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效率上升=需求上升:“反常识”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2017-11-29邱雯昕
邱雯昕
【摘 要】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当一种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技术进步或观念创新而导致明显上升时,行业对这种资源的耗用量一般会有明显的减少。但现实情况往往使得我们得出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即对于某种资源,其使用效率上升会造成行业对其的需求提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经济学中经典的需求定理,弹性定理,经济人假设和公共物品理论,利用反弹效应这一经济学工具,对这一具有杰文斯悖论的“反常识”问题作出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杰文斯悖论;反弹效应;反常识
一、引言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时常被提及,并被认为是反常识性的不合常理情况,即当某种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所提升时,人们对这种的资源需求也随之上升。这一现象一般来说被认为是与常识相悖的。举出如下例子: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小排量汽车销量火热,小排量汽车作为油耗较小,对汽车用燃油利用率较大的类型,本意是降低消费者的油耗,而市场数据却显示,驾驶小排量汽车往往会使得家庭在汽油的支出有明显增加。在人类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生活用水的单价下降后,人们增加的用水量,花在水费上的开销反而越来越大;安全带的发明无疑大大提高了消费者行车驾驶安全,在短期很明显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平均死亡率,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有所增高;最明显的是,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越来越低,但由现代人对电子产品的拥有度来看,消费者每年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越来越大。
这一“反常识”问题,引出了一个较为扩大化的讨论,即技术进步可以很明显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从结果上来看,技术进步增加的消费者的需求,背离了其初衷。对这种现象的经济学原理加以讨论,无疑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二、原理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即是经济学上经典的杰文斯悖论问题,以下尝试对本现象进行原理分析:
1.杰文斯悖论
杰文斯悖论,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首次提出。在1865年出版的专著《煤炭问题》中,杰文斯指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煤的使用效率,但市场对煤炭的需求是不降反增的,最后综合当时英国的能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该项悖论。其内容如下: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但结果是增加而不是减少这种资源的需求,因为效率的改进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这就带来了一种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悖论。
结合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这一情况似乎很好解释,在技术爆发的时代,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将会使得日渐增长的工业化需求对此的需求加快,具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一悖论持续了多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具有普遍性。
2. 经济人假设和公共物品
讨论这一悖论,首先需要从基础定义入手。无疑,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问题解释渠道。这一假设始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内容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经济人,为了促成理性效用的最大化,总是试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这一假设直接带来了一个逻辑原则,即主观上利己的理性经济人在一个具备自由市场体制的社会下展开竞争,在多个主观理性人获利的同时也在为整个社会的总财富增加作出贡献。基于这一假设,杰文斯悖论的解释初具端倪。为了进一步解释,继续引入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不同于主要参与市场交易的私有物品,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意指如果某一个消费者在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中承担了一部分成本,他依旧无法排除或者组织他人消费这种公共物品。非竞争性意指某一个消费者在免费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他并不会对他人消费这种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效应。公共物品的分布较为广泛,有相当一部分有形的物品,诸如道路,桥梁等等作为公共物品供民众使用。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无形物品,诸如国防,治安,法律等等属于公共物品这一范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也存在混合性的公共物品,即存在现实实体,又存在观念概念,例如政府。
讨论公共物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杰文斯悖论。通过观察杰文斯悖论,造成需求增加的因素主要是技术进步这一观念公共物品。由于其具有收益上的非排他性,其供给无法排除那些没有负担成本的消费者,所以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负担足够多的成本生产公共物品(促进技术进步),然后他不付费就可以享受,这作为一种内部驱动力加强了需求,往往会造成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但用在这里,技术进步作为一种不需要考虑供给的公共物品,只会加速增长。另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驱使了消费者通过理性去优先考虑消费公共物品,如引言中所说的例子,当出现小排量汽车时,消费者都会优先考虑对其进行消费。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公地悲剧,即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在公共物品上的自由,同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公共物品的过度使用,但如上理由,在本案例所考虑的技术进步问题中,这一问题是不会出现的,取而代之是单纯的过度使用和需求上升。
3.反弹效应
基于以上基础假定进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生产总是遵循一条经济学铁律,即抛开数字不谈,一味追求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总是能够占据极为关键的地位。根据需求定理,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上升。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那么上升的需求会超过下降的单价所带来的影响,导致总花销上升。基于这一基本理论,经济学上的反弹效应应运而生。
反弹效应,及Khazzoom-Brookes假说,指在能源领域,能源效率的提高使得能源服务的有效价格降低,从而降低能源服务的需求,进尔或全部抵消了能源效率提高所导致的能源消费的减少。这一效应可以很自然的呗延伸到整个经济学领域,即如本文之前所举出的诸多例证。
一方面,这一效应代表着能源价格的单向上升,从而为各经济体投入技术创新提供强烈内驱力,促使能源效率提升从而造成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本效应在微观层面上的表征是经济层面上能源效率的提高能使得生产同等产出所需的能源消费减少,在宏观层面上的表征则是一种廉价能源替代贵价能源的发展性表征,是一种在能源消费领域福利增加的情况,是一种收入效应的体现,而收入效应能够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也是作为一个常识出现。
根据反弹效应的内涵可知,能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使得生产同等产出所需的能耗降低,是一种变相的降低能源单位价格的体现,必然导致经济体中的消费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成本较低的能源作为替代,这一替代效应的存在,恰恰就是对消费的刺激,并部分抵消能源利用方面最初由于能源利用效率的增加而减少的消费量,如上论述就是反弹效应对能源价格的体现,而反弹效应不仅仅可以表征到能源行业,也包括了广大其余行业。
三、总结
某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效率上升,从而促使对其的消费需求的上升,并不是一种“反常识”行为,而是一种具有经济意义的合理考虑。但如果基于这一判断,对于当下时兴的诸多环境保护理论,尤其是推崇提高能源效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推广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或者说,如果这一理论总是成立,将之从能源行业推广到所有领域,为了降低资源耗用量所做的技术开发尝试的积极性都将受到一定的打击。
经济活動是一个复杂系统,并非简单的常识或者定理即能完全解决。基于如上的综合分析,在遇到相应的实际情况时,必须结合杰文斯悖论和反弹效应进行综合考虑,利用政策工具来作出宏观意义上的调节。技术进步作为人类发展的不竭源泉,不能单纯的根据经济意义上的投入产出分析即行考虑,对于无法完全量化的观念问题也要纳入综合考虑的范畴。
参考文献:
[1]黄纯灿. 能源反弹效应研究综述[J]. 经济论坛,2011,(02):144-148.
[2] 国涓,郭崇慧,凌煜.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11):114-126.
[3] 丘海斌. 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费存在杰文斯悖论吗[J]. 经济学家,2016,(03):32-39.
[4]袁富华,吴著. 人类能走出杰文斯阴影吗? [J]. 生态经济,2001,(07):13-15.
[5]叶海涛. 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化和经济学解决方案批判——以“杰文斯悖论”为中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06):26-30.
[6]孙锌,刘晶茹. 家庭消费的反弹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