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界去
2017-11-29欧阳宏俊山海文学社社员
文/欧阳宏俊(山海文学社社员)
到世界去
文/欧阳宏俊(山海文学社社员)
费力睁开惺忪睡眼,视野渐渐放大,迷迷糊糊中我仿佛看到了宫阙的顶。耳边传来声音:“你来到你想到达的地方,这是书中的世界。”
“韩非,秦王久候矣。”一个声音响起。我掺杂着惊讶与喜悦,跟随这人来到了殿上。一进殿,便看见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所坐之处垫得十分厚,想必就是秦王了。
我上前一步,向秦王鞠了一躬,秦王起身前来把我扶起,说道:“韩非,不必多礼,这位是我的座上宾孟轲,希望你们能为我大秦江山献一份力。”一番寒暄后,便进入了正题。
吾曰:“昔闻先生仁治,却有一事不明,何为仁政?”
孟子曰:“宽厚待民,施以恩惠,争取民心,谓之仁;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是谓仁。”
吾曰:“何以为据?”
孟子曰:“《尚书》云:‘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尧因为实行仁政而拥有天下,大王应该实行仁政,此不可为据乎?”
吾举步而前曰:“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
孟子曰:“颂先王之仁义,方可道何以为仁,不能谓之无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行仁政方为得道,方能长且久,行法可谓之失道,终亡其身。”
我心中有无名业火燃烧,但强作冷静,曰:“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吾端坐而曰:“《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然皆以此为由,岂不大乱。”
孟子似乎有些愤愤不平,于是,我仍想理论一番,但是我刚想开口,便被秦王止住了:“仁非达,刑法重之,是以法为重,理次之,情最次。”孟轲一脸无奈,告辞秦王后拂袖而去。
一天终于结束。第二天,我醒来时却穿着汉服,跪倒在地,手旁有一鹅毛扇,身前是一病榻,上面躺着一人。他吃力地说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我停顿了一会,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又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他便撒手人寰了。
唉,历史伟人死得如此不甘,遗愿未达,想着想着,我便痛哭流涕。突然周围的人仿佛都静止不动了。接着,画面快速地切换,耳边响起:“韩非子终被李斯嫉妒才华,在狱中饮毒酒身亡,卒年公元前233年。”
突然,画面终止,我又是跪在地上,刘禅在不远处,门外将士整装待发,高呼着:“北伐必胜。”然后,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你正在向刘禅进言,献《出师表》。”刘禅小声读了起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不知过了多久,刘禅默默流泪。
时光变迁,北伐终究失败,我对刘禅的胸无大志日益不满,在全国实行改革,科教严明,厉行法治。眼看着就要完成先帝遗愿,时间被再次冻结:“你不应改变历史,历史选择了你,而你不能改变它最终的流向。”
此时,蜀国一片狼烟,耳旁再次响起:“你的破坏最终被我弥补,你将要去往明朝末期,去吧,顾炎武!”我满腹牢骚,可是,这又能怎样呢?即使在书中世界,我仍被历史约束。
画面缓慢地挪到一个草屋内,我坐在一个小桌前,桌上摆着两个茶杯。我面前还坐着黄宗羲。他讲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谓之何如?”我心想:“‘天下为主’不就是抛弃君主的法治吗?”于是,我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快哉,快哉。”
话还未落,画面再次冻结,我在马上,又是那个声音:“明朝灭亡,你虽然为反清复明做了许多工作,但你没法战斗,最终失足落马而死。”突然,马开始晃动,我最终落马,躺在血泊中,意识开始变得迷糊。在迷迷糊糊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在眼前一一演绎,它们这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或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历史真的没有如果吗?如果……”我一时语噎。
突然,我被惊醒,望着书桌上的历史古籍和其他名著,我若有所思,小声嘟囔:“或许,历史没有如果。”
窗外,一轮红月。远处,一盏孤灯长明。
写作缘由
创作这篇文章是出于偶然,当时只是想去书中的世界。后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经过不断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可以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