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李纨
2017-11-29李晓彦
李晓彦
李纨是荣国府里的长孙媳妇,《红楼梦》十二金钗之一。李纨的丈夫——贾珠早早去世,作为年纪轻轻便守寡的李纨已不能相夫,便只能“侍亲养子”。“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的李纨,对于周围的环境,正如书中所说“竟如‘槁木死灰般,一概不问不闻”。然而,在“唯知侍亲养子”外,这位荣国府的长孙媳婦还有另一个责任,“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也就是这个“陪侍小姑等针黹”,在大观园成立的几次诗社中,我们竟看出这位“尚德不尚才”的大奶奶有着非同寻常的领导才能。
在《红楼梦》中,李纨正式出场很晚,直至三十七回才正式亮相。不过,她一亮相便不同凡响。
第三十七回中,贾探春“偶然起了个念头”,想要创办诗社。她“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大家竟“一招皆到”。当有林黛玉等还在“你谦我让的”,李纨却进门就说“我自举我掌坛”。这位“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的贾府大奶奶竟然直言不讳地说“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看看,李纨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位普通的群众。第一个响应林黛玉要“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的也是李纨。紧接着,她趁热打铁提倡“何不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倒雅”,并立即报出自己早已默默起好的“别号”——“稻香老农”,然后还为宝钗起了一个“极好”的“别号”——蘅芜君。可见对于“诗社”,对于“别号”,她早就蓄谋已久了。如此说来,这位处于青春期的寡妇并不想永远浑浑噩噩地混时光,现在有准备的人儿终于等来了机会!
每个人都有了“别号”,李纨似乎有点迫不及待地宣布:“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教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人各分一件事。”当探春半开玩笑地说她:“已有了号,还只管这样称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错了,也要立个罚约才好。”她马上反驳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得,这位任还未上便已拿出了领导派头,竟完全不理会探春——诗社发起人的话,自作主张地安排着:“我那里地方儿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作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还要推我做社长。”这个社长位置似乎有抢来之嫌呀!然后,连个选举过程竟也不走,就直接任命副手,“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李纨这话说得非常有领导艺术:迎春与惜春的确都不是作诗的料儿,在诗社如果不会作诗似乎说不过去,那么好,封你们个副社长,让你们也不闲着,让你们一个“出题限韵”,一个“誊录监场”,这样混迹于其中还是挺有面子的嘛。不过,真若是一首诗不作似乎李纨也不甘心,她接下来又补充“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不做,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领导原来是这么当,容易干的也混着干一点,以示亲民,难干的事,就由被领导做去了——领导得负责指挥与监督啊。最后她还威胁众人一下:“……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面对大嫂子的当仁不让,女中豪杰探春也“只得依了”,并自嘲道:“这话罢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儿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管起我来了。”贾探春的这话儿定有酸溜溜儿的醋味,当听社长说,“今日不过商议了,等我再请”时,哑巴吃黄连的探春立马邀请大家:“这原是我起的意,我须得先做个东道,方不负我这番高兴。”是呀,官位都让别人抢了去,好胜的贾府三小姐岂肯罢休。社长当不上,那就张罗着作诗罢。其实,这也正是李纨社长的高明之处。凡事留有余地,给部下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对于起诗社,对于作诗,贾探春真是连明天也等不得了,她说:“明日不如今日,就是此刻好。”诗社发起人对社长李纨说:“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
贾探春没能当上这个诗社的社长真是觉得有点儿冤枉。当然,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当领导。外号二木头的贾迎春就真不是个当领导的材料,这位新上任的诗社副社长连到底什么是作诗也不甚明白。也许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拿不出什么好的韵脚,她耍起了小聪明:“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儿公道。”平心而论,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在阳光下公开拈阄儿,的确是公道,但也确实是个懒招儿。
于是,《咏白海棠》这个题目就明确下来,下面该限韵了。顺便说一下,这位不勤政的副社长限韵也挺有趣。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道诗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站着,便说了个‘门子,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起头一个韵定要“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如此草率而来的命题,无须出题人费丁点儿脑筋,典型的不作为。无奈而又可笑的是:无论怎样得来的考题,考生们必须认真面对。不知现在有没有人还是这般出题?
所幸的是,考生们的才华都是超一流的。诗作好后,大家交口称赞林黛玉的“是这首为上”,但作为社长的李纨并不为众人的看法所左右,她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李纨本身就是一个厚道人,她喜欢“含蓄浑厚”风格的作品也属正常,并很公正地指出“怡红公子压尾”。见宝玉对林黛玉的诗被评居二有些不服,李纨立刻拿出社长的派头:“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得,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在重大问题上,一把手说了就算,谁也奈何不得!
最后,社长擅自定下“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只管别择日子补开,哪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也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
海棠诗社成立的时间、地点、法度、副手,都是李纨这位领导一锤定的音。就像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却不是作家一样,李纨诗作得不好,不等于不懂诗。说句公道话,李纨对诗的评论还是相当有一套的。在菊花诗会上,她又一次展示出领导人与评论家的才能,她先把所有参赛者通通表扬一番:“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具体地评判,“‘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摩擦,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并进一步解释说,“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在这里,李纨对诗歌创作的评论相当精准,要的就是创新,并坦言真诚,无刀斧雕琢之痕!这三首诗都是林黛玉所作,自然理应为诗人中的第一了。对末尾的贾宝玉,她也给了个安慰奖,“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雅就是了。”——当领导的多么会面面俱到。另外几首咏螃蟹的诗,是诗人们自发写着玩的,算不得诗社里的正式事宜,领导没有必要参与,李纨什么意见也没有发表——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这才是有素质的好领导。
起了个诗社,就得经常聚会,想要经常聚会,“必是要轮流做东道儿”,虽说用不了多少钱,但没钱却又是万万办不成的。李纨尽管身为诗社社长,却不可能(或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生活费补贴给诗社。然而,公家的日常开销中又没有这项预算,拉赞助之事便应运而生。诗人们找到贾府的實权人物——王熙凤。先是通过贾探春通知王熙凤“我们起了个诗社”,又借口说“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例了”。然后恳请贾府当家人王熙凤去做“监社御史”,并表扬她能“铁面无私”。当说了并不用凤姐作诗,只“监察着”“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罚他就是了”。人精儿一般的王熙凤立刻明白这是来拉赞助要钱的,她笑道:“哪里是请我做‘监察御史?分明叫了我去做个进钱的‘铜商罢咧。”赞助人刚把话头儿引到钱上,作为社长的李纨立即接过来表扬她:“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
不过,赞助来的钱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起初,王熙凤并不回应给钱的话题,而是严厉批评李纨:“亏了你是个大嫂子呢!姑娘们原是叫你带着念书,学规矩,学针线哪!这会子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这里用的是一连串儿的感叹号,足以看得出凤姐儿欲将掏钱时心疼的程度。接着管家奶奶王熙凤就跟李纨掰着手指算开了账目:“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一感叹号)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总共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来陪着他们玩玩儿,有几年呢?他们明儿出了门子,难道你还赔不成?”然后,她的申明就有点近似耍“无赖”了:“这会子你怕花钱,挑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个河落海干,我还不知道呢!”
面对管家奶奶的揭老底儿,聪明的李纨并不直接回应自己有钱没钱,她反过来嘲笑凤姐儿:“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说了两车无赖的话!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你这个东西,亏了还托生在诗书仕宦人家做小姐,又是这么出了嫁,还是这么着!要生在贫寒小门小户人家,做了小子丫头,还不知怎么下作呢!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她赶紧找个话题,将自己有钱没钱的事岔开。她提到平儿挨凤姐打的事,并直言是为平儿“争争气才罢”。李纨与王熙凤为平儿挨打的事儿打嘴仗,弄得平儿急忙申明:“虽是奶奶们取笑儿,我可禁不起呢!”一句话又让李纨找到了要赞助的台阶,“什么‘禁得起‘禁不起!有我呢!快拿钥匙叫你主子开门找东西去罢。”这时的王熙凤还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不谈正题儿,李纨却不再多说,直奔主题,“这些事情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着去;省了这些姑娘们闹我。”然后直逼着王熙凤:“我且问你:这诗社到底管不管?”面对李纨的逼问,凤姐儿没有办法,只好说:“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地做会社东道儿。”不过,她还是不想白白地把钱花出去,一点回报没有(后来她也作了一句诗“一夜北风紧”),所以表明:“‘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了,愁着你们还不撵出我来!”接着她答应立即着手去办。赞助基本拉到手,李纨社长当场表示感谢,她“点头笑道:‘这难为你。果然这么着还罢了。”当带着众诗人们要“家去”时,她还是有点儿不放心,表面上是对诗人们说,实际上却是在警告赞助人——王熙凤,“等着他不送了去,再来闹他。”这时的凤姐终于知道这五十两银子是非掏不可了,忍不住抱怨一句,“这些事再没别人,都是宝玉生出来的。”这可真是冤枉好人,诗社的事宝玉什么事也参与不到决策层里,只能算个积极分子,而李纨却借着这句话问凤姐儿:“头一社是他误了。我们脸软,你说该怎么罚他?”社长把球推给了“监察官”。凤姐儿很快想了个办法,“只叫他把你们各人屋子里的地罚他扫一遍就完了。”李纨不可能想不出如何罚宝玉的方法,主要是给赞助人的一个面子,让赞助人有行使“监察官”的权力,更何况王熙凤就是一个愿意表现的人。
至于惜春画园子需要东西和费用,那是最高层领导——贾母的指令,要的就理直气壮了。诗社的社长不必为这等小事操心费口舌。
薛宝琴、邢岫烟及李纹、李绮等一行人来到贾府,“此时大观园中,比先又热闹了多少”,李纨又张罗起诗社的事。“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自过了,再等正日还早呢,可巧又下雪,不如咱们大家凑个热闹,又给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宝玉先道:“这话很是,只是今儿晚了,若到明儿晴了,又无趣。”
“我这里虽然好,又不如芦雪庭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老太太想来未必高兴。况且咱们小玩意儿,单给凤丫头个信儿就是了。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纹、李绮、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分子送了来,我包管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宝钗等一齐应诺。因又拟题限韵,李纨笑道:“我心里早已定了。等到了明日临期,横竖知道。”
怎么样?领导就是领导,不用他人插手,一切考虑得周全,因为是考试的形势,所以不便事先将题目透露出来。
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赞助人王熙凤抢着起了个头:一夜北风紧,然后“按次各各开出”联诗。李纨便开场白似地联道:“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然后她就在一旁观看群众联诗,当看到几乎每个人都有联句时,她根本不用再想作诗的事,她说:“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这就是领导的范儿,大家工作热情高涨时,领导想到的应该是后勤供给。
有了这样好的领导,群众热情高涨,当湘云、黛玉和宝琴争得不亦乐乎,事件到了白热化时,作为社长的李纨能够恰到好处地说:“够了,够了!虽没作完了韵,腾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既然社长都这么说了,谁还能好意思再强争下去?这也足以证明其掌控局面的能力。活动告一段落,李纨社长总结,先是表扬集体的成绩,“逐句评去,却还一气”,然后批评落后的有关人员,“只是宝玉又落了第了”。“宝玉请求原谅:‘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社长这时铁面无私了,“也没有社社担待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看,领导当得多好!即罚了落后者,又私了自己。
红梅折来,“众丫鬟忙已接过,插入瓶内。众人都过来赏玩”。于是又有了作“红梅花”和“访妙玉乞红梅”诗之事。诗作完毕自然要评论一番。可惜还没来得及评论,贾府的最高统帅——贾母来了,贾母对于诗社不甚感兴趣,大家自然不能再评论诗,而此时的李纨也不能再拿出社长的范儿,只能以孙子媳妇的身份“挪到尽下边”坐了(这还是贾母的开恩)。
贾母走后,活动继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共十首,大家都说好,不过,其中的“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二首有争议。
众人看了,都称奇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不如别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那三岁的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道:“这话正是了。”
面对大家的争议,社长一锤定音:“况且他原走到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地弄出这古迹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身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让》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名词的人,那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诗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都有。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记》《牡丹亭》的词曲,怕看了邪书了。这也无妨,只管留着。”在这里,李纨并没有搬出领导的派头来压服哪一方,而是引古据今,将自己的观点说得有理有据,驳得薛宝钗无话可说,只好“方罢了”。
正当诗社办得如火如荼,却因诸多琐事停办,直至“暮春之際,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词”,诗社才又有了“填柳絮词”的活动。因为是群众自发的,社长并没有多管,只在探春写了半首《南柯子》时,提倡“这却也好。何不再续上?”和最后对宝玉“交白卷子”的处罚上随便说了几句。
后来,贾府生发出一连串的闹心事,李纨明白诗社再无机会搞活动。虽想“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却只能“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了。当然,中秋节湘云和黛玉两个人独自联过诗,宝玉也为晴雯写过《芙蓉诔》,还在贾政眼皮子底下作过一首《姽嫿词》,那是他们的单独行动,算不得诗社活动,也就不归李纨社长负责了。
再后来,整个贾府逐渐走下坡路,大观园也日渐萧条,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诗社再也没有活动,李纨这个社长当到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