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光谷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29沈爱贞刘稳定
沈爱贞++刘稳定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课程可以超越课堂而成为影响孩子核心素养的最具活力元素。作为教育的一种实施载体,课程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不停地进行解构和建构。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光谷教育人一直稳健地行走在课程实践与研究的路上,我们期待课程能成为光谷教育创新的策源地、风向标、新名片。
顶层设计:一种规范与引领和谐共生的力量
最初的光谷教育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的乡镇教育,课程开发只停留在经验型的社团小组,这种教育形态显然与光谷的战略地位极不匹配。从2008年到2012年,历经5年巨变,光谷教育秉承改革精神和创新理念,以“设计思维”刷新课程形态,丰富课程内涵,开启了课程创新之旅。
夯实区域顶层设计之基。2012年2月20日,《中小学光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出台,作为光谷第一部课程文件,在光谷课程建设“六个一”工程上进一步明晰了区域课程建设目标(即建立一批基地,打造一支队伍,开展一系列活动,编写一套教材,开发一套课程,培养一批创新学生)。
而后,2015年4月17日,光谷教育再次吹响课程建设号角,发布了《东湖高新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光谷课程设计的再出发。文件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社团活动建设、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四个维度下达了光谷课程建设的新动员令。
挺立学科顶层设计主杆。以区学科教研员为核心,建构区级学科中心组,带领全区教师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略的探索,并适度开发学科拓展类课程。语文学科组骨干团队在“国学”“小古文”“中国传统文化”“龙泉古诗词”“书法”“魅力对联”等50多个语言拓展课程中前行;数学学科开发了“乐思”“数学思维”“数学乐园”“数学玩起来”“数学家故事”“数学新思维”“生活数学”等特色课程,让孩子爱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趣味英语会话”“英语绘本歌曲”“快乐英语”“阳光英语”“英语课本剧”等让英语从单调笔试走向了丰富的情景;“心情驿站”“艺术创想”“雅绘”“童真童画”“多彩世界”等让生活更加艺术。
引领学校顶层设计方向。2014年11月,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区社团建设的展演活动,社团组织与课程建设同步展示,意在分享借鉴课程实践经验;2015年区教发院在建院之始即创办院刊《光谷教育新视界》,并专门开设“智慧研究”栏目,以期指导区域课程建设与研究;区教发院专门设立教育科研办公室负责全区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2016年3月区教发院委托教科研办公室牵头、组织院课程研究骨干分三组对全区开展了校本课程建设专题视导,并形成调研报告,通报视导情况,提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真有、真用、真有用、真发展、真选择、真为孩子”的“三化”“六真”指导建议。全区所有学校从办学理念出发,突出学校特色,在社团活动、德育课程、特色地域课程等领域设计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建设架构。
正是在这样四类不同“顶层”设计的规范和引导下,东湖高新区的特色课程建设才有了跨越发展:校本课程门类达368种之多,华科附小、光谷一小、光谷四小、光谷五小、光谷二高等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学程再造:一曲个性与跨界深度融合的欢歌
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课程建设的原点在何处?有人说未来你无法限制学生的学习,唯有用改变来为孩子设计,而且需要由孩子来设计,个性是最美的,跨界是最具活力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建设最富生机的元素,我们的不少学校走在了学程再造的路上。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的整齐划一与学校学生的千差万别,这对矛盾正是国家课程实施的瓶颈。课程实施如何从千校一面到有效适切,唯有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我们探索课程目标校本细化:从学段目标细致到学年、学期目标;对三维目标深化到可操作的环节,理清知识能力点、方法习惯点、品格生长点;我们尝试大胆地取舍、改编、优化国家课程资源,启动“四同”开发,即同题材组合、同主题组合、同作者组合、同体例组合。华科附小的“情趣阅读”就是一个成功的實践。
社团课程个性化定制。社团走班,光谷四小更有自己量身定制的实招:开发了40多门走班课程,学生按个人兴趣自主申报、自由组合。四小的课程设置不是领导意志,也不是教师喜好,而是学生的选择。学生课程需求问卷、教师个人特色对应的自我申报、学校评审组审定授权、教师开发小组集体研讨、课程实施的家长学生调查,每个环节都是对课程开发的再修改。无论是国家级非遗文化《阳新布贴》,还是省优质校本课程一等奖《创意七巧板》,还是走入维也纳音乐大厅的西洋管乐团,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孩子们的评选和认可的,因为课程是属于孩子的。
特色课程主题化开发。光谷五小,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足球试点学校。让足球“火”起来是他们的足球课程愿景,他们瞄准足球基础、足球活动、足球规则、足球精神、足球达人评选、足球文化设计、足球小将海报,展开了特色突出的跨学科整合课程,更可喜的是孩子门玩出了意志,玩出了合作,玩出了健康,足球特色不再仅仅是“球”和“技术”,而是文化。
未来憧憬:一方学程与素养有机生长的风景
我们认为,万物、世界皆为课程,研究和创造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必须基于学生的有机生长,课程建设的风景永远在前方。
《智慧光谷》的今生未来。2016年10月,我们从光谷地域文化传承的视角,从培养乡土情怀、创新素养、社会责任的高度,从填补课程体系空白的基点启动了光谷地方教材的研究,并适时申报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光谷地方教材开发研究》的课题,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建构全新的统整课程:基于增强学校、学生和社会、乡土的密切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中学习,以期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感悟社会。依托光谷“名人资源、国家森林资源、大湖资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源”等大背景,充分挖掘高新区“518平方公里”的地域文化、历史名人、自然资源、科学创新、高新企业等潜在的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支持,开发具有浓郁“智慧”特色的“光谷地方教材”。endprint
我们力求打破学科本位,改变学习方式,培養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了解光谷时代变迁、培育光谷情怀、传创光谷历史文化,激发师生的创造和创新潜能,拓展师生的课程资源和想象空间。课程体现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参与与互动、多学科的交融和共生。地方课程《智慧光谷》,我们充满期待。
“人在中央”的课程流程。2016年12月5日,我们适时举行了第三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评比,基于前期的课程评比经验,我们除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成效等四大方面进行展示性评价外,更关注课程后期的正确走向。
学科拓展课程破局。从解决常态问题到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新数学拓展。我们不再是简单地计算得数,而需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生活:邮票两个齿孔的间距与转角处圆孔的位置关系、热水瓶里水位的高低与保温效果的关系、电脑城几种不同CPU的电脑近几年价格变化的趋势……
主题项目课程破茧。如《叶趣》课程的架构:叶子的美文(语文素养),叶子的春夏秋冬(科学),叶子的美曲、美影片、美画(艺术),叶贴画、叶脉书签制作(动手实践),叶子的面积计算(数学)……以叶子为中心的主题式跨界课程在不断生成。
自主发展课程破冰。课程需要坚持的是永远尊重课程主人的主体地位,为了孩子主动、积极发展,我们可以,也应该有如下的尝试:为孩子出书,可以出版,可以家印,可以校展,可以班传,这时的孩子是作者、是编辑、是美术设计……为孩子办画展,我们需要做的是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和一个欣赏鼓舞的人气环境;为孩子办一场音乐会,可以一个,可以几个,还可以让他们心中的“艺神”老师随机融入,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搭建一个可大可小,但人气旺盛的舞台……
我们坚定地相信,未来的课程,其核心是建立起一个关注人、为了人、吸引人、成就人的“人在中央”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身处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何学科背景,我们都可以也应该以物为介、人在中央、用课程来抵达教育的真谛。
(本文为“十三五”武汉市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光谷地方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武学字[2016]4号)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 鄢志勇)
打造“光谷课程”的实践与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