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为何在这座中国小城扎堆
2017-11-29冯羽戚席佳青木
本报记者 冯羽 戚席佳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编者按:“德国企业眼中的中国模范城市”——获得德媒如此高评价的并非是北上广深等大名鼎鼎的大城市,而是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了解的小城太仓。它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却聚集了至少280家德国企业,其中,46家是“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即精耕行业中细分领域的企业,市场占比全球前三或所在大洲第一。虽然客户往往是知名大品牌,但由于其供应的往往是配件或原件,因此鲜为公众熟知。太仓有何魅力吸引了这么多高精尖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德企又如何看待当下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深入太仓一探究竟。
这就如同“找对象”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驱车50公里、用时约1小时,《环球时报》记者到达江苏太仓。这里非常干净,没有密集的高楼,没有堵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边的厂房外观很多是统一的颜色。德国《世界报》将太仓称为德国企业眼中的“模范城市”,报道说这里有德国餐馆、啤酒节、双层别墅区,以及让人联想到德国的木质结构建筑……“对德国人来说,太仓太漂亮了”。
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局长郁颖珠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太仓高新区1993年成立,那时被称为太仓经济开发区。同年,来自德国西南部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这里。发展到现在,开发区内的德国企业已有280多家,是全国德企最密集的地方。“像这样一个县级城市聚集这么多德企,全国找不出第二个了。280多家德企中,46家属于‘隐形冠军。”郁颖珠说。在开发区范围内,形成了德国人喜欢居住的区域,面包房、香肠店等一应俱全,每到举办啤酒节,在苏州和上海的德国人都会过来。
记者在太仓采访调查的第一站是太仓德国中心。该中心为在中国投资的德国企业提供金融、法律等服务,以及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如今入驻企业有30多家。这里是德国在中国设立的第3个德国中心,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营。
该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可以说是个中国通。从2006年到上海的德国中心工作起,他一直活跃在中德政府之间、企业之间进行各项工作。马悌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唯一有3个德国中心的国家(其他两个在北京和上海),位于其他国家的两个德国中心也都设立在首都或者经济中心,“唯独太仓属于四线城市”。“就外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一线城市已不是主要市场,而是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中国的小城市发展很厉害,我们现在也计划去其他小城市开设德国中心。”马悌思说。
谈及太仓的吸引力,马悌思对记者举例说,德国中心在太仓的用地规模和装修标准放到上海的话,成本可能是目前的六七倍,而费用环境恰恰是对德国中小企业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太仓距离上海很近,一点儿都不影响国内外客户实地考察和访问的效率。
郁颖珠在采访中用“找对象”来形容德国企业在太仓的落户。“德企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而非劳动力密集型,因此用工人数不多。太仓本身是县级市,人口也不是很多。”郁颖珠说,德国企业落户太仓就像“找对象”,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德企认为太仓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太仓的能级也和他们匹配。▲
他们对当地政府赞不绝口
对于当地政府,马悌思赞不绝口。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太仓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可以跟市长和书记直接联系,政府官员也很了解德国人的特点。如果有新客户或者租户,他们会带着参观介绍,做得非常专业。”这一点得到德国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爱瑞克的证实。卓能电子是“隐形冠军”企业,客户包括苹果公司、中国的高铁。爱瑞克对记者说:“很多时候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这里还有很多会德语的公务员。”郁颖珠告诉记者,从意向考察到落地,当地政府都会派一名固定员工与外资企业对接,甚至是外籍员工子女入学就医这样的问题,园区工作人员都会尽力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太仓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参照德国模式,当地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双元制职业工人培训中心,以确保能为园区内的德国企业输送人才。该中心的老师与教材全部来自德国,培训项目覆盖中专、大专与本科各个学历层次。“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培养了近万名蓝领技术工人,有些好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订走了。”郁颖珠说。
在采访中,郁颖珠还对《环球时报》记者强调了一个概念:“从很多年前开始,我们就在提‘招商选资,而并不是‘招商引资。在这个概念框架下,环保是引进园区的第一评判要素。如果这方面有问题,即使投资再大、效益再好,我们也不要。而德国企业在环保方面意识非常强,在太仓的这些公司都是花园式工厂。就算某个企业、某个工艺存在污染,他们也会非常规范地处理好。”
在执行低碳环保方面,太仓政府对自身要求也比较严格。《环球时报》记者前去采访的那天天气非常阴冷,但招商局所在的大楼没有开空调。接待人员对记者说,根据当地政府规定,只有连续5天达到低温标准,办公大楼才能开中央空调。▲
“隐形冠军”的现实意义
采访太仓的德国中心和企业期间,创新与研发可以说是高频词汇。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球30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占了1300家左右。马悌思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德国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血液和灵魂深处,都有维护家族荣誉的使命感,因此能为了创新不遗余力,在研发领域“不惜成本”。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通快(中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郑雯对记者介绍说,该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中。资料显示,2016/2017财年,通快的销售额为31亿欧元。
在采访期间,《环球时报》记者深刻体会到德国企业对技术的保护。在卓能公司跟爱瑞克愉快交谈了1个小时后,他主动提出带记者参观车间,但严肃地告知记者必须站在规定的区域内,不可越界。此外,记者可以拍远景照片,不能拍产品特写或者有客户信息的部位。当记者穿着防尘衣服进入车间后,发现“不可越界”就是要按照地上划定的线走路的意思。
马悌思注意到,中国公司在创新研发领域也正奋力赶上。“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专利登记,未来在这方面赶超德国也是有可能的。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到西方接受教育,就读世界顶级学府,用欧美先进的工程学、工商管理理论和相关实践武装了自己,学成后回国发展。他们是有着国际化思维的新一代中国企业家。”
1978年出生的陈锋应该算是马悌思所说的“新一代企业家”。他是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负责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业务。这部分业务年销售额为23亿元,研发经费占其中3.5%,陈锋计划在2020年将研发支出提高至5%。他在电话采访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隐形冠军”企业对于德国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也契合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征,对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小型企业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万安目前也从欧美国家以及日韩等地引进外籍专家。陈锋认为,只要能找到真正的行业高精尖人才,薪资方面根本不会有压力。人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力,提高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郁颖珠也认为,“德国企业的发展理念对本地的民营企业影响很大,据初步统计,太仓有大概300家民营企业给德企提供零配件。在潜移默化中,德企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都会影响当地民企”。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有动力,他们愿意跟着德企的步伐进行技术创新,一些民企开始向“隐形冠军”学习,走国际化道路。“去年,我们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太仓日开始有中国民营企业加入,跟德国公司共同研发某个产品,合资建厂形式也越来越多。”郁颖珠说。
就中德企业差异,马悌思说,德国公司通常会花很长时间制订一个计划,接着按照既定规定规则运行;中国企业习惯于迎头就做,边做边调整。“在中国的德资企业中,两种风格正相互补充,这也是不错的一种实践。”
对于在德企的中国员工,马悌思和爱瑞克最大的建议是,要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不要只是做老板命令的执行者,外方更希望员工能主动思考问题。爱瑞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在公司推广团队化管理,鼓励中方员工更多地参与企业事务。他认为,中国员工的优点是“办事速度很快、适应力强,能很快实施一个新的项目”,不足之处便是“习惯于听上级的指挥”。▲
“中国是世界的定海神针”
在中国加强反垄断调查执法、净化商业环境的大背景下,部分西方媒体和机构声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结束,甚至炒作“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
对此,马悌思对《环球时报》记者直言:“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在西方更好卖。中国投资环境与政府的反腐措施有关,我的理解是,中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就好比你要打扫客厅,得先把家具放到外面,暂时不能坐下看电视。打扫好后,条件就会更好。”在马悌思看来,中国政府是要提供一个更透明的法律和投资环境,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也是需要时间的。
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爱瑞克认为:“中国投资环境在变好。美国有特朗普,欧盟更多的是一个货币联盟,而非国家联盟,只有中国才是世界的定海神针。”
爱瑞克说,他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粉丝,准备在回德国过圣诞节期间仔细阅读学习英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还用“复制粘贴”来形容他参照中国政府的五年规划制订他自己公司的五年计划。
郁颖珠直接用数据回应“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开发区的GDP、工业总产值、税收都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开发区每年新增的外资企业是40家至50家,德国企业每年增加15家至20家。基本没有外资企业撤离,极个别撤资的企业也是出于来自总部的原因。98%以上的德国企业都在很健康地发展。”
德国在华商会11月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华德企对中国总体经济形势的评估要比2016年更为乐观。此次调查共有423家德国企业参加,其中2/3的企业认为,公司今年可以完成甚至超过营业目标,75%的企业认为2018年营业额将再度攀升。对于大多数德企而言,它们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招收以及留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1/4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两年内会有新增投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