多辆,包括私家车、出租车等;甲醇汽车运行有253辆,其中,甲醇轿车152辆、甲醇公交车101辆。
1.3 燃气汽车
目前,山西省燃气汽车的生产企业主要有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陕汽大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靖烨发动机有限公司,可以生产燃气发动机、燃气商用车,都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
山西省燃气汽车以出租车和公交车为主,特别是太原市共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为天然气汽车,商用车领域压缩天然气CNG重卡推广得较早,其保有量有1 500辆左右,但是CNG重卡续航里程短,而LNG重卡在安全、环保、整车轻量化、整车续驶里程方面具有优势,逐渐取代CNG重卡,目前山西省LNG汽车重卡总数达1万辆以上。山西省境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家天然气主干管网、省级主干管网和省级支线管网三级输气管网系统,山西目前已有57座LNG加气站,而且随着站点增加,LNG汽车网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山西发展燃气汽车提供了基础保障。
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举步维艰”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新政的出台,使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举步维艰”。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958号),其中规定:①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标准,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分档累退方式核定(新能源货车50 kW·h以上部分由原来的1 800元/kW·h降为1 000元/kW·h);②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③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大运汽车作为一家商用车企业,受上述政策影响,势必要比之前承担更多的成本负担,大运新能源汽车与同等平台的柴油车相比将没有任何价格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推广甚至可能会“戛然而止”。
以大运生产的65 kW·h纯电动物流车为例:一台车成本25万元左右,按最新的补贴政策,可享受“国补”6.5万元、“省补”3.25万元,合计9.75万元,扣除补贴,每台车成本仍高达15余万元,而同等平台的柴油车成本仅为5万~6万元,相差甚远。
2.2 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资金压力较大
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研发生产和零部件及库存本身就占用资金较大。现阶段,由于各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且到位周期较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2.3 充电设施建设步伐迟缓
充电设施建设步伐迟缓,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充电设施建设是关键。目前,从各地充电设施建设进度来看,虽然各地均出台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并积极推动充电设施建设,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充电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效率较低,充电桩建设与运营资金压力较大等问题。
3 相关的政策建议
企业的鼓励帮扶力度,在产业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助力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先锋军作用。
3.1 继续保留“省级营销补助”
建议按照同期国家最新补贴资金标准继续保留“省级营销补助”。根据财政部最新规定:“省补”不得超过“国补”的50%,但省级营销补助是我省作为“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的特殊补贴政策,不属于“省补”范围,因此建议继续保留这一政策3~5年。
3.2 集中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科研项目开发
建议省政府拿出专项财政扶持资金,集中资源支持我省新能源汽车科研项目开发。根据《山西省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精神,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我省当前以及今后长期重点推进的产业,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建议省政府拿出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对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快速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市场推广,充分发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拳头”发展优势。
3.3 取消“自然人不得购买电动商用车”政策
建议取消“自然人不得购买电动商用车”政策,促进我省电动商用车的快速推广。山西省财政厅出台的《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晋财建一〔2016〕75号)规定:自然人消费者仅限购买电动乘用车。这一政策的出台,严重影响到了电动商用车尤其是电动物流车在我省的推广。在市场推广实践中,电动物流车除了有企事业单位用户外,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然人用户,但限于政策规定,大家只能望“车”兴叹,新能源汽车企业推广受阻,个人消费者也失去了重要的创业致富之路。因此,取消这一政策,对我省的个人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企业、政府是多赢之举。
3.4 建议省财政部门出具“补贴资金确认函”
建议省财政部门出具“补贴资金确认函”,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融资担保。由于财政补贴款长期由企业垫付,造成企业流资紧张,周转困难。为解决资金需求,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但拘于担保所限,融资困难。为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协调省财政部门出具“补贴资金确认函”,作为企业融资担保,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3.5 建议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建议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积极推动纯电动物流车、公交车、环卫车在各地市切换。
3.6 建议扶持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建议统一协调各地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包括各市及主要交通干线,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充电服务网路;建议出台针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环节的支持政策,例如建站运营补贴、建设用地优惠;建议协调电力部门针对充电设施进行整体改造规划,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充电桩建设,充电桩用电免收基本电费,提升变压器报装与接入审批效率。
如果政府部门能给予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上述扶持政策,企业就可以利用我省独特的政策优势,快速提升其在山西乃至全国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市场竞争中先行一步、占得先机,进而可以快速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当地汽车配件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兴旺,快速形成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带动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的转型升级。
[1]卢先堃.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经济危机和WTO中的挑战和机遇[J].汽车零部件,2010(11).
[2]李文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编辑:刘晓芳〕
U469.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5.007
2095-6835(2017)15-0007-03
郭秀娟(1982—),女,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
*[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604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